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简介田志颖(19754-),民族,汉,籍贯河北省衡水市,学位硕士,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疾病。摘要目的通过对的研究,旨在为探讨中药联合治疗Hp感染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共12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留取空腹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2组病例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后血清含量。结果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组血清下降较多,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但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促进的下降。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复方大黄制剂 根除治疗 中西医结合 胃泌素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on Serum Gastri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鼻空肠营养和鼻管营养患者血清水平、喂养相关并发症及营养支持水平的情况,为临床制定合理营养支持获取更多依据。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的30例需要肠内营养支持重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鼻管喂养组(NG)和鼻空肠管(NJ)喂养组,在进行营养支持第1、3、5、7日喂养结束时检测血清水平(Gas);在每日喂养时每隔4~6小时回抽内容物,进行PH检测;在喂养前和喂养后均进行血清白蛋白(ALB)检测;每日进行APACHEⅡ评分;以喂养1周为终点,收集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NJ组血清水平低于NG组,NJ组PH值高于N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依照允许性低热卡的原则(20~25Kcal/kg)NJ组能较早的达到目标喂养量,但喂养1周后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耐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NJ组和NG组在反流误吸,潴留,肺炎,消化道出血等喂养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周后ALB及APACHEⅡ评分的改善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水平减低,胃液分泌减少。重症患者经NJ肠内营养支持后营养状态有所改善,但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其能够改善疾病预后。NJ对NG而言并未发现明显优势,临床判断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需求。

  • 标签: 鼻空肠管 胃泌素 肠内营养 胃液分泌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加味玉女煎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浆胃动素、血清的影响,探讨其对改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和不规律喂养法复合诱导大鼠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后,用单日上午进食,双日下午进食,打乱大鼠进食规律,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模型,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生理盐水组3组,各10只。第4周起,开始治疗2周。第5周末麻醉处死,测血清、血浆胃动素。结果:(1)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大鼠血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加味玉女煎组大鼠血浆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莫沙比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模型组大鼠血浆胃动素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加味玉女煎组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莫沙比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玉女煎可降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血浆胃动素水平,血清水平增加胃肠推进。

  • 标签: 糖尿病 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药疗法 胃泌素 胃动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释放肽前体( proGRP)联合细胞角蛋白 19片段抗原 21-1( 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癌胚抗原( CEA)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84例早期肺癌患者、 8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以及 8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 proGRP、 NSE、 CYFRA21-1和 CEA水平。回顾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 proGRP、 NSE、 CYFRA21-1、 CEA在三组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其辅助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 proGRP、 NSE、 CYFRA21-1、 CEA浓度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者和健康体检者( P0.05) ; 小细胞肺癌( SCLC)患者血清 proGRP浓度水平显著高于腺癌和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肺癌 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 癌胚抗原
  • 简介: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17、胃蛋白酶原(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叶酸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两组各30例,对两组血清17、胃蛋白酶原水平、免疫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血清17、PGI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PGⅡ水平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CD4+T、CD4+T/CD8+T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CD8+T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气滞胃病颗粒联合叶酸治疗较叶酸单独治疗更能有效改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

  • 标签: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气滞胃病颗粒联合叶酸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散治疗痞病肝不和证的疗效。[方法]将78例痞病肝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疏肝和散;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散治疗痞病肝不和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痞病 肝胃不和证 疏肝和胃散 吗丁啉
  • 简介: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水平及胰岛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埋线治疗组10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100例,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空腹血糖及胰岛、肝脏CT,并计算胰岛抵抗指数。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由(98.2±31.3)U/L下降至(34.1±17.0)U/L、AST由(70.1±24.9)U/L降至(31.6±15.2)U/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下降程度比较有明显疗效优势(P〈0.05);与此同时,治疗组治疗后CHOL下降至(5.3±0.6)mmol/L、TG亦下降为(1.8±0.5)mmol/L,与治疗前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CHOL及TG变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瘦及胰岛抵抗指数变化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前后NAFLD患者血清瘦水平分别为(3.56±1.98)μg/mL和(1.60±0.90)μg/mL,胰岛抵抗指数分别为8.7±2.1和7.3±1.0,提示穴位埋线治疗可降低NAFLD患者血清瘦水平并显著改善胰岛抵抗状态(P〈0.05),其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水平,改善胰岛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 标签: 穴位埋线(脾俞 肾俞 肝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观察竹叶对哺乳期小鼠血清性激素及胰岛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昆明小鼠和20只同品系雄性小鼠按雌雄2:1比例合笼,雌性小鼠受孕产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竹叶组(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所有小鼠在产后连续灌胃7d后通过摘除眼球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催乳素(PRL)、雌二醇(E2)、空腹胰岛(FINS)、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对比,竹叶中高剂量组E2、FINS值均明显升高,PRL、GnRH、FSH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戊酸雌二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能够抑制哺乳期小鼠的乳状态,降低血清泌乳素、促卵泡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升高血清雌激素水平及胰岛水平最终达到回乳的效果。

  • 标签: 竹叶 戊酸雌二醇 性激素 回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