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长课堂在儿童康复病房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该病区康复病房内的4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随机宣教)和观察组(规范宣教),每组各24例,对照组护士仅对家长进行入院健康宣教,观察组除入院健康宣教外,还组织家长集中课堂学习[1];对两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接受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患儿医院感染患病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接受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明显上升,患儿医院感染患病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患者的家长,给予有效的康复专科家长课堂,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家长的的康复配合程度及患儿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家长课堂 康复 脑性瘫痪 疗效
  • 简介:摘要外科教学课堂提问针对专业特点,呈现专业特色实用满足实用性目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同时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并自己解决。提高创新思路,学习起来轻松,达到教学目的。

  • 标签: 提问 主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小学生视力情况,对小学生斜视和弱视的患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以期为小学生斜视和弱视的预防提供必要帮助。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随机抽样1400名小学生,进行屈光状态及眼位筛查,回顾筛查结果,对结果中斜视和弱视的患病类型和概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400名小学生中,弱视儿童29名,占全部小学生的2.07%;斜视32名,占全部的2.29%。结论斜视和弱视依然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眼部疾病,完善的眼保健筛查对于早期发现斜视和弱视是相当重要的。结论斜视和弱视在小学生人群中的患病数比较高,在学生眼部健康的防治中,要作为重点工作。

  • 标签: 小学生 斜视 弱视
  • 简介:摘要目的确认某小学一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对加强集体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食物、病人排泄物和食堂物品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事件属于点源暴露,共有病例71例,无死亡病例,病例为在校就餐儿童。食品制作用具检出的沙门氏菌与病人粪便标本的致病菌为同一型别。结论小学生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出现食物中毒后会对其身体健康成长甚至生命造成威胁,发生类似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照预案,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对同时暴露的人群设置发病组和对照组,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尽快查明事件原因,迅速控制疫情,减少损失。

  • 标签: 食物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溧水区小学生早餐质量及饮食行为,为了让小学生饮食更健康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更好的引导学生合理膳食。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溧水城区两所小学三~六年级79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79.9%)小学生每天都有进食早餐,早餐的类型主要以米制品、面制品为主(70.20%),其次占主要部分的是奶制品和豆制品(20.00%),但是有(65.73%)小学生膳食营养不均衡,早餐进食新鲜水果的小学生仅有(23.00%),营养成分未达标,易导致营养不良。午餐就餐地点多在学校,就餐时间在≤16min的学生占47.87%,16~21minde学生在(27.34%)。在小学生的零食结构多以果蔬以及其制品为主,饮品则以奶制品(牛奶、酸奶以及其制品)为主,果汁(20.00%)和碳酸饮品(13.47%)。结论溧水区小学生营养不均衡,饮食行为欠佳,早餐质量较差,应引起家长、老师、学校和相关部门更多关注。

  • 标签: 小学生 早餐质量 饮食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玉阳城区2所小学入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全国统一的测量方法,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及检查视力、听力及龋齿,血红蛋白及微量元素等资料的统计,并对心脏杂音及佝偻病记数统计,由五官科医师协助视力及听力的测试并记录分析。结果玉阳城区2所小学入学前儿童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BMI)及血红蛋白含量绝大多数处于正常范围内,视力及龋齿调查情况不乐观。结论我市小学入学前生长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较好,但视力及龋齿调查情况不乐观,微量元素部分缺乏,有待于儿保医师及家长的配合,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发育。

  • 标签: 小学入学前儿童 生长发育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莆田城厢区某小学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莆田城厢区某小学为试点学校,对整群随机抽样的609名学生(实验组298名,对照组311名)于干预前后进行营养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对实验组实施为期1学期的营养健康教育。结果营养教育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在营养相关行为中,实验组比对照组每天吃早餐、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豆制品和经常喝牛奶或酸奶的行为增多(P<0.05);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实验组营养教育后,每天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豆制品和经常喝牛奶或酸奶的比例有显著提高,经常吃西式快餐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营养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行为,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膳食 营养教育 对比研究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校卫生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师生对卫生意识的培养,提高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对某省某集团公司30所中小学进行校内公共卫生状况的调查,对重点学校进行现场勘察与测量。结果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卫生状况差距很大,尤其是寄宿制中小学综合卫生不达标。结论该集团公司中小学校的卫生存在很大隐患。学校的教育部门应该协同卫生部门加强对卫生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实施一定的管理措施,使教师和学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消除安全隐患,保护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中小学 卫生状况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康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情况,以期降低临床寄生虫病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安康市252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2520例小学生中共检出寄生虫卵3种,总感染率9.75%,其中城市感染率4.82%,乡镇感染率12.34%。其中蛔虫感染率4.44%,鞭虫感染率2.14%,钩虫感染率1.23%。年龄上,城市6~8岁感染率5.45%,9~11岁感染率4.77%,12~13岁感染率3.41%;乡镇6~8岁感染率12.46%,9~11岁感染率10.97%,12~13岁感染率18.92%。性别上,城市中男感染率5.29%,女感染率4.24%;乡镇男感染率14.75%,女感染率10%,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防控措施主要是注重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和积极改善卫生环境。

  • 标签: 小学生 肠道寄生虫感染 临床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年奉节县中小学学生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探究发生贫血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奉节县中小学学生500名,分析其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统计低血红蛋白发生率与学生年龄段和性别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165名贫血学生,发生率为33.0%,大部分为边缘性贫血,没有检测出中、重度血红蛋白。其中各年龄段的低血红蛋白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低血红蛋白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在13岁时又显著升高,之后又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在性别分布方面,女生的低血红蛋白发生率高于男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红蛋白对中小学生的发育和生长有着严重影响,且发生率较高,应当加强预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贫血率降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中小学学生 血红蛋白 检测结果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市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为防龋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2013年苏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中小学生恒牙龋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中小学生龋患率、恒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女生高于男生。恒牙龋失补的构成比中恒龋补仅占总人数的13.8%。结论应加强学生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龋齿 龋患率 中小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清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现状,为预防视力低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清市2015年学生体检6659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福清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69.3%(4612∕6659),其中小学生42.2%,中学生77.3%,高中生85.2%,且随年级的增长,程度上升;各年级视力低下率女生(73.7%)均高于男生(64.8%),城市(61.1%)低于农村(63.2%)。结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新发病例的发生,将学生视力低下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 标签: 学校卫生 视力低下 小学生 中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连续六年中、小学生视力普查,了解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发现环境因素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预防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找到适当可行的方法。方法在九年制学校开展学生视力普查,每年进行四次视力监测,监测数据录入学校卫生工作信息系统,导入Excel后,以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8-2013学年学生平均视力不良率为34.32%,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生平均视力不良率为42.89%女生平均视力不良率为4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至九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长。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各种环境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视力不良发生。

  • 标签: 视力普查 环境因素分析 学生保健服务 中小学生视力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合作市肝病包虫病结核病发病情况,为肝病包虫病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合作市对全市14所中小学校9415名学生进行三病普查,通过确诊的阳性病例,分别计算发病率,与往年相应的三病发病率作比较。结果全市9415名学生,肝病发病率2.77%,包虫病发病率2.16%,结核病发病率1/十万,较历年三病发病显著下降。结论中小学生乙肝患病率2.77%。较2007年合作市GAVI项目验收时乙肝发病率3%低了0.23%,初步分析在2002年实施GAVI项目以后,逐步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使中小学乙肝的发病率有降低的趋势。包虫病阳性率2.16%。较2012年合作市包虫病阳性率下降0.4%,初步分析在合作市实施包虫病项目3年后后,有效的降低了包虫病的阳性率。结核病发病率1/十万,较2012年合作市结核病发病率40/十万明显低,初步分析在实施计划免疫后,卡介苗的及时接种有效降低了中小学生结核病的发病率

  • 标签: 肝病 结核病 包虫病 普查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该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2月24日发生在平塘县某镇一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病82例,罹患率为14.75%,发病主要集中在三年级,共计35例,占发病总数的42.68%,班级之间发病有明显差异(X2=151.15,P<0.01),男女性别比为3.11。结论疾病监测敏感性不强,疫情处置不及时,是本次疫情爆发、蔓延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开展相应的防控工作。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的流行特征,掌握疫情暴发的原因和规律,为今后流行性腮腺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暴发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起疫情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08例,男女性别比为11.03,罹患率为11.76%,疫情持续时间为76天,全校各年级均有病例发生,经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主要手段,宣传教育、隔离治疗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