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皮肤组织扩张术治疗烧伤瘢痕的症状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9月100例烧伤瘢痕患者,随机分组。复合皮移植组选择复合皮移植手术,皮肤组织扩张术组选择皮肤组织扩张术。分析患者的满意度、伤口愈合的时间、血运恢复良好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美观度评分;并发症。结果皮肤组织扩张术组皮肤美观度评分、患者的满意度、伤口愈合的时间、血运恢复良好的时间、并发症和复合皮移植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烧伤瘢痕患者实施皮肤组织扩张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瘢痕 症状转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前列腺癌及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采用MRS、DCEMRI、MRS+DCEMRI进行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前列腺增生诊断相比,MRS及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MRS+DCEMRI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40/40),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为97.5%(39/40)。结论MRS与DCEMRI均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联合检查可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放血疗法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近年来中医放血疗法治疗皮肤疾病的相关资料,并总结中医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医放血疗法是针刺治疗的一种,其是通过运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等针刺工具刺破穴位或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目的,具有祛风止痒、镇吐止泻,消肿止痛、通经活络,解毒化瘀等功效。其常应用于银屑病、麦粒肿、痤疮等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结合相关资料所述,将中医放血疗法应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中,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快速,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中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放血疗法 皮肤疾病 银屑病 麦粒肿 痤疮 作用机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光成像技术在诊断肺结核患者时的应用。方法从我院近两年诊治的进行X线检查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75名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同一型号的X线机进行检测,根据X光线检查结果分析肺结核患者的病变分布、病灶类型和性质以及病灶形态。结果上中肺叶发病率较高和双侧肺叶发病率较高,其中浸润型肺结核偏多、增值性病变和干酪性病变发生率较高、且多数呈现出大片或者小片状的阴影。结论X线诊断是临床中常用的手段,能够清晰地将患者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呈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资料,在临床检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X线特征 病变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维A酸治疗6种皮肤病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中度痤疮、重度痤疮、掌跖角化症、脂溢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共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度痤疮、重度痤疮、掌跖角化症、脂溢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采用异维A酸治疗,总有效率为91.0%。结论异维A酸治疗中度痤疮、重度痤疮、掌跖角化症、脂溢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疗效确切。

  • 标签: 异维A酸 皮肤病 临床治疗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患者的检查过程中,核磁共振的实施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患者的病理组织及病变位置范围,有利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结论针对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而言,核磁共振在其诊断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 核磁共振 成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性传播性疾病关于遗传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遗传性皮肤病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分子病理学技术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95.0%;对照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子病理学技术治疗模式运用于遗传性皮肤病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分子病理学技术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遗传性皮肤病 患者 分子病理学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临床价值观察。【方法】采取随机的方法,将收治的 130 例新生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皮肤自我抓伤率、输液留置针脱落率以及管道脱落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新生儿皮肤自我抓伤率、输液留置针脱落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儿的健康安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皮肤抓伤 管道脱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皮肤性病门诊STD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性病流行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整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皮肤性病门诊9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归纳病种、病种位次、性别比、年龄、混合感染等流行病学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STD病例构成中,非淋居第一位。以非婚性性接触为主60例,配偶间感染20例,间接接触感染8例,不详2例。结论STD已成为当今社会发病率高,传染范围广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全社会和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控制STD的流行和蔓延,这对艾滋病的控制也有重要积极意义。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的55例疑似宫颈癌病例资料,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估MRI在宫颈癌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期上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测真阳性45例,真阴性3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5例,MRI阳性预测值为95.7%,诊断符合率为87.3%(48/55),灵敏度为90.0%(45/50),特异性为60.0%(3/5)。宫颈癌MRI分期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分期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扫描诊断宫颈癌准确率较高,灵敏度较好,可支持临床判断宫颈癌分期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手术病理分期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中药熏蒸配合医学护肤品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在我院所收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中随机挑选出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对照组给予凡士林,探究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医学护肤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探究组治疗效果、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及1年内复发率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治疗中,中药熏蒸配合医学护肤品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 标签: 中药熏蒸 护肤品 皮肤瘙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治疗皮肤性病的效果,对该药物治疗皮肤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80例皮肤性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米诺环素使用的效果。结果皮肤感染组的治疗率为94%,淋病组治疗率为71%,座疮的治疗率为87%,宫颈炎的治疗率为91.3%,非淋球菌行尿道炎的治疗率为91%,对比治疗前后效果,淋病患者的治疗率较低,其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诺环素治疗皮肤性病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临床治疗效果突出,可以对该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性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内镜(EUS)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比较。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8月作为病例筛选时段,抽取本院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确诊,并以其作为金标准。以金标准来分析超声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效果。结果手术病理诊断出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患者22例;NBI诊断出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患者有12例;EUS诊断出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患者有15例;EUS联合NBI诊断出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患者有19例。EUS、NBI单独诊断符合率与金标准相比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NBI联合诊断符合率与金标准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EUS、NBI单独诊断符合率低于EUS、NBI联合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诊断中,应用超声内镜(EUS)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还可以为制定诊断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内镜 窄带内镜 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的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空蝶鞍综合征患者20例,对他们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20名患者入院的时候均对他们进行同样的治疗手段。20例患者全部行核磁共振平扫,特殊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常规进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扫描过后通过成像测量20例患者垂体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并对各径线进行比较,结合CT及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空蝶鞍综合征核磁共振成像表现为蝶鞍扩大、垂体变薄及“锚”征等,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鞍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垂体左右径、垂体前后径、垂体上下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及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可以很清楚地对空蝶鞍综合征患者的一些病症进行显示,能够为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在实际当中被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空蝶鞍综合征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20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及其MRI诊断资料进行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发现隐性骨折达37处,其中单处骨折14例,占70.0%;多处骨折者6例,占30.0%。20例中,伴关节腔积液13例,占67%;副韧带外侧伤合并软组织肿大10例,占48%;伴半月板受损5例,占13%;伴前交叉韧带受损1例,占2.5%;副韧带内侧受损2例,占10%。结论采用MRI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高,能及时发现患者的隐藏病情,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少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