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低钾血症发生的病因及行高浓度、大剂量补钾治疗的可行。方法对一例烧伤致重度低钾血症患者行超大剂量、高浓度深静脉控制补钾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对影响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患者行高浓度、深静脉补钾是安全的。结论常规治疗不足以纠正威胁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时行高浓度、大剂量、深静脉补钾可能会纠正低钾血症,挽救生命。

  • 标签: 低钾血症 超大剂量 补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症状较单一,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头部MRI示局部硬脑膜异常强化灶。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肥厚硬脑膜炎多以慢性头痛和多颅神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是目前最重要的诊断手段。根据病因治疗是基本原则。

  • 标签: 肥厚性硬脑膜炎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家系2例(双胞胎)两畸形类型。方法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B超检测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双胞胎患儿社会性别女,染色体核型46,XY,性腺睾丸组织。结论双胞胎患儿为46,XY型发育异常。

  • 标签: 两性畸形 双胞胎 46 XY型性发育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的多层螺旋CT(MSCT)双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CT引导穿刺病理和临床证实的HCC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进行分析肝细胞肝癌多层螺旋CT。结果80例共发现病灶96个,平扫80个病灶中低密度75个,5个病灶呈稍高密度,44例伴有肝硬化及腹水表现,动脉期96个病灶中高密度强化31个,不均匀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58个,低密度病灶7个,5例有肿瘤包膜,门静脉期89个病灶呈低密度75个,等密度5个,高密度2个,25例可见到门静脉、下腔静脉侵犯及癌栓。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HCC的特征,对HCC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均匀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6例确诊为非均匀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脂肪肝分为3型I型(局限浸润型)10例,占15.15%,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19例,占28.7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37例,占56.06%,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顽固便秘的内镜下左半结肠造瘘置管技术和经造瘘置管的结肠治疗效果。方法共选取4例患儿,经结肠运转时间测定诊断为左半结肠转运功能障碍便秘。在结肠镜下选取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为结肠造瘘口,行结肠造瘘置管,并给与灌肠治疗。结果4例患儿均成功行左半结肠造瘘并置管,平均手术时间为34分钟(范围22-40分钟)。在12个月随访中,4例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中有2例治愈。结论内镜下左半结肠造瘘置管方法简便,创伤小。通过该管灌肠治疗由左半结肠功能障碍所致的顽固便秘在临床上是有效的。

  • 标签: 结肠造瘘 灌肠 便秘 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的因素。方法收集社区高血压疾病患者病例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药物治疗依从差的原因。结果药物治疗依从较差者60例,主要原因为经济状况、缺乏疾病知识、药物种类多、服用时间长等。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存在较大血压控制难度,故医护人员必须深入社区,强化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使其认识血压控制中药物治疗的重要,促进药物治疗依从有效提高。

  • 标签: 社区高血压 药物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此病例的CT表现,提高对食管结石CT表现的认识。资料和方法搜集我院2017年6月的1例食管结石的病人,术前采用128层螺旋CT行常规扫描,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将CT诊断结果与胃镜结果作对照。结果CT平扫示食道下段管腔扩张,壁水肿,腔内紧贴食道壁见一混杂密度占位,CT值-836HU~28HU,大小约43mm×35mm,左心房受压变形,纵隔、上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食管结石CT上表现为腔内混杂密度占位,表面毛糙呈颗粒状2,同时病灶内含少量气体,呈现一种“筛孔样”改变,与管壁无粘连,病灶形状及密度与胃肠结石非常相似。

  • 标签: 结石 食管结石 体层摄影技术
  • 简介:摘要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该病在非疫区少见,容易误诊。基层医院实验室检测条件有限,对布鲁氏菌病等少见病的诊断经验欠缺,易误检。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分析,希望能增强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同仁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对及时诊治布鲁氏菌病有帮助。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rthrex高强度缝线缝合固定治疗粉碎髌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对45例粉碎髌骨骨折患者采用Arthrex高强度缝线缝合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1~48个月,平均23.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骨折断端再移位。优41例,良3例,可1例。Bostman临床分级标准评分平均26.3分。结论Arthrex高强度缝线缝合固定治疗粉碎髌骨骨折操作简单易行,特别适用于粉碎髌骨骨折力学强度可靠,且经济便宜,无需二次手术,疗效满意。

  • 标签: 粉碎性髌骨骨折 Arthrex缝线 柔性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遗传脊髓小脑共济失调(Hereditaryspinocerebellarataxia)是一类单基因遗传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中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ataxia,SCA)最为常见。国外现已经报道30余种亚型1。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小脑共济失调、辨距不良、构音障碍、眼球震颤、眼肌麻痹、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等,还可伴有神经系统以外的表现2。国内外常见家系报道,本例报道一以行走不稳及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且发病人数较多的一家系。

  • 标签: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家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