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实际应用中有深刻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传染性疾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及观察组(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各5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2%,满意度90%,对照组急救成功率80%、满意度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应用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将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及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 急诊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定位扫描技术在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在我院接受恶性肿瘤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三维适形放疗前的肿瘤CT定位,观察其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接受CT定位扫描技术放疗,结果显示,头颅原发及转移性肿瘤,9例,鼻咽癌5例,食管癌16例,直肠与肝脏肿瘤2例,肺癌11例,宫颈癌4例,乳腺癌3例;均定位准确,病变组织明显缩小,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符合3DCRT的要求;结论CT定位扫描技术是3DCRT中精确定位的方法之一,不仅可以确定治疗靶区的中心位置,还可以确定放射野区对靶区的重叠区域,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CT 定位扫描 放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亚甲蓝定位、金属夹定位和术中纤维结肠镜定位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结直肠肿瘤的患者66例,在接受腹腔镜手术前,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一组、二组、三组,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进行肿瘤的定位并将三组肿瘤的定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的手术进行的很顺利,未发生死亡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三种定位方式的准确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术中肠镜定位标记、术前金属夹定位标记、术前亚甲蓝定位标记,三者的标记有效率均在80%以上,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所提到的术前亚甲蓝、金属夹和术中纤维结肠镜3种方法均可以进行肿瘤的有效定位,在进行实际的肿瘤定位操作过程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手术 肿瘤定位方法 亚甲蓝 金属夹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前定位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患有急性阑尾炎的8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术前定位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压痛点定位,用不同方法标记,并与术后的病理诊断对比分析。比较组间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通过各组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组在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的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术前定位,使诊断率得到有效提升,减轻了患者所受痛苦,缓解了经济负担,也为手术准确实施提供了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急性阑尾炎 术前定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Rouviere沟解剖定位及其应用价值,希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患者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纳入,即为实验组100例在Rouviere沟解剖定位的引导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传统组100例行传统的定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腹腔镜组患者的Rouviere沟进行分型,其中59例患者为开放型,32例患者为融合型,19例患者为缺失型,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对比两组治疗数据,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P<0.05)。结论医院接收到患者之后,临床上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Rouviere沟解剖定位治疗,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使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缩短,从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Rouviere沟 解剖定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位救护模式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选取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抢救的6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研究组实施定位救护模式对患者进行救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治,对比分析抢救成功率和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结果实施定位救护模式后,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抢救成功率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定位救护模式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能够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定位救护 危重症 院前急救 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小结节微创术中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胸外科接收的60例术前实施CT引导定位下肺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实施穿刺治疗过程中,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探究相关结果。结果本组案例患者的定位成功率为91.67%。就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气胸12例,咳血2例,痰中带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3%.结论对于实施肺小结节微创术中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肺小结节切除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肺小结节 胸腔镜 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T磁共振磁敏感序列,并与磁共振常规T1WI,T2WI序列相结合,进行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对照定位扫描。结果12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1.5T磁共振T2WI序列共检出病灶13个,SWI序列检出16个。对相同层面同时显示的13个病灶的面积进行测量。T2WI平均1.8cm2,SWI平均2.2cm2。结论磁敏感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敏感性高,用于伽玛刀治疗该病的术前定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于制定伽玛刀治疗计划中确定靶区的范围,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伽玛刀 磁共振 磁敏感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X线联合B超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X线联合B超定位下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在单纯X线引导下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效果、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针穿刺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穿刺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联合B超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可提高穿刺的准确度和成功率,提高结石清除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X线片 B超 微创经皮肾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联合X线引导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8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单纯X线引导治疗和B超联合X线引导定位经皮肾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结石总清除率和通道建立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通道建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联合X线引导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效果明显。

  • 标签: B超 X线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定位与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50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较易辨认腹下神经,从上腹下丛在骶骨岬上下1~2cm范围内分为左腹下神经和右腹下神经,在骶骨岬上方分支、下方分支、平骶骨岬水平高度分支分布率分别为47.0%、36.0%、17.0%。在左右腹下神经方面,单一神经干34侧,2支型10侧,纵形神经纤维网6侧,分别占总数的68.0%、20.0%、12.0%。两分支夹角89°~101°,平均(95.8±3.1)°。左侧长4.3~5.7cm,平均(5.0±0.4)cm;宽2.3~6.4mm,平均(4.1±1.1)mm。右侧长4.7~7.8cm,平均(5.6±1.2)cm;宽2.3~6.5mm,平均(3.8±1.0)mm。在直肠两侧分布,上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3.8~5.5cm平均(4.7±0.5)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下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2.0~3.5cm平均(3.0±0.4)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精囊腺底部的上外侧2.9~5.5cm平均(4.1±0.6)cm处也正好分布着盆丛的上端。内侧缘在直肠外侧0.9~1.5cm平均(1.1±0.2)cm处投影。盆丛呈网状神经板,且不规则,长3.3~4.5cm,平均(3.8±0.4)cm;宽20.0~30.0mm,平均(24.8±2.8)mm。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准确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直肠癌 全系膜切除术 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 定位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通过建立输血科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血液从入库到出库的智能化管理,输血科管理系统和检验科LIS及医院HIS之间信息共享,有效提高临床医生护士及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使临床输血更加规范和科学化,保障输血安全及合理应用。

  • 标签: 输血科 智能管理系统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内外循证药学方面的文献,通过对比,阐述了循证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通过研究不同文献中循证药学的不同定义,评价其发展现状。结果发现,目前的循证药学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相关研究中的定义差别较大;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循证药学,但在国际上其受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循证药学的学科发展还有待完善,亟需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实践模式。

  • 标签: 循证药学 文献 定义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物品追踪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手术室物品院内耗材问题发生情况,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实行手术室物品追踪系统,比较手术室物品追踪系统应用前后手术室物品所致院内耗材问题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物品追踪系统应用前手术室物品所致院内耗材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室物品追踪系统应用后(1.69%vs0.2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手术室物品追踪系统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物品利用率,降低手术室物品准备不全,手术室物品浪费、手术室物品过期等耗材问题发生率,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手术室物品 追踪系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现在社会的现状是,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医院也更能将信息系统使用的更好,提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为救治医疗方面也带来了方便。然而,用处越广泛,隐患相对来说也会越多,万一发生事故无论是对医院还是就诊的病人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就需要医院对信息系统有个全面的管理,既能做到正常的使用,也能防止发生事故无法挽回的局面。本文主要的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能更好的安全管理利用做出分析和看法。

  • 标签: 医院 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对策及健康宣教方法。方法以回顾评估方法对昆纺职工医院内科及市妇幼综合科、预防保健科2002年—2016年间八种典型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及健康宣教落实情况展开探讨,综合评估并总结有关对策与经验方法。结果经强化防护干预后,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体系更为健全,病人入院前、后或门诊治疗的病情控制效率提升。同时,病人自我防护意识及自护能力得以显著增强。结论多科室共同组建呼吸系统疾病防护管理体系,尽量规避呼吸疾病的致病要素,以降低群众患病率。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防护对策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检测分析。方法对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剂量检测系统基本构造进行分析。选取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于2016年1月至6月,100次剂量监测系统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实际剂量对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比加速器校准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成加速器剂量偏差的原因包括防漏射铅板的滑动、电离室击穿、加速管更换、均整位移出现偏移、调制器稳压器损坏,剂量偏低率依次为9.8%、7.6%、4.5%、7.6%、3.2%。当剂量偏差较大时,校准系数的变化值也较大。结论由于部分部件的老化以及不易被发现的设备问题,都会影响剂量检测系统的准确性,使得放射剂量与治疗方案不相符,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加速器 剂量监测系统 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