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先是明末新安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程先医案》是其寄居扬州20余年间的临证实录。该书收录医案94则,其中用人参医案共60余则,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每遇危重证候,程氏多用人参救逆。尤其是针对明末扬州地区外感病过用寒凉的状况,程氏基于临床提出应用温中法治之,对于当时扬州地区滥用寒凉状况的改善有一定积极意义。

  • 标签: 人参 温中 寒温并用 程从周 新安医学
  • 简介: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杜雨》一书为依据,从临证细心观察,时时处处留心;善于汲取教训,注意纠偏正误;注重患者体质,酌定用量大小;强调辨证论治,反对中药西用;必须熟谙药性,据证选定用量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杜雨教授临证处处留心,善于总结之用药心得,以反映杜老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与丰富的临证经验。

  • 标签: @杜雨茂 临床经验 用药特色 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麻杏石汤方出自仲景之《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四药组成。功在辛凉宣肺、清肺平喘。方中麻黄为君,宣肺泄热;生石膏为臣,用量倍于麻黄,两者寒热相制为用,清宣肺中郁热.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杏仁为佐,苦降肺气,既助石膏之降,又与麻黄一降一宣,相反相成,以平喘止咳;炙甘草益气和中,与石膏合而生津,并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是为佐使之用。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临证举隅 清热宣肺 止咳平喘
  • 简介:孟河丁氏,名扬沪上,门生后裔,多传内科,挖掘丁仁外科疾病辨治思想,总结内重托补、顾护正气,善辨经络、重视痰湿,成药入汤,露剂代水的四大特色。

  • 标签: 孟河医派 丁甘仁 中医外科 学术思想
  • 简介:麻杏石汤是一首治疗肺热咳喘证的千古名方,为历代医家所喜用,且其主治病证的范围有扩展丰富的趋势.然而纵观文献记载或临床报道,多为用麻杏石汤加减的治验案例,而不效案例则鲜有报道.有效验案固然能启迪思维,但不效之案更能发人深思,昭示后学.因不效验案多隐匿文中,难于发现和总结,往往容易被医者所忽略,故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总结.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医案 辨证
  • 简介:目的观察外用复方石青黛膏治疗湿疹皮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130例皮炎湿疹患者,分为复方石青黛膏治疗组(70例),0.1%丁酸氢化可的松霜对照组(60例)2组,治疗2周,第2周、第4周进行对照观察,评定各组疗效。结果第2周复方石青黛膏治疗组、0.1%丁酸氢化可的松霜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6%、7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8,P〉0.05)。第4周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48.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64,P〈0.05)。结论复方石青黛膏治疗皮炎湿疹起效较慢,作用持久,无不良反应。

  • 标签: 复方甘石青黛膏 皮炎湿疹 临床观察
  • 简介:1.病机关乎胃、脾、肝、胆西医对胃炎分类有多种,最常见的有浅表陆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病机涉及到胃、脾’肝、胆等脏腑。

  • 标签: 治疗 慢性胃炎 常见 胃脘痛 脏腑 病机
  • 简介: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与湿、热二邪有关。笔者经多年临床总结,运用淡和胃法加减,遵循胃宜降则和的法则,以养胃生津,淡以利湿去热,对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吐酸、嘈杂等症,疗效颇高。本文通过一临床病例,简述淡和胃法的临床应用指征及方法。

  • 标签: 甘淡和胃 胃食管反流 吐酸 嘈杂
  • 简介:作者简介璐(1970-),女,壮族,广西上林人,主管护师,本科,学士学位。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收治的需要进行CT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共1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CT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术护理干预,共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28%,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2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71%和12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也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良好的手术护理配合能够提高CT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减少并发症。

  • 标签: CT引导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护理配合
  • 简介:古代儿科素有痧、痘、惊、疳四大要证,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其中疳证多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常规治疗多以健脾益气为主。但首都国医名师杨玉华老师认为,小儿疳证多因脾阴不足,脾失濡养所致,在治疗过程中将淡滋补脾阴之法贯穿始终,并以消食导滞之法相辅,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杨玉华 疳证 脾阴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