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金属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200件人流包中同质污染的金属宫腔吸引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件。对照组予以传统手工加酶清洗法,研究组予以超声波震荡加酶清洗法。比较两组宫腔吸引管清洗质量、残留血污检测阳性率。结果:经5倍光源放大镜目测法、白纱布擦拭法、棉签检测法多种项目的测定,研究组合格例数98.00%、94.00%、88.00%均高于对照组89.00%、84.00%、74.00%(P<0.05)。研究组表面、管腔内壁、尾部残留血污检测阳性率3.00%、6.00%、2.00%均低于对照组11.00%、19.00%、9.00%(P<0.05)。结论:金属宫腔吸引管刷洗时配合棉签,棉球擦拭应用较为积极,提升宫腔吸引管清洗质量的同时降低残留血污检测阳性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金属宫腔吸引管 传统手工加酶清洗法 超声波震荡加酶清洗法 残留血污检测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清洗消毒中实施感染风险及控制的有效性。方法:抽取院内120件内镜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每组60件,探究组采取感染风险及控制措施管理、基础组应用常规措施管理,对比两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探究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高于基础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探究组感染事件发生率低于基础组感染事件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感染风险及控制措施管理可实现内镜质量控制期间结合综合护理制度进行明确,同时在流程分析、人员培训、储存环境管理、二次感染预防当中能够提高管理质量,改善内镜清洗处理质量,使患者内镜期间应用安全性得到保证,积极预防医源性感染,使其中的内腔清洗合格率、表面清洗合格率明显提高,能够改善内镜控制期间的护理质量,使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确保患者内镜应用的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 内镜清洗 感染风险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创伤骨科治疗中应用外固定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60例创伤骨科治疗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患者,前者采取内固定治疗方式,后者应用外固定展开治疗,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有效减少,相比对照组,其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在治疗时采用外固定整体治疗效果较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性骨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中心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20件医疗器械为样本,按照消毒供应中西医疗器械处理期间是否开展品管圈活动分为对照组(60件:未开展品管圈活动行常规管理)与实验组(60件: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医疗器械处理效果。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合格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从本院消毒供应室抽取需要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200件,按照研究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措施,试验组采用程序化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对比两组器械清洗质量、清洗达标率、B-D实验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器械清洗质量,清洗达标率和B-D实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中,采用程序化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可以提高仪器的清洗质量,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医疗器械 程序化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清洗质量 清洗达标率 B-D实验合格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2月-2022年02月到本院接受外固定治疗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分析护理要点和价值。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服务中,把握好护理要点,为外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提供服务,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运用。

  • 标签: 外固定架治疗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满意度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