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建立人工周期治疗功能下丘脑闭经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符合条件112例功能闭经患者分为针灸组和(64例)和西药组(48例)。针灸组根据中医针灸经闭辨证分型,分为血枯经闭和血滞经闭2类。血枯经闭者选用关元、中极、归来、膈俞、肝俞、脾俞、肾俞。首先针刺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穴,得气后行补法,不留针;然后针刺关元、中极、归来穴,温针灸,留针30min。血滞经闭者选用中极、气海、血海、三阴交、行间,针用泻法,留针30min。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5d,此为第一个周期。第2、3个周期均是月经经行第5天开始(若仍未行经者,则自治疗第1天算起第29、57天开始第2、3个周期治疗),连续治疗15日,共治疗3个周期。西药组采用口服雌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方法连续服药21天为一个周期。治疗前和治疗3个周期后经行第3天对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进行测试比较,并对试验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然后对完成3个周期治疗患者随访6个月,计算其复发率。结果:针灸建立人工周期治疗可显著提高功能闭经患者FSH和LH水平,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灸组不良反应率(1.49%)及复发率(25.0%)低于西药组不良反应率(4.14%)及复发率(69.8%)(P〈0.05)。结论:针灸建立人工周期治疗可显著提高功能闭经患者FSH和LH水平,针灸建立人工周期治疗功能闭经疗效与口服雌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和6个月内复发率低。

  • 标签: 功能性闭经 针灸 人工周期 对照研究
  • 简介:《内经》九针出现为后世针具及刺法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后世针灸临床并未真正实现九针应用。员利针为九针之一,本文以员利针为例,介绍陈立新先生遵于《内经》,挖掘复原九针针具及诊治规律探索。详述基于《内经》员利针针形、针法及临床运用。

  • 标签: 九针 员利针 立新七针 复原 筋痹
  • 简介:ISO18746:2016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terileintradermalacupunctureneedlesforsingleusehasbeenpublishedonAugust15,2016.(http://www.iso.org/iso/home/stor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csnumber=63263)ISO18746:2016specifiestherequirementsofsterileintradermalacupunctureneedleforsingleuseasa

  • 标签: 期刊 编辑工作 中医药国际标准 《一次性无菌皮内针》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对男、女脾虚湿盛型单纯肥胖症患者血清leptin(瘦素)和NPY(神经肽Y)调节作用差异。方法:纳入单纯肥胖症患者共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两组选取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天枢、中脘、水分、气海、关元穴,采用低频电针治疗,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体质量指数)、F%(体脂百分率)及血清leptin和NPY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男性组患者体重下降(9.24±2.55)kg,BMI下降4.19±2.30,F%下降3.98±2.13,血清leptin下降(0.66±0.23)ng/mL,血清NPY下降(18.56±2.89)pg/mL,女性组分别下降(6.77±2.31,2.65±0.93,4.98±2.30,3.49±1.09,11.21±1.97),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P〈0.01),男性组患者体质量、BMI、血清NPY含量较女性组降低明显(P〈0.01),女性组患者F%、血清leptin含量较男性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低频电针对男、女单纯肥胖症患者体质量、BMI、F%及血清leptin、NPY含量均有明显调节作用,且存在一定性别差异,降低体质量、BMI和血清NPY方面,男性优于女性,而在降低F%、血清leptin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 标签: 单纯性肥胖症 脾虚湿盛型 低频电针 性别差异 血清LEPTIN 血清NPY
  • 简介:干针是针灸一种,因此,干针从业人员必须遵守FDA和各州针灸管理委员会制定法律。针灸执业法律,包含了对执业人员基本针灸教育要求。本文旨在研究美国从事针灸三大类从业人员针灸教育和培训背景。研究显示,执照针灸师申请执照之前,必须在美国教育部授权认证机构(如ACAOM)认证过学校或课程班里学习至少1905学时。西医医师,也就是西医针灸师,需要在美国医疗针灸董事局(ABMA)认可针灸培训机构中学习至少300学时,并有500例临床针灸治案记录,才能得到医疗针灸认可证书。而一些物理治疗师在周末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干针名义只接受20—30小时针灸培训,从而涉足针灸,这种针灸教育背景显然存在严重不足。为了公众安全起见,理疗师应该在教育部认可针灸学校或课程班接受正规针灸教育,然后才能从事针灸。

  • 标签: 针灸 干针 理疗 法律范畴 教育
  • 简介:近年来西方崛起干针疗法,以其不用经络学说作指导(去经络化)为主要理由,宣称自己不是针灸(去针灸化),其操作者无须接受针灸师所需必要训练。本文驳斥了这种错误认识。我们首先回顾海内外列次针灸热中“去经络化”现象不同内涵,认可其对于推广针灸正面作用同时,明确指出“去经络化”不等同于“去针灸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灸定义,干针疗法与其他多种新针疗法一样,尽管具有“去经络化”特征,但都属于针灸范畴。干针不过是现代针灸一种形式,也就是激痛点针灸。这不仅是因为干针所刺激体表位置——激痛点本来就是针灸穴位一种,而且包括针具在内干针技术与传统针灸技术无异,此外,干针机制与针灸机制完全相同,干针现代理论发展及其应用都离不开针灸临床试验与实验研究。虽然干针对激痛点刺激研究成果也强化了现代针灸重视刺激反映点认识并丰富了相关经验,但干针与经络体系完全切割,使它失去了传承千年针灸理论与宝贵经验支撑,导致它目前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缺陷。

  • 标签: 干针 激痛点 针灸 去经络化 去针灸化
  • 简介:目的:观察欧洲人群对针刺不同反应,分析机体耐受,为欧洲针灸临床干预时间频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68例2013年12月–2015年6月(MediQiAGDieZentrenfürTCM)瑞士原住居民第一次就诊患者相关资料,对针刺反应持续时间及性质进行归纳整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针刺反应65例(男28例,女37例),反应发生率38.69%,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针刺反应,乏力49例(男19例,女30例)、酸胀痛12例(男7例,女5例)、循经传导2例(男1例,女1例)、痉挛1例(男),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持续时间:男(13.00±12.51)h,女(32.81±25.59)h,经t检验,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反应发生率及性质与性别无关;发生针刺反应持续时间与性别密切相关,女性发生针刺反应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针刺 机体的反应性 针感
  • 简介:从拔罐疗法世界发展历史及全球最新研究进展两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发现拔罐疗法不仅是中国传统医学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地区早有拔罐疗法记载,一直广泛应用至今,而且传播到了欧洲、美国等现代发达国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拔罐疗法是世界传统医学共同财富。

  • 标签: 拔罐 刺血拔罐 传统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针灸科就诊感冒后咳嗽患者共25例,所有患者采取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针刺穴取双侧定喘、风门、列缺、肺俞、肾俞,每天针刺1次,治疗6天休息1天,6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针刺结束后进行穴位注射,药用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穴取双侧定喘、肺俞穴,隔日1次。结果:25例感冒后咳嗽患者治愈8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感冒后咳嗽有良好疗效。

  • 标签: 针刺 穴位注射 感冒后咳嗽
  • 简介:激痛点(TrP)针灸是一种使用毫针刺激激痛点针灸疗法,它形成是基于现代医学对激痛点理解结合传统针灸而演变而成。在过去20年,激痛点针灸相关概念和针灸技术不断地发展;采用刺激激痛点治疗疾病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激痛点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以外其他疾病趋势也日渐显著。在这篇文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了激痛点针灸和传统针灸异同:针刺穴位,针具使用和针刺方法,以及治疗适应症。临床上,传统针灸包括多种治疗方式和操作手法,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病症。科研方面,传统针灸疗效也各种实验得到验证。激痛点针灸具有其独特特点,是对传统针灸理论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经络概念和阿是穴衍生。激痛点位置,分布规律和疼痛模式类似于那些传统穴位;针具选择,针刺深度,以及操作手法是传统针灸一部分。因此激痛点针灸是传统针灸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激痛点 针灸 激痛点针灸 疼痛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呈现三维重建四渎穴(四渎)针刺过程。方法:首先,定义四渎穴及其附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血管和神经。其次,对四渎穴上述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包括与四渎穴相关肌肉被分割、血管和神经进行重建。第三,VOXEL-MAN平台三维虚拟人上针刺四渎穴,形成四渎穴针刺过程。结果:虚拟人上实现了四渎穴三维定位和虚拟针刺,可以实现针刺四渎穴全部虚拟针刺过程,可以显示腧穴针刺过程不同结构。结论:三维虚拟重建有助于腧穴解剖结构研究,有助于腧穴可视化研究,可以针灸穴位研究充分利用。

  • 标签: 针灸学 腧穴 可视化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比较薄棉灸结合梅花针叩刺与西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差异。方法:8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薄棉灸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薄棉灸组给予疱疹表面薄如蝉翼棉花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西药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0.25g,每日一次,阿昔洛韦软膏涂擦患处3-5次/日,5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镇痛效果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薄棉灸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西药组总有效率80.0%(32/4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显示,薄棉灸组1个疗程痊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薄棉灸组疼痛显效时间、完全止痛时间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薄棉灸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薄棉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 标签: 薄棉灸 梅花针叩刺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后遗神经痛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耳穴体穴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猴即时空腹血糖影响。方法:10只2型糖尿病模型行电针干预,选取"足三里""三阴交"耳穴"降糖点"三穴同时电针干预,持续5天,频率2/15Hz(2Hz和15Hz,每秒转换),强度2mA,每天1次,每次30min。测量针刺前、针刺15min和针刺30min空腹血糖。结果:第1天针刺30min,T2DM模型空腹血糖与针刺前相比,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5天针刺15min与30min,T2DM模型空腹血糖与针刺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针刺30min,T2DM模型空腹血糖与针刺前相比,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针刺30min后,T2DM模型空腹血糖与第1天针刺前相比,下降明显,经统计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电针耳穴体穴对T2DM模型猴即时空腹血糖有显著降低作用;(2)电针刺激对T2DM模型猴即时空腹血糖干预具有时间效应,针刺30min效果明显优于15min;连续刺激4天及以上,效果明显优于连续刺激3天及以下。

  • 标签: 电针 耳穴体穴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即时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任督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反应应激-损伤-修复相关信号影响。方法:216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督脉组和任督脉组每组54只,每组再进一步分为12、24、48、72、96和144h各6个亚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模拟MCAO手术过程,暴露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即可,不进行插线,不予治疗。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予治疗。督脉组大鼠造模后选督脉经穴水沟、百会和大椎,并将大椎和百会两穴连接电针治疗仪。任督脉组建模后选用督脉经穴水沟、百会、大椎,以及任脉穴位气海、关元和承浆,并将大椎与百会、关元与气海四个穴位连接电针治疗仪。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外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另有24只测定各组脑缺血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144h督脉组和任督脉组脑组织缺血量明显减小(P〈0.05),且任督脉组缺血量较督脉组小(P〈0.05)。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组和任督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所有时间点较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督脉组相比,任督脉组评分在各个时间点较之降低,且自24h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组和任督脉组均能够从总体上动态地抑制ACTH过度表达(P〈0.05),下调TNF-α以及上调TGF-β1表达水平(P〈0.05),且任督脉组优于督脉组。结论:电针任督脉可通过干预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应激-损伤-修复相关信号表达,实现脑保护作用。

  • 标签: 电针 任脉 督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横向对比观察电针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模型大鼠胃、大肠、小肠、胆下合穴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胃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影响,探讨胃腑下合穴治疗胃腑病变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足三里、上巨虚、巨虚、阳陵泉及承筋组共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采用WRS法诱导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d后,取材,肉眼观察胃黏膜损伤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及胃组织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NF-κB表达。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4个下合穴组胃黏膜UI、血清HMGB1含量及胃组织TNF-α、NF-κB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②与足三里组比较,其他治疗组胃黏膜UI、血清HMGB1含量和胃TNF-α、NF-κB表达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①电针相关内腑下合穴均可通过调节HMGB1、TNF-α、NF-κB抑制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性反应,降低黏膜损伤等来实现对AGML模型大鼠干预治疗作用;②足三里组总体干预效应优于其它治疗组,部分说明足三里穴与对应胃腑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

  • 标签: 电针 下合穴 AGML模型大鼠 HMGB 1 TNF-α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公认Morris方法制备CD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D模型组和艾条灸组,空白对照组、CD模型组不做治疗,艾条灸组选用特制香烟型纯艾条,距离"脾俞""中脘"穴2cm高处悬灸,每日治疗1次,每次使用1个穴位,两穴交替使用,每次20min,连续治疗7d。应用HE染色光镜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p65和NF-κBp50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D模型组大鼠可见黏膜、腺体缺损或消失,绒毛破坏,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及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明显增高(P〈0.01);与CD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大鼠结肠黏膜炎症性反应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黏膜下水肿减轻,有少量炎细胞浸润,肠腺排列较规则,其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及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能够下调CD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蛋白表达。

  • 标签: 艾灸 克罗恩 MCP-1 NF-ΚB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腧穴配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体表肌电即时效应影响,探讨腧穴配伍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方法: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先后进行3种不同腧穴配伍针刺,A组(远部取穴组:昆仑、后溪);B组(近部取穴组:风池、天柱);C组(远近取穴组:昆仑、后溪、风池、天柱),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针刺前后患侧斜方肌体表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平均振幅值,测量肌电积分(integratedelectromyography,IEMG)及肌电方根(rootmeansquare,RMS)均值,计算肌电振幅变化率,组比较不同腧穴配伍针刺前后对体表肌电即时效应影响差异,组间比较各组针刺后差异。结果:组针刺前后比较,A、B、C组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针刺后比较,A、B、C组针刺后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都有不同程度改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腧穴配伍针刺治疗均能够提高IEMG、RMS,降低肌电平均振幅值和肌电振幅变化率,增强颈椎稳定性和肌纤维主动收缩能力,改善颈部前屈耐疲劳;而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治疗作用与取穴远近、取穴数目的多少无关。

  • 标签: 腧穴配伍 颈型颈椎病 体表肌电
  • 简介:OnNovember15,2015,theAwardCeremonyof'2015internationalphotocontestofTCMacupuncturemoxibustion'washeldinBeijing,ChinabyHeadquartersoftheWorldFederationofAcupuncturemoxibustionSocieties(WFAS),congratulatingthe5thanniversarycelebrationofsuccessfulapplicationforthelistofworldheritageof'TCMacupuncturemoxibustion'and'Worldacupuncture-moxibustionweek'seriesofactivitiesof

  • 标签: 针灸 中医 摄影 国际 世界遗产 学会
  • 简介:目的:探讨热敏灸对功能肛门直肠痛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热敏灸治疗36例功能肛门直肠痛患者,热敏灸患者长强、次髎、腰俞和肛周局部,每腧穴艾灸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22例治愈,11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为6.1±1.52,治疗后为1.63±1.05,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能改善功能肛门直肠痛。

  • 标签: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灸法 热敏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