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参与电针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的过程。方法:雄性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造模组(n=15)、电针治疗组(n=15)。模型组与电针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培养液复制白细胞增多模型,每天从耳缘静脉采血,测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造模后每天对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正常组不予处理。处死前麻醉动物,开腹,制作脾脏的扫描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脾血窦基膜小孔口。拍摄数码照片.利用显微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脾血窦基膜小孔口的直径,面积和周长。结果:电针组白细胞数较模型组恢复快(P〈0.01),电针组家兔脾血窦基膜小孔等效直径、面积和周长均小于模型组(P〈0.01)。结论:当白细胞计数升高时,电针有助于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水平.该作用是通过脾脏实现的。

  • 标签: 针刺疗法 白细胞增多 脾脏 家兔
  • 简介:目的:观察枳鳖胶囊抗肝纤维化形态学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66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枳鳖胶囊大、中、小剂量组.以40%四氯化碳花生油皮下注射结合高脂饲料、酒水饮料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除正常组不予处理外,其他组分别以蒸馏水,秋水仙碱混悬液,高、中、低浓度枳鳖胶囊溶液灌胃,疗程36d.疗程结束后,观察大鼠新鲜肝脏的表面情况、色泽、质地等大体形态,测定肝组织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光镜观察肝组织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最显著,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最强.枳鳖胶囊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且可抑制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枳鳖胶囊可较好地保护肝细胞,并能阻止肝纤维化进程甚或逆转肝纤维化病理改变,抑制胶原基因表达,抑制胶原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 标签: 枳鳖胶囊 肝纤维化 光镜 胶原 基因 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