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偏瘫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选取78例于泸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探究组患者接受温针灸疗法,参照组患者则使用电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肢体痉挛偏瘫状态Ashworth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四周后,探究组患者机体痉挛偏瘫状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偏瘫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偏瘫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选取78例于泸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探究组患者接受温针灸疗法,参照组患者则使用电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肢体痉挛偏瘫状态Ashworth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四周后,探究组患者机体痉挛偏瘫状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偏瘫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针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联合针灸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采用针刀联合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刀 针灸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针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联合针灸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采用针刀联合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刀 针灸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先天性肌斜颈患儿行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34例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进行连续扫查,观察其内部回声、包块形态及大小、血流情况等,测量其厚度,并与健侧对比观察。结果依据声像图特点分为肿块型25例及弥漫增厚型9例。结论超声检查是小儿先天性肌斜颈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较好方法,值得应用。

  • 标签: 超声 小儿 先天性肌性斜颈
  • 简介: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极易引起脑血管痉挛。据临床研究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几率高达70%。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组织制备,从而引起动脉瘤破裂、脑梗死等,是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合并肌痉挛病人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合并肌痉挛病人5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干预组针对肌痉挛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康复治疗前后肌痉挛改善、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康复治疗后肌痉挛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合并肌痉挛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肌痉挛的改善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肌痉挛 脊髓损伤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面肌痉挛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重复局部注射治疗的给药剂量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诊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8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为期3年的3轮重复局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比三轮疗效、注射剂量及维持时间。结果本组186例患者共计接受为期3年的3轮重复局部注射治疗,患者各轮疗效大多始于注射后的2~3天内,并于1周内达到高峰,各轮的有效率、药效持续时间以及平均注射剂量等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第1~3轮患者副作用总发生率分别为6.45%、7.56%、7.95%,三轮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面肌痉挛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的局部注射治疗,可长期重复注射并无需增加注射剂量,也可维持良好疗效及药效持续时间,患者治疗后视物模糊等相关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面肌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剂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和观察组(60例,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用手摇板对患者肢体张力情况进行记录,并采用徒手肌力检测(MMT)、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及卒中损伤评定量表(SI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T评分、Asworth评分及SI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肢体力量,并且使其上肢痉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复性训练 卒中 偏瘫 上肢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无创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36例行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作为对象,术后接受TCD检测,通过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对患者术后CVS进行诊断。结果通过TCD检测能够较为清晰的观察动脉瘤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采用TCD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有助于医师判断患者恢复情况。

  • 标签: 无创经颅多普勒(TCD) 脑破裂动脉瘤栓塞术 脑血管痉挛(CVS)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术后脑血管痉挛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发生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研究的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8例,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有无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n=21)和无脑血管痉挛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术后3个月,无脑血管痉挛组近期预后明显优于脑血管痉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痉挛增加了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术后近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Fisher’s分级、Hunt-Hees分级、腰穿次数以及终板造瘘为影响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危险因素控制,以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脑血管痉挛 近期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复方樟柳碱联合托品卡胺眼药水治疗调节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眼部近视并伴有功能调节痉挛症状的患者4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5例,分别给予托品卡胺眼药水单独治疗(对照组)和复方樟柳碱与托品卡胺眼药水联合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治愈例数和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托品卡胺眼药水治疗调节痉挛的临床效果优于托品卡胺眼药水单纯治疗,值得应用。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托品卡胺眼药水 调节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睑痉挛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92例患者(102眼)于颞浅动脉旁采用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92例中治愈81例(88眼,86.27%),好转11例(14眼,13.73%),治愈患者均未复发。结论于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注重操作要领,做好心理护理和药物观察,注意进针的部位和角度,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皮下注射 眼睑痉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方法对36例经胃镜确诊的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GERD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相比较,分析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结果36例反流食管炎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房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4.44%与10.00%,差异显著(P<0.05);GERD组中房性早搏、短阵房速或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44.44%、27.78%及5.56%。反流食管炎的病程时限与房心律失常发生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21,P<0.05)。结论反流食管炎病史与房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反流食管炎病史年限越长,出现房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提示返流性食管炎可能是导致房心律失常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房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方法对36例经胃镜确诊的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GERD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相比较,分析反流食管炎与房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结果36例反流食管炎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房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4.44%与10.00%,差异显著(P<0.05);GERD组中房性早搏、短阵房速或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44.44%、27.78%及5.56%。反流食管炎的病程时限与房心律失常发生数呈显著正相关(r=0.6721,P<0.05)。结论反流食管炎病史与房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反流食管炎病史年限越长,出现房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提示返流性食管炎可能是导致房心律失常的因素之一。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房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周炎患者接受推拿治疗的安全及有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肩周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研究组给予推拿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5.49%)优于对照组(7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58,P<0.05)。结论在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推拿方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情况,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推拿 肩周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伤肋骨骨折患者中开展针对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外伤肋骨骨折患者68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34例)以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有效的针对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疼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分数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的外伤肋骨骨折患者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针对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有效护理 针对性护理 外伤性肋骨骨折 VAS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排便障碍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功能排便障碍便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15ml,2次/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治疗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治疗满意度位86.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法治疗功能排便障碍便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排便效果,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于我院初次诊断的ITP患儿,血小板计数均小于等于20×109/L,同时伴有皮肤、黏膜出血,给予大剂量人血免疫球蛋白(800~1000mg/Kg.d)冲击治疗2天后,开始给予足量醋酸泼尼松片(5mg/片)1.5~2mg/Kg.d口服,4周内逐渐减停。电话随访出院ITP患儿转归(痊愈、转为慢性ITP)情况。结果90例重症ITP患儿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后,截止随访时82例未出现病情反复,8例转为慢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转慢率为8.89%。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人血免疫球蛋白 激素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间质膀胱炎/痛膀胱综合征(Interstitialcystitis/painfulbladdersyndrome,IC/PBS)是引起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一系列膀胱症状的疾病。发病率各地不同,30至50岁的妇女为高发人群。目前IC/PBS无特效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症状,且长期的自身护理调节是维持疗效的关键。本文针对IC/PBS的长期预防及控制方案进行总结,供临床护士对IC/PBS患者宣教时参考。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痛性膀胱综合征 宣教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