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检索国内外药学核心期刊,按照结构类型对2003年发现的新化合物进行综述,并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了重点介绍.2003年我国学者共发表文章400多篇,分离鉴定化合物2200多个,其中新化合物604个,活性化合物64个.通过对新化合物的归纳整理及生物活性的介绍,为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 研究进展 药学 新药 活性化合物
  • 简介:综述了扁核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扁核木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扁核木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本文归纳了21世纪以来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抗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症和酶抑制等生物活性,并展望了今后海洋微生物和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 简介:对通光藤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通光藤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海洋异臭椿类三萜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结构特殊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绵等海洋生物中的异臭椿类三萜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较多研究.本文拟对海洋异臭椿类三萜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作初步探讨.

  • 标签: 海洋药物 异臭椿类三萜 生物活性 化学结构 药效学实验
  • 简介:软珊瑚是国际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热点之一,许多结构新颖,有强烈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均由这些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中发现的.本文综述了1996年到2002年期间软珊瑚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海洋天然产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软珊瑚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海洋药物 神经生理
  • 简介:目的:金莲花由于其清热解毒作用在中药及蒙药中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药物,金莲花已经引起了生药学家、药理学家、天然药物学家、营养学家等的广泛兴趣。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发展较快,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有效成分的归属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金莲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结合本研究组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十年有关金莲花的研究报道,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 标签: 金莲花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前沟藻属甲藻中含有丰富的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大环内酯类和长链多羟基多烯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1986年到2003年间有关前沟藻属甲藻的化学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海洋微生物的药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海洋微藻 前沟藻属 化学 生物活性
  • 简介:综述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对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我们从5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藤茎中共分离鉴定了80余种化合物.并主要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抗脂质过氧化、钙拮抗和PAF拮抗等与补血活血作用相关的生物活性,同时也尝试抗HIV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现部分未脂素和三萜类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 标签: 南五味子属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木脂素 三萜
  • 简介:癌化液60mg/kg、30mg/kg可增强5mg/kg环磷酰胺和呋氟尿嘧啶对EAC及S180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对100mg/kg环磷酰胺所致H22荷瘤小鼠外周白细胞及骨髓有核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并能明显地对抗增高的谷丙转氨酶,对肝肾功能未见明显的影响。表明癌化液与化疗药合用时有明显的增效和减毒作用。

  • 标签: 癌化液 环磷酰胺 呋氟尿嘧啶 增效作用 减毒作用 化疗
  • 简介:生物毒素的存在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它是自然生物界长期进化发展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学产物,而且在生源、化学、功能、作用机制等方面表现出多重多样性。现代毒素学、毒素组学、毒液组学的迅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生物毒素的开发利用在农业、环境、灾害防治、医学、药学也极有意义,尤其是在新药研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对开拓药物的新化学结构类型和新作用靶位富有深厚潜力。

  • 标签: 生物毒素 毒素学 毒素组学 药物作用靶位 新药研究
  • 简介:生物技术(BT)为核心的现代高技术在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组学”研究技术、基因工程以及生物转化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鉴定、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筛选以及海洋药物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本文就各种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开发以及海洋天然活性产物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合相关实验室的工作进行介绍,并就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预测.

  • 标签: 现代生物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 天然产物 应用
  • 简介: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遵循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体内研究和体外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系统生物学与网络生物学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尝试提出包括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生物学研究在内的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体系,并结合中药复方的具体研究实例,对该研究体系指导下的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提出的复方研究体系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 标签: 中药复方 中药现代化 系统生物学 网络生物学
  • 简介:目的:研究睡莲科芡属植物芡(EuryaleferoxSalisb.)的成熟种仁芡实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95%甲醇回流提取,通过硅胶、PharmadexLH-20凝胶、RP-18反相柱层析进行分离,利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和1个含有2个化合物的混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环(脯-丝)(1)、环(异亮-丙)(2)、环(亮-丙)(3)、5,7,4′-三羟基-二氯黄酮(4)、5,7,3′,4′,5′-五羟基二氢黄酮(5)、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α-生育酚(7)、β-生育酚(8)和昏生育酚(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自然界分得,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芡实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四川理县羌族地区产我国重要中药材羌活的化学成分,并比较与其他产地该药材之间的成分差别。方法:运用各种分离材料和方法分离羌活根的化学成分,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羌活根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notoptol(Ⅰ)、羌活醇(Ⅱ)、紫花前胡苷(Ⅲ)、镰叶芹二醇(Ⅳ)、(10E)1,10-heptadecadiene-4,6-diyne-3,8,9-triol(Ⅴ)、10-hydroxyverbenon(Ⅵ)、(+)-bornylferulate(Ⅶ)、孕甾烯酮醇(Ⅷ)、香草酸(Ⅸ)、香豆酸(Ⅹ)、反式阿魏酸(Ⅺ)和9,12-octadecadienoicacid(Z,Z)-(2,2-dimethyl-1,3-dioxolan-4-yl)methylester(Ⅻ),化合物Ⅰ-Ⅳ、Ⅶ和Ⅷ是其主要成分,化合物Ⅴ-Ⅶ和Ⅹ、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四川理县产羌活的化学成分与其他产地的有所区别。

  • 标签: 羌活 伞形科 香豆素 多炔类化合物 单萜酯
  • 简介: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suxicola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舍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14个化舍物,分别为:去氢岩黄连碱(dehydrocavidine,1)、黄连碱(coptisine,2)、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刺檗碱(oxvacanthine,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白桦脂醇(betulin,8)、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9)、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10)、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11)、小檗碱(berberlne,12)、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13)、巴马汀(palmatine,14)。结论:化合物3—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岩黄连 去氢岩黄连碱 黄连碱 别隐品碱 巴马汀
  • 简介:目的:对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croymbosin(1)、槲皮素(2)、芦丁(3)、umuhengerin(4)、nicotiflorin(5)、异槲皮苷(6);8个为有机酸类,分别为绿原酸(7)、3,4-二咖啡酰奎宁酸(8)、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9)、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0)、3-咖啡酰-5-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1)、3,4-二咖啡酰-5-(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2)、3,5-二咖啡酰-4-(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3)、原儿茶酸(14)。结论:化合物2~6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6和14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栀子 化学成分 黄酮类 有机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