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铁治疗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IDA患儿2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对照组132例,两组患儿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口服二维亚铁颗粒(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组给予元素铁1-2㎎∕㎏.次,每周一次。对照组给予元素铁2-6㎎∕㎏.日,餐间服用,每日2-3次。疗程为血红蛋白(Hb)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共约2-3月。结果两组患儿Hb值在2周后和4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在治疗2周后均有发生,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发生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数均在增加,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两组在发生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周1次补铁治疗小儿IDA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减轻,同时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增强了患儿服药的依从性,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DA 小儿 补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儿童营养缺铁性贫血进行临床分析,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更好的资料。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在2013年2月到7月期间内的60例患有营养缺铁性贫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60例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60例儿童患者中,有34例儿童患有轻度贫血,15例儿童患有中度贫血,有11例儿童患有重度贫血。其中0.5岁(6个月)到1岁的儿童有28例,1岁到2岁贫血儿童患者有13例,2到3岁的儿童患者有17例。并对所有的患儿都展开了问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儿童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情况、贫血状况以及病史等进行调查,最后将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与儿童的病因以及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析1。结论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应该要加强对儿童饮食的指导,并且要定期的做好检查工作,从而做好贫血的预防工作。

  • 标签: 儿童 缺铁性贫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营养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2012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00例营养缺铁性贫血患儿,对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合理安排患儿饮食,观察患儿病情防止病发症发生。结果100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贫血越重、输血量应越少、输血速度应越慢。对患儿进行及时护理,提高患儿成活率。

  • 标签: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患儿 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神经营养关节病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依据。Charcot于1868年首先描述了神经性关节病故也称为charcot关节病,即夏科氏关节病。此类疾病为无痛觉所引起,又有无痛性关节病之称。是一种继发于神经感觉和神经营养障碍的破坏疾病,多为成年人,以40—60岁多见。可以发生于任何关节和脊柱,发生于关节者常为单侧受累。发病部位和原发疾病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营养性关节病??夏科氏关节病? X线?CT MRI???关节肿胀??畸形??活动过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18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所有儿童的血红蛋白等辅助检查结果、喂养方式以及辅食的添加情况等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喂养方式、不同辅食添加方式的营养缺铁性贫血发病率的差异,以探讨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结果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1周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较低;不太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情况是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结论营养缺铁性贫血多发于1周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注意科学母乳喂养,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及时添加辅食,补充铁元素,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纯母乳喂养的优势的同时注意提醒儿童家长及时添加辅食,尽力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小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营养缺铁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并发现的60例营养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分析相关因素,并给予补充铁治疗。结果6~24个月是婴幼儿发生营养缺铁性贫血的高危时期,非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是引起营养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经过补充铁治疗后,痊愈58例,显效2例,治愈率为96.67%。结论应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科学喂养教育,鼓励母乳喂养,科学添加辅食,发现营养缺铁性贫血应及时给予补充铁治疗,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

  • 标签: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婴幼儿营养缺血性贫血的原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婴幼儿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营养缺血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4%,6月~1岁龄儿童检出率最高,孕晚期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未及时添加辅食、经常罹患疾病以及未接受育儿指导共6项因素与贫血的发生有关。结论针对已婚未育父母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 标签: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月龄对其进行分组1~6个月(A组,n=88)、6~12个月(B组,n=81)、12~18个月(C组,n=80)。对比各组的缺铁性贫血检出率,针对A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不同时间添加辅食的患病率。结果其中A、B、C三组的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5.00%、19.75%、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因素分析中,纯母乳喂养较之于非纯母乳喂方式患病率低,分别为25.00%、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添加辅食较之于较晚添加辅食的患病率低,分别为18.00%、4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喂养方式和添加辅食的早晚影响着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对婴幼儿进行母乳喂养并且及早在饮食中添加辅食。

  • 标签: 婴幼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体检200例婴幼儿。依据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混合喂养,观察组母乳喂养。儿童保健门诊检查体检的婴幼儿的营养缺铁性贫血,对比两组婴幼儿贫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36.0%,对照组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和观察组营养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喂养方式;辅助喂养混合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对降低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保健门诊 婴幼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营养吸吮(NNS)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的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45例,根据是否给予非营养吸吮,随机分成非营养吸吮组(治疗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均给予相同早产儿配方奶粉经鼻胃管喂养,相同静脉营养治疗,治疗组加以非营养吸吮,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每日奶量。结果治疗组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及每日奶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非营养吸吮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情况,使患儿奶量增加,达到良好的体重增长速度。

  • 标签: 早产儿 非营养性吸吮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所辖部分学龄在2.5~6.5周岁儿童营养缺铁性贫血情况,分析贫血原因,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学生批量健康体检活动进行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接受体检的辖区4980名儿童中有522名贫血,贫血患病率达10.5%,其中轻度贫血516名,占贫血人数的98.9%,中度贫血6人,占贫血人数的1.2%,无重度、极重度贫血。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儿童营养缺铁性贫血致病因素与相对的防治途径。结论提高家长对贫血的认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合理平衡膳食,保障处于易发年龄段儿童的饮食结构及营养摄取平衡性,从而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水平。

  • 标签: 儿童 贫血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幼儿共430名,其中男240名,女190名。其中6个月~1岁共250名,1~2岁共180名。对选择的上述婴幼儿进行系统管理,对上述儿童进行监控体检和血液检查。结果6个月~1岁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与同年龄段女婴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男婴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男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岁女婴贫血检出率显著高于1岁~2岁女婴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显著低于不及时添加辅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时期特别是6个月~1岁的婴幼儿容易发生营养缺铁性贫血,做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工作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儿童 调查
  • 简介:摘要兼具营养和药用功能的中草药添加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因素的需求,是一种理想的添加。本文试图分析中草药添加的有效成分和药理进展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 标签: 中草药添加剂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早期喂养技术干预与婴幼儿营养疾病痊愈的关系;建立一套适应辖区内的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宣传教育资料。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武康镇中心卫生院儿保科体检1~6个月体格指标偏离正常生长曲线的婴幼儿为对象,随机分组为喂养技术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按营养疾病的类型分阶段进行喂养技术干预。结果接受喂养技术干预的婴幼儿的营养疾病的痊愈率明显增高。结论经过干预,患营养疾病的家长对喂养技术得到改善,本项目所开发的宣教方法效果良好,基本可满足家长及儿童保健医生的需求,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喂养技术 营养性疾病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10~2013.09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6月龄以上750名婴幼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6月,18月,30月进行常规血液检查。并对家长调查询问相关因素。结果6月~12月的婴儿营养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最高,与母亲怀孕时是否贫血、是否母乳喂养以及是否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密切相关。结论6月~12月的婴儿最容易发生营养缺铁性贫血,应针对相关因素早期进行干预预防,降低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

  • 标签: 婴幼儿 贫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应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吸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VLBWI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吸吮;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喂养。两组在达全胃肠内营养前均配合使用静脉高营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性、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停止静脉补液时间,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比例少,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早,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早,静脉补液时间短,并发症减少,P均<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吸吮能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

  • 标签: 微量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营养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到2015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9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营养吸吮,观察组给予非营养吸吮,观察喂养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反流次数、喂养不耐受率、胃残留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吸吮可以帮助早产儿尽快恢复出生体重,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次数,提高喂养质量,值得在早产儿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早产儿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剂量间断补充铁与饮食强化治疗轻度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06月—2016年01月于我院治疗的轻度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患儿共105例,根据知性自愿选择小剂量间断补充铁与常规治疗量铁进行分组,小剂量间断补充组55例,以小剂量铁(元素铁2mg/Kg/次,每周三次,治疗3月复查)与饮食强化展开治疗,常规剂量组50例,以常规剂量铁(元素铁4~6mg/Kg/日,分成3次服用,治疗1月复查),两种方法均为餐间服用,同时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小剂量间断补充组总有效率98.18%、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治疗后复查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剂量组98.0%、12%(P<0.05)对比,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轻度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患儿以小剂量铁间断补充联合饮食强化进行治疗,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治疗均达到效果,小剂量组治疗时间略长,但小剂量组治疗后患儿不良反应较少,且家长易于接受服药,同时还能减轻儿童服药的不良情绪等,可在口服困难儿童采用间断补充与饮食强化方式补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小剂量铁剂 饮食强化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婴幼儿营养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系,探索并提出适宜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系统管理中的0-3岁(即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婴幼儿,按体检完成年龄分成0-1岁及1-3岁二组,通过对其进行末梢血常规血红蛋白的检测,并综合既往喂养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0-1岁组营养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15.09%,其中纯母乳喂养的贫血发病率(28.03%)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儿童,且1岁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如能及时在4月龄添加辅食,其贫血发生率低于未能及时添加辅食的儿童。在1-3岁幼儿组中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贫血检出率(32.61%)也高于饮食习惯正常的儿童。结论营养缺铁性贫血(IDA)虽然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疾病,但通过对加强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及补铁、改善挑食偏食,及积极纠正不正确的喂养观念等是可以预防的。

  • 标签: 婴幼儿 喂养方式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科学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站儿保科2015年9月-2016年3月诊治的营养缺铁性贫血小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30例;对照组选择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选择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营养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此药物对患儿肝肾功能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害,亦不会刺激患儿胃肠道,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右旋糖酐铁 贫血 缺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