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比较生育后子宫腺肌症复发的概率与无法生育单纯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复发概率。方法:将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6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按照患者生育情况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无法生育子宫腺肌症患者34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生育后子宫腺肌症患者34例接受曼月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复发几率,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增大、子宫内膜脱落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整体疾病复发几率、子宫增大率、子宫内膜脱落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复发 生育
  • 简介:【摘要】:目的: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入的经人流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研究组接受延续性计划生育健康指导,对比预后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人工流产患者对计划生育知识掌握能力良优:研究组良优(100%),对照组良优(91.11%),(p<0.05);经过指导后,两组对象的生活质量指标得到改善,研究组结局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对象予以术后延续性计划生育服务指导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人工流产患者对计划生育知识掌握度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入的经人流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计划生育健康指导;研究组接受延续性计划生育健康指导,对比预后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人工流产患者对计划生育知识掌握能力良优:研究组良优(100%),对照组良优(91.11%),(p<0.05);经过指导后,两组对象的生活质量指标得到改善,研究组结局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人工流产对象予以术后延续性计划生育服务指导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人工流产患者对计划生育知识掌握度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对自然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孕妇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以试卷的形式调查孕妇对孕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比两组孕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结果:观察组孕妇对孕期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孕期 健康教育 自然分娩率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药具工作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避孕药具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物质保障,药具工作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开展避孕药具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为育龄群众提供质量可靠、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具。

  • 标签: 避孕药具 计划生育 服务 问题 举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措施对漏检及假阳性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间我院检验科检验的10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2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参照组,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检测,研究组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行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漏检与假阳性。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漏检、假阳性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漏检、假阳性,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漏检率 假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近期及远期影响观察。方法 以人工流产手术者进行研究,共计80例,40例患者是参照组,40例患者是研究组,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计划生育服务,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主动避孕意识评分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术 计划生育服务干预 避孕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温度下的清洗液清洗创口后对糖尿病足创口表面细菌清洁和创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通过选择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于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足创口患者120名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40名患者,对照组采取常温0.9%氯化钠溶液清洗,实验组一组将0.9%氯化钠溶液加温至37.0℃进行清洗,实验二组将0.9%氯化钠溶液加温至40.0℃进行清洗。记录并比较治疗第1d、第4d的创口表面细菌数量,并计算细菌清洁,测量计算治疗第4d、第7d、第14d、第21d、第28d创口面积,并计算创口愈合。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第1d的细菌清洁有差异,且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细菌清洁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第4d、第7d、第14d、第21d、第28d创口愈合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交互作用,在不同时间间的愈合也有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加温清洗液对创口进行清洗,可以有效的提高细菌的清洁,并促进创口的愈合,将清洗液加温至37.0℃的效果最佳。

  • 标签: []糖尿病足创口 创口愈合 创口细菌 清洁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产妇剖宫产,产妇满意度高,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 剖宫产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产妇剖宫产,产妇满意度高,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 剖宫产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肛周脓肿疾病患者采取切开引流与一次性根治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医院在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时段纳取50例肛周脓肿疾病患者,依照抽签法均分,人数25例/组。参照组行切开引流,研究组行一次性根治手术,分析比对白细胞计数、疼痛评分、感染控制时间、治愈、并发症概率等。结果:研究组白细胞计数、疼痛评分、感染控制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结果比对有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概率较参照组低,结果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给予一次性根治手术治疗,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复发降低,利于预后。

  • 标签: 肛周脓肿 一次性根治手术 切开引流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综合护理的影响。方法 在院内2021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分析护理后的再发心绞痛发生、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心绞痛再发发生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4136份临床标本的检验报告,基于检验结果分析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4136份临床标本中,共有657例为阳性,占比为15.88%;其中,腹水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阳性检出分别为43.37%(170/392)、36.26%(41/113),占比相对较大;次之为尿标本(16.88%)、痰(纤支镜)标本(14.87%)及全血标本(10.43%),相对最低的为脑脊液标本(8.33%)、胸水标本(6.31%)及粪便标本(2.47%)。结果:标本类型不同,其微生物检验的阳性也有明显差异,临床需根据疾病特点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恰当标本开展微生物检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同时,也帮助患者得到及时诊疗。

  • 标签: 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404份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按照随机小球法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202份。常规组应用HE染色,研究组基于常规组HE染色采取改进措施。比较两组病理诊断的准确。结果 研究组病理诊断准确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HE染色可以在病理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切片情况科学运用,以便最大限度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病理诊断 病理技术 HE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过程中,分析同时接种发生漏脱的情况。方法:选择6-35个月儿童流感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漏脱,并对比SIV及SIV2的漏脱,提出降低漏脱的措施。结果:SIV接种500人,等待儿童超过50d未接种SIV2表示漏脱,其中,134例儿童漏脱,漏脱为26.8%,与SI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19.212,p

  • 标签: 同时接种 流感疫苗 漏脱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干预预防巨大儿发生的作用。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接收的200例孕妇为研究主体,研究开启于2021年7月,完结在2022年6月。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摸红蓝球方式,以摸蓝球者作为常规组(100例),以摸红球作为试验组(100例),将常规孕期检查应用于常规组中,将常规孕期检查以及健康教育应用于试验组中。对比每组孕妇巨大儿出现、宫高、腹围、体重增长以及胎儿B超检查指标情况。结果 试验组巨大儿出现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体重增长值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巨大儿 健康教育 腹围 宫高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的有效方式,为持续改进肺结核病质控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统计结果,找出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低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逐一实施,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由2018年1月份38.1%升高至2019年12月份55.8%,2020年12月份升高至57.9%,2021年12月升至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8年全年的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由42.9%升高至2019年全年52.4%,2020年和2021年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分别升至56.4%和6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循环的应用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有利于该部分患者的治疗和管控,以实现肺结核病防控的持续性改进。

  • 标签: 肺结核 病原学阳性率 PDCA循环 查痰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二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方法:将2019~2021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调查人数275人、2020年调查人数220人、2021年调查人数186人,分析所有患者医院感染患病、社区感染患病以及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结果:2019年医院感染患病为2.91%、社区感染为40%;2020年医院感染患病为0.91%、社区感染为26.5%;2021年医院感染患病为1.08%、社区感染为34.4%,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结论: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现患,临床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降低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二级综合医院 医院感染 现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