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过程中采用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从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医院2018.3-2022.3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60例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基于此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吞咽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针灸和中医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 标签: 针灸 中医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院内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的作用。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将该时间段院内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包括62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1例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最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由统计学系统对护理结果数据进行处理,结果P值不足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方面、关节肿胀持续时间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等各项数据信息更佳。结论:对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能够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与肿胀程度,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老年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  方法 将60名脑卒中患者随机组合成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现代康复方案(物理治疗+计算机辅助训练),功能训练:主要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翻身及坐起训练、站立及行走训练,还有日常活动训练,每次训练2h,每周5次。治疗组(针刺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针刺5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康复训练:每次训练2h,每周训练5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指标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来评价认知状况。对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语言等方面进行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来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2月后,两组治疗后的NIHSS较前有下降;MMSE评分与MoCA评分较前有提高;Barthel评分均较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联合针灸治疗后评价指标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残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脑卒中 认知障碍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中医特色延续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前,两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S-QO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有助于肢体的快速康复、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肢体功能患者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简述了蒙医疗术理论的创新、疗术器械的改进等两个问题,作者认为理论创新应从重视理论入手,将蒙医学相关论述提高到理论高度的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器械改进应从材料、形状、规格等各个环节逐步改进,以此来推进蒙医疗术的发展。

  • 标签: 蒙医   疗术   理论   创新  器械   改进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较隐匿的肝脏炎性病变,主要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 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相关的临床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 分析各项检验技术的应用现状及价值,不仅是加快 HCV 临床检验技术的关键措施,也是提高临床丙型肝炎诊治水平的必要手段。

  • 标签: 丙型肝炎 临床检验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医学实验室技术、仪器的快速发展,对临床医学的支持越来越显著,检验医学的地位也日渐提升。检验仪器的发展方向是推出更多能反映疾病本质的检测项目、实验室的全自动化、样本的微量化、基因芯片技术、多项目的同时检测,以及发展中的云技术

  • 标签: 检验仪器  趋势  技术特点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于药物的需求不断增长,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新药开发与创新技术研究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途径。药学研究通过对药物的研发和优化,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并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选择。创新技术的应用则为新药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速了新药开发的进程并推动了药学科学的发展。

  • 标签: 药学 新药开发 创新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国家一系列电子病历相关文件及规范的颁布,病案从纸质归档逐渐发展为无纸化归档,病案无纸化归档管理逐渐成为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病案无纸化归档管理虽然较先前医院病案管理工作显露出诸多优势,但也对病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无纸化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医院各方提供有效的协调支持,从而促使着无纸化病案归档管理工作不断地改进。

  • 标签: 信息技术 医院病案 无纸化管理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技术并研究分析其临床症状及疗效。方法:收治8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收治时间为2019年8月-2023年8月,收治后,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展开分组,对照组40例采纳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采纳康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治疗后,其中观察组的下肢功能恢复评分较高,治疗效果较优异,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经过此次康复治疗,可发现其下肢功能恢复较好,且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康复治疗技术 脑卒中后足下垂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单细胞测序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对单个细胞水平获得全面、完成的全转录组表达谱,为进一步发掘罕见细胞类型及其亚型、明确更有效的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等发挥重要关键作用。该测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观察并明确各单细胞、单细胞各亚型间存在的差异。目前scRNA-seq这一技术在临床肿瘤诊疗、生殖、妇产、免疫、神经科学、微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该技术应用所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目前该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加,在人类视觉系统方面尤其是视网膜发育、相关细胞分化、相关器官形成过程的研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提示该技术在眼部损伤修复方面能够发掘相关分子机制,为眼科相关疾病的靶点、标志物发掘等提供帮助,可能会为后续眼科诊疗等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对scRNA-seq技术在眼科基础以及疾病研究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单细胞 转录组测序技术 眼科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使用低剂量技术(DSA)的实际效果。方法:挑选实验时间为2019.10——2020.09从此时间段中挑选共计80例患者资料,分成平均两组即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前者应用常规平板DSA技术检查、后者应用平板DSA低剂量技术检查,随后记录两组检测项目下的图像质量结果和辐射剂量对比。将数据代入本次研究统计学软件中,计算最终值。结果:图像质量结果上常规组与实验组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辐射剂量结果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平板DSA低剂量技术在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是效果理想,能清晰得出辐射剂量的差异表现,对临床造影检查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可推广实行。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低剂量技术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针头新型水光针注射技术对面部年轻化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我院面部年轻化治疗的90例患者,其中30例使用4针针头直接注射(A组),30例采用5孔水光仪器注射(B组),30例采用单针头直接注射(C组),对比3组皮肤改善水平、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A组皮肤改善情况比B组、C组好,并发症情况比B组、C组低,护理满意度比B组、C组高,P<0.05。结论面部年轻化治疗中采用4针针头直接注射对改善患者面部皮肤有显著价值,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高,患者满意度好,建议推广。

  • 标签: 新型水光针注射技术 面部年轻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式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深度烧伤患者取样60例,收治时间2021.01-2022.03,均接受创面修复治疗,随机双盲法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n=30,对照组)与封闭持续性吸引技术治疗(n=30,观察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 疼痛评分,干预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处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预后,缓解疼痛感,可行。

  • 标签: 持续性负压吸引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2月-2023年1月临床检查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110名患者,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检出率、诊断效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阳性105例,阴性5例,阳性检出率为95.45%;关节镜检查阳性患者中磁共振检查阳性102例(92.73%),CT检查阳性85例(77.27%)。磁共振诊断阳性率、准确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诊断结果与关节镜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结果明显低于关节镜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磁共振 诊断 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20例,一组为观察组实行中医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性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技术融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能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衰减参数(ultrasound-guided attenuation parameter,UGAP)联合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肥胖儿童脂肪肝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肥胖门诊诊断为肥胖的62名儿童,通过二维超声图像将肥胖儿童分为非脂肪肝组(A组)17名、脂肪肝组(B组)25名,同时选取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每一位儿童进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检查及UGAP检查,获得相应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杨氏模量值(young's modulus value,EI)以及衰减系数值(attenuation coefficient,AC),通过两两比较三组的弹性成像参数、AC值与脂肪肝的相关性,得到SWE、UGAP及UGAP联合SWE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对照组、非脂肪肝组(A组)、脂肪肝组(B组)的平均SWV值、EI值及AC值分别为(1.17±0.09m/s,4.15±0.67KPa,198.62±12.52db/s)、(1.19±0.13m/s,4.39±0.82KPa,200.16±13.37db/s)、(1.40±0.18m/s,6.0±1.58KPa,243.65±32.27db/s),对照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334),对照组与B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UGAP联合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肥胖儿童脂肪肝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肥胖儿童 脂肪肝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应用椎间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价值。方法:2022.04至2023.09,以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为研究对象。分组采取抽签法,各组均30例。参照组:开放手术。试验组:椎间孔镜技术。分析两组手术结果。结果:试验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均比参照组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使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并且还可缩短其住院的时长。

  • 标签: 骨质疏松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技术 开放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