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作为重要的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尤其在医疗急救等方面其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医学治疗或研究中会用到大量血液制品,虽然我国国民的献血意识有了很大提升,献血量也极大,但在血液制品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污染及短缺的风险,安全血液量使用率也并不高。所以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血液制品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而且单采血浆站在血浆质量安全规范的相关管理工作上也在不断完善,但血液制品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仍需严谨对待。

  • 标签: 血液制品 血液安全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我国因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此类疾病收治的患者普遍年龄较大,病情具有多变性,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身心劳累、气候突变等感染均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突变,护理质量和用药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降低用药安全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是一个永久性课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缺陷登记本的使用,减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方法: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本,将所发生的护理缺陷由当事人把事件名称、发生经过、事件分析、追踪回访记录到登记本上,由护士长组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共同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工作当中。结果:将我院手术室2014年-2016年间发生的护理缺陷分类总结,发现护理缺陷风险有明显改善,数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护理缺陷也有新的变化和发现,通过应用护理缺陷登记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用制度来约束护理行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消除手术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让患者和医生皆满意。

  • 标签: 护理缺陷 登记本 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养护方法。方法:选择本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开展中药饮片管理前的 20批次中药饮片为对照组,以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开展中药饮片管理后的 20批次中药饮片为观察组,分析两组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常见问题,并分析相应的养护方法。 结果:对比两组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质变率、合格率以及储存错误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在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易受储存时间、摆放错误以及温湿度变化因素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中药饮片管理工作,可提升中药饮片管理质量,延长储存时间。

  • 标签: 中药饮片 常见问题 养护方法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鼻息肉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02月~ 2020年 02月我院收治的的 80例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鼻粘膜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鼻粘膜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满意度度显著对照组常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 循证护理模式在鼻息肉治疗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效果,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鼻息肉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辨证施护应用在失眠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中医辩证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AIS、PSQI)。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失眠患者对改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不失为作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施护 失眠 AIS PSQI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具体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0 例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 40 例,对照组未实施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积极实施了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整体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积极实施了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恢复有效率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加强用药护理的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用药 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有效率 满意度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过去所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 462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 231名,依次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安全管理能够准确的辨别其中的不安全因素 ,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获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管理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对腰腿痛患者行康复护理 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本院 201 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的 收治的腰腿痛 患者 143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并按照 随机 数字表 分为两组,对照组( 70 例,采用 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 73 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康复护理 ),收集分析两组患者 护理后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 。 结果: 护理 7d 、 14d 后 观察组患者 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 高于对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对腰腿痛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腰腿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践及生物安全防护实践。方法:随机抽取 2020年 1月 ~2020年 3月 1795例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应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和及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进行样本采集及检测过程中均采取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结果: 1795例受检者肛拭子检测 2例、鼻拭子 1例、肺泡灌洗液 5例、咽拭子 1787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 3例,均由咽拭子样本检出, Ct值分别为 35.80、 36.78及 38.5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并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监测 生物安全防护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及所取得效果。方法:针对手术室护理开展安全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护理缺陷及患者满意度度进行比较。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 3.77%)较安全管理实施前的( 12.6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8, P=0.023);安全管理实施后的综合质量指标达标率( 94.33%)、患者满意度( 92.45%)较安全管理前的( 81.13%、 80.18%)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安全管理在手术护理中的运用,可以再很大程度上增强护理效果,降低护理缺陷问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及其价值。 方法: 在我院急诊科 患者中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共 200 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 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对照组( n=100 ) 和实验组( n=100 ) 。对照组急诊患者 采用常规护理 管理方式 ,而实验组急诊患者 则采用 护理风险管理 。对比 两组 患者护理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医患纠纷 发生情况和 患者对 急诊 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患纠纷发生率低 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 的护理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护理能够 有效降低 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患纠纷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 推广价值 。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 安全管理 效果 满意度 医患纠纷
  • 简介: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药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逐渐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药品的质量安全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而且还会对药品购买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我国药监局应该加强对药品检测的监督,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从而降低药品安全质量事故出现的几率。通常情况下,检测药品是否达到相应的生产标准,都会运用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检验。本文主要讲述了进行药品质量检验的目的以及运用化学方法进行药品质量检验的方式。

  • 标签: 药品质量 化学检测方法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 心理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从到我院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 68 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 34 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 34 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相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 SAS 评分、 SDS 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对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4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的为68.57%,对比两组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 评分与其干预前和对照组均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干预前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积极影响了心理和生活质量,能够缓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长期血液透析 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 心理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从到我院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 68 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 34 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 34 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相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 SAS 评分、 SDS 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对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改进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本次实验中,于药剂科中选取1200份药方作为实验研究标本,其中600份采用了常规药学管理措施,其余600份则在药学管理过程中增加品管圈管理,对比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各项工作时间。结果:使用品管圈的观察组,IQ配方差错率、制剂差错率、处方差错率、摆药差错率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配方时间、摆药时间、处方时间等指标也更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医院药学服务中,可以有效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品管圈 药学服务质量 差错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重要性。 方法:选取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检验科 62 例患者的免疫检验血液样本。采用奇、偶数分配方式将上述 62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为常规免疫检验,观察组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检验后结果主要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检验后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意义( P < 0.05 )。结论: 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应用于临床免疫检验中,可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辅助医生获取更为可靠的检验结果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水平,可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重要性
  • 简介:摘要: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在整个产品周期中应用前瞻和回顾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识别,控制及评价过程。药品共线生产,顾名思义则为某些生产环节中,以共用生产设备或生产线的方式来进行扩大化生产。在制药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药品的最终质量,而药品共线生产的基础工作就是在早期介入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去,将药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规范,能够对于药品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既可以节省资金投入,增加企业效益,又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 标签: 制药 生产过程 质量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