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成功培育,以及成体干细胞不断被成功培育成机体的其它细胞类型的报导,引起了当今世界各界的强烈关注.我们将有可能利用干细胞所具有的潜力去治疗遗传性或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如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和心脏病等.但在使用这些方法作治疗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和掌握调节干细胞保持为干细胞或引导其特殊分化途径的调控机制及体外培养的一些影响因素.

  • 标签: 干细胞 调控机制 体外培养 影响因素 研究
  • 简介:内皮细胞是一个非造血细胞,却表达和/或产生大多数已知的造血受体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和受体的生物学作用仍不十分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求内皮细胞自然产生IL-6及其生物学功能。试图阐明IL-6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在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收集原代培养内皮细胞1-9天培养上清液,离心,-20℃保存备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上清液中IL-6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在未知任何刺激因素的条件下,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测及IL-6(735.3801±883.53pg/ml),随着内皮细胞培养天数的增加,IL-6的释放量也随之增加,在第6天时接近释放峰值IL-6(2808.61pg/ml),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自然分泌IL-6的功能,IL-6对各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均起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内皮细胞支持各系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内皮细胞 IL-6 脐静脉 造血干细胞增殖
  • 简介: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光电镜观察姚忠祥,蔡文琴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20038Pupnick等在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时,观察到内皮细胞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并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它们来源于不同节段的微血管。本研究取正常人足月产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第五...

  • 标签: 脐静脉 内皮细胞 光电镜检 体外培养
  • 简介:循环是脉管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主指微小血管(口径为2~250μm内)的血液循环,血液通过微循环直接向组织细胞提供氧和其它营养物质,并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微循环的调节机理与脉管系的其它部分有所不同.微循环可根据组织需要调整局部血流.在教学和科研中,如何做好微循环的标本是很重要的.在肠系膜标本中,我采用了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大白兔四种动物的肠系膜作了比较,最后认为采用大白鼠的肠系膜较为理想,操作简单,结构典型,对比清晰,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动物选择:大白鼠200g左右,水合氯醛麻醉后打开腹腔,用线接扎胃幽门和直肠将整个消化道取下来,放在24cm的蜡盘中,用大头针将肠道的系膜顺其自然而展开,倒于AF固定液(95%酒精80ml;福尔马林20ml)固定45min,用蒸馏水洗2~3次.用Hansen苏木素染色10min,充分水洗约5min,用0.5%盐酸酒精分色1min,充分水洗15min,入70%酒精5min,入0.5%伊红染5~10min.入80%、95%、100%酒精脱水10~15min.入二甲苯透明10min.用眼科剪将肠系膜剪成2mm的正方形平铺在载玻片上镜检,中性树胶封片.结果:微循环的血管呈树枝样蓝色交错成网,内含丰富桔红色的血细胞.在血管的终末处,可见变形为长条形的血细胞和清晰可见的末端小动静脉间的通路以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注意事项:结扎肠道必须防止肠道内容物溢出污染固定液和染液.固定液、染液量要适中,以埋没标本为好.取材一定要新鲜,10min内完成.

  • 标签: 肠系膜微循环 脉管系 动物选择 固定液 微小血管 血液循环
  • 简介: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PICC置管病人进行安全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并发静脉炎6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导管阻塞5例,血栓2例,未发生导管感染、移位、脱管、断管等并发症,无病人投诉及护患纠纷。结论加强PICC置管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防范和降低置管风险,避免护患纠纷。

  • 标签: 肿瘤 PICC 安全管理
  • 简介:围手术期很多因素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心脏扩大或血管异常、心内分流或反流导致肺充血或肺淤血,为使病人安全度过手术后早期的危险期,需要较长时问的呼吸支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主要作用是替代或改善肺外呼吸,解决肺的通气功能障碍。合理进行呼吸回路管理,可以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现将462例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回路管理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机械通气患者 呼吸回路 管理 呼吸机辅助呼吸 呼吸功能障碍 通气功能障碍
  • 简介:病理大体标本是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生认识和了解疾病,探讨和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在长期的临床和医学实践中,人们将一些平时比较罕见和珍贵的医学实物标本收集并保留了下来,制成标本后供人们在学习和研究时使用。昆明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从解放以来,已陆续收集并制作了大约五千多个病理大体标本,它涵盖了云南省常见的各种类型和各个系统的不同疾病的实物样本。目前,我们教研室的病理学大体标本陈列馆已被列为了云南省宣传科普教育基地,

  • 标签: 病理大体标本 制作体会 后期管理 科普教育基地 标本收集 医学工作者
  • 简介: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它以形态学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面临着任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和管理的需要,任何继承和发扬其特色和学科优势等问题和挑战。重视和加强病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病理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其意义。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体会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 标签: 病理学实验室 管理 持续健康发展 临床医学 现代化教学 基础医学
  • 简介:形态学中心实验室创建于2001年9月,由人体解剖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6个学科的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而成。创建中,我们对有限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了对中心实验室人员、用房、仪器设备管理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如今中心实验室已初具雏形,开始显现出明显优势,作为安徽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态学中心实验室在保证正常实验教学同时,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面对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现将我们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 标签: 形态学中心实验室 开放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 资源共享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 简介:目的观察六西格玛管理体系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UEX)的影响。方法将2016.6~2017.6我院收治的92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7.7~2018.6收治的92例患者归为观察组,给予六西格玛管理体系护理。比较其UEX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UEX发生率为6.5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30%(P<0.05),观察组UEX

  • 标签: 六西格玛 重症监护 非计划拔管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