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紫玉盘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渗漉提取,硅胶柱,SephadexLH-20柱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clemochinenosideB(1),(+)-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2),grandiuvarinC(3),uvamalolG(4),因特洛卡内酰胺-I(5),胡椒内酰胺D(6)。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番荔枝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紫玉盘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柳杉CryptomericafortuneiHooibrenkexOttoetDietr.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SephadexLH-20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分离化学成分,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硅胶柱的氯仿洗脱部分分离得到并鉴定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crocetindiethylester(1),crocetinmonoethylester(2),5-hydroxy-6,7,3',4',5'-pentamethoxyflavone(3),5-hydroxy-7,3',4',5'-tetramethoxyflavone(4),tetracosanoicacidmethylester(5),behenicacid(6),β-sitosterol(7).结论:除β-sitosterol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

  • 标签: 茎皮 化学成分 硅胶柱色谱 新化合物 首次 LH
  • 简介:目的:研究侧橐吾(Ligulariapleurocau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侧橐吾根与根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eremophilane型倍半萜成分,分别鉴定为:3α-hydroxy-8-oxo-eremophila-6,9-dien-12-oicacid(1)、furannoligularenone(2)、3-oxo-eremophila-1,7(11)-dien-12,8β-olide(3)、3-oxo-8α-hydroxy-10αH-eremophila-1,7(11)-dien-12,8β-olide(4)、3-oxo-8α-methoxy-10αH-eremophila-1,7(11)-dien-12,8α-olide(5)、7α,8α-epoxy-eremophila-12β,8β(15β,6α)-diolide(6)、8β-ethoxy-eremophila-7(11)-en-12,8α(15β,6α)-diolide(7)、8β-hydroxy-7,11-eremophila-12,8α-olide(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标签: 侧茎橐吾 倍半萜类 化学成分 植物药 鉴定 分离
  • 简介:目的:研究抱柴胡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运用波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抱柴胡中分得14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异鼠李素(2),山柰素(3),山柰素-3,7-二-O-α-L-鼠李糖苷(4),山柰素-3-O-α-D-阿拉伯糖-7-O-α-L-鼠李糖苷(5),山柰素-7-O-α-L-鼠李糖苷(6),5,7,4′-三羟基-6,8-二-C-葡萄糖芹黄素苷(7),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8),rotundiosideE(9),saikosaponinK(10),柴胡皂苷b2(11),木糖醇(12),正二十九烷醇(13),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4)。结论:14个化合物均为抱柴胡中首次发现,其中7,8,14为柴胡属内首次发现。

  • 标签: 抱茎柴胡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为人参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洋葱球茎内表皮膜法研究人参叶总皂苷对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法研究其对白粉病菌的温室防效。结果:人参叶总皂苷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5.74mg·mL^-1;温室防效的EC50为23.51mg·mL^-1。结论:人参叶总皂苷可抑制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温室防效良好,可进一步研发为中药杀菌剂。

  • 标签: 人参茎叶总皂苷 白粉病菌 孢子萌发 防治效果 杀菌剂
  •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叶皂苷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七叶皂苷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烷-20(22)-烯-3β,12β,25-三醇[dammarane-20(22)-en-3β,12β,25-panaxatriol,Ⅰ],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ane-3β,6α,12β,20,25-pentol,Ⅱ],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e-3β,12β,20,25-triot,Ⅲ],20(s)-人参二醇[20(s)-panaxadiol,20(s)-PD,Ⅳ],20(s)-原人参二醇[20(S)-protopanaxadiol,20(s)-PPD,Ⅴ],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20(R)-PPD,Ⅵ],20(s)-人参三醇[20(S)-panaxatriol,20(S)-PT,Ⅶ],20(s)-25-甲氧基-达玛烷-3β,12β,20-三醇[20(s)-25-me—thoxyl—dammarane-3β,12β,20-triol,Ⅷ]。结论:化合物Ⅱ和Ⅴ为首次从三七叶皂苷水解产物中分得。

  • 标签: 三七茎叶 人参皂苷衍生物 水解产物 化学研究
  • 简介: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并对其抗炎功效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小鼠巨噬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黄芪叶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液料比15∶1、提取温度70℃、超声功率200W,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8.58%;黄芪叶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小鼠巨噬细胞本底NO水平,并抑制由LPS所诱导的NO释放量的增加。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结果可靠,所得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黄芪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 标签: 黄芪茎叶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抗炎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