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静脉、急诊院前静脉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院内组和急诊组,急诊组患者行急诊院前治疗,院内组行院内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处理,急诊组发病至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院内组(P<0.05);院内组冠脉再通率(72.00%)显著低于急诊组(92.00%)、院内组病死率(20.00%)显著高于急诊组(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院前静脉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院前溶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静脉、急诊院前静脉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院内组和急诊组,急诊组患者行急诊院前治疗,院内组行院内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处理,急诊组发病至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院内组(P<0.05);院内组冠脉再通率(72.00%)显著低于急诊组(92.00%)、院内组病死率(20.00%)显著高于急诊组(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院前静脉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院前溶栓 价值
  • 简介:摘要总结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护理措施有心理护理、饮食及生活指导、期间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总结出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宣教,关注患者病情,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对提高治疗效果至为重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方法包括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静脉治疗操作简便、经济有效,能够促使缺血心肌及时再灌注。近年来新型药物的应用降低了AMI患者的病死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溶栓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h、24h以及14d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5.97±2.37)分、(8.49±1.64)分、(7.01±1.31)分、(5.21±1.00)分,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随时间的变化,NIHSS评分在不断降低;30例患者基本治愈13例,为43.3%,治疗有效13例,为43.3%,治疗无效4例,为13.4%;30例患者共出现3例牙龈出血以及1例血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相对其他药物便宜,可在基层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采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我院接收并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列入实验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取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病人采取尿激酶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有助于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胸痛等症状,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瑞替普酶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闭环管理,缩短患者从就诊至治疗时间(DNT)。方法对流程中导致延误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流程优化后,DNT由改善前(63.52±15.092)分钟缩短至(53.75±16.22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闭环管理的建立,可有效缩短DNT。

  • 标签: 脑卒中 静脉溶栓 时间 院内延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采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脉搏、血压及PaO2等指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患者采用尿激酶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血栓性肺栓塞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LK)静脉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通过尿激酶静脉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16例再通,8例未通。其中发病至开始6h内再通11例,发病至开始6~12h内再通4例,发病至开始12~24h内再通1例。无出血,心衰,血尿等。3例死亡,主要原因是高龄(80岁以上)、出现心律失常抢救无效。结论尿激酶静脉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肌功能改善以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80例采用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动脉通融患者为观察组,40例动脉未通融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小于对照组,平均就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和就诊时间对治疗的疗效有明显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溶栓治疗 老年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于脑梗死患者静脉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流程,探讨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以随机分组作为原则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化护理流程。结果实施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2.53±2.45)分、(7.33±2.53)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脑梗死患者静脉中应用优质化护理流程的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优质化护理流程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根据其接受后的3D复查头颅CT结果,将其分为HT组与无HT组,各占30例,综合分析静脉后发生HT的相关危险因素急性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后24h血压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后出现HT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面积梗死、后24h高舒张压与收缩压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后出现HT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静脉后出现HT风险的因素较为复杂,且各因素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因此加强早期监控,尽早发现危险因素,可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升静脉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出血性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行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26例,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进行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硫酸亲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65%和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以及每搏量(SV)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对患者病情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硫酸亲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心病 心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静脉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采取早期静脉治疗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为75.0%,研究组为96.4%,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并发症为7.1%,观察组为3.6%,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早期静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海拔地区使用尿激酶静脉内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对其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分别对起病<2小时(30例)与起病2到3小时(20例)实施常规加尿激酶静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小时组(30例)的再通成功数共有20例,再通成功率为66.67%。而2小时~3小时组(20例)的再通成功数共有6例,再通成功率为30.00%。冠脉再通成功共26例,发病至开始时间<2小时组(66.67%)对比2小时-3小时组(30.00%),再通成功率明显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使用尿激酶静脉内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效果显著。

  • 标签: 高海拔地区 尿激酶 溶栓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栓塞患者在尿激酶融合瑞替普酶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在对比阿替普酶融合瑞替普酶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县某社区卫生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栓塞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结合瑞替普酶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结合瑞替普酶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实验组患者差,然而,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情况较严重,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都优于对照组。结论肺栓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结合瑞替普酶方法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缓解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而提高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治疗价值。

  • 标签: 尿激酶 阿替普酶 瑞替普酶溶栓 肺栓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预后效果,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用mRS量表评价患者后90d内的短期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短期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患者有127例,预后良好率为62.56%;统计学分析提示“时间窗、入院时NIHSS评分、房颤史、糖尿病史”是影响阿替普酶静脉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短期预后较为肯定,但是在临床中,还应充分考虑患者时间窗、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有无房颤病史,这对于预测后的短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栓塞患者在尿激酶融合瑞替普酶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在对比阿替普酶融合瑞替普酶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县某社区卫生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栓塞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结合瑞替普酶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结合瑞替普酶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实验组患者差,然而,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情况较严重,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都优于对照组。结论肺栓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结合瑞替普酶方法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缓解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而提高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治疗价值。

  • 标签: 尿激酶 阿替普酶 瑞替普酶溶栓 肺栓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7例,其中A组采用安慰剂治疗,B组采用静脉治疗,对两组出血性转化与死亡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A组出血性转化率较低于B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3.5%,高于B组的2.7%,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对其进行NIHSS评分时,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理后进行对比,A组较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静脉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在改善其神经功能的同时,确保其良好预后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 脑出血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