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MRI对三类长骨干骺端同属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干骺端纤维缺损FCD、非骨化性纤维瘤NOF及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三类长骨干骺端同属纤维组织细胞肿瘤患者的X线、CT、MRI表现。结果X线平片和CT上表现为沿骨长轴走行局限于皮质内和皮质内偏心性膨胀累及髓腔的均匀溶骨透光区,MRI信号较均匀,T1T2信号呈长T1T2及低(或等)的T1T2信号;中等度强化,强化亦较均匀。FCD、NOF具有蛋壳样骨质硬化带,BFH硬化带不连续,部分边界模糊,影像学表现可因病变部位及病程不同而异。结论三类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多数典型病例X线平片结合CT、MRI可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骨肿瘤 干骺端纤维性缺损 非骨化性纤维瘤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椎间盘腰痛的治疗方法。得出结论椎间盘造影是目前诊断椎间盘腰痛的可靠方法;前路或后路椎间盘切除结合内固定融合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比较在改善患者疼痛与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肺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科对肺心病患者采用了中医临床施护,使患者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气机条达,血脉冲合,效果较好。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22全细胞抗原致敏DC前后DC所分泌的IL-12、IL-2、IFN-γ、TNF-α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H22全细胞抗原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出DC及其前体,再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体外培养,在DC培养过程中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以致敏DC,测定致敏前后DC细胞因子IL-12、IL-2、IFN-γ、TNF-α的分泌。结果DC致敏前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分别为19.39±0.98pg/ml、11.19±1.18pg/ml、1.03±0.19pg/ml、2.02±0.33pg/ml;DC致敏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为80.39±1.33pg/ml、95.27±6.52pg/ml、29.59±3.15pg/ml、75.12±7.07pg/ml;DC致敏前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22细胞致敏DC后,DC分泌IL-12、IL-2、IFN-γ、TNF-α增加,增加的分泌因子可能与H22细胞致敏后的DC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关。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下胆腹痛疗效观察。方法将胆腹痛患者通过单盲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抗生素头孢唑啉钠4-6/d,分2次,替硝唑1g/d,解痉剂山莨菪碱10~30mg/d及亚硫酸氢钠甲奈醌注射液8mg/d。观察组40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1次/d,必要时6h后可重复1次。2组均连用4d,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40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38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6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0%,对照组26.3%,但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地塞米松的应用在胆腹痛治疗中具有止痛迅速,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腹痛 地塞米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胆胰腺炎64例,其中非梗阻型38例,梗阻型26例。结果非梗阻型38例经早期内科保守治疗,待胰腺炎症状好转后延期手术,均临床治愈;梗阻型26例先予内保守治疗,20例临床症状好转后延期手术,6例临床观察36—72小时症状加重而中转手术,5例临床治愈,1例因患者年老体弱,胆管化脓,术后继发MODS经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胆胰腺炎早期尽量内科保守治疗,同时严密观察病情,根据“个体化原则”选取恰当的手术时机,防止梗阻脓胆管炎的发生及止胰腺炎症继续发展,是降低急性胆胰腺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结构解剖变异及黏膜接触点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鼻腔结构异常的鼻头痛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和1%地卡因加麻黄素棉片试验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变异不同,实行相应的手术方法,解除鼻内粘膜接触点。结果79例患者随访6个月,有效率100%。结论对确诊为鼻腔结构异常的鼻腔黏膜接触点头痛的患者,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引起的鼻头痛,效果满意。

  • 标签: 鼻腔结构异常 鼻源性头痛 鼻内窥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管理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视网膜脱离78例患者,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循证问题,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并实施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疼痛分值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分析22例胆胰腺炎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结果22例胆胰腺炎中胆囊结石10例中,7例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改用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例,均行手术治疗,愈后好无并发症。结论胆胰腺炎早期应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最安全,治愈效果最好的方法。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手段,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份至2012年2月份收治的74例老年肺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含37例。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肺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并选取硝酸甘油进行静脉滴注。针对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小剂量的美托洛尔,与硝酸甘油实现联合用药。记录患者在疗前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呼吸频次、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室率等指标上的变化,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表现出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疗法皆有效,同时,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肺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并口服小剂量美托洛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改善肺部通气状况,治疗效果十分良好,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积极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不同时机进行手术治疗胆胰腺炎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于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50例胆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早期手术治疗与延期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在白细胞等相关指标以及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后产生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治疗胆胰腺炎疾病,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能够较快改善患者疾病状况,更能降低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值得临床上研究与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胆源性胰腺炎 不同时机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胆胰腺炎手术的最佳时机以及临床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1年5月的50例胆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50例患者按照住院之后的手术时间早晚分为早期组和延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之后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显示,早期组的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相比延期组患者明显偏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和延期组患者的病死率相对比没有显著区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患者的胆总管探查率为94.8%,延期组的胆总管探查率为38.3%,早期组患者的胆总管探查阳性率为44.8%,延期组的胆总管探查阳性率为89.6%。结论通过对本组50例患者的对比研究显示,患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和延期进行手术治疗都是安全的,针对胆胰腺炎的最佳手术时机为炎症发作减退、血清淀粉酶下降到正常数值之后并且是患者第一次住院期间。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 手术时机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心脏病合并低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肺心脏病合并低钠血症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8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46例患者于一周内得到改善和纠正,并最终出院,另有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1例患者死于心里衰竭。结论肺心脏病合并低钠血症应积极预防、正确治疗,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低钠血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抑制即无反应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无反应肺结核与肺结核两组病例系列临床项目。结果单因素比较中病灶肺野、痰涂片、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ALT、类白血病反应、免疫IgG等7个因素有意义(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派出多因素间交互作用后,病灶肺野、痰涂片、类白血病反应、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四大临床特征可能是无变应肺结核的特征表现。结论无反应结核病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较一般结核病为重,应注意其免疫抑制问题,临床治疗上须予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结核 无反应性 病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