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社会的发展与依恋关系息息相关,不同的依恋关系会对儿童的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依恋关系中常常会因为依恋关系观念、祖辈的影响以及家庭结构等不同的因素,会给儿童的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统一、合理的教育模式,轻松的氛围以及家园之间的密切合作等都是促进儿童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依恋关系 儿童 社会化 影响
  • 简介:摘要伴随着高职高专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概述出发,在对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的应对建议。该研究对提高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高职高专 院校 后勤 服务社会化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我市于2005年7月启动了出生缺陷社会干预工程(以下简称“干预工程”)政府实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促进、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群众自觉参与”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以“预防为手段、宣教为载体、网络为平台、筛查为基础、诊断为依据”的一体综合干预体系,使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4年9.33‰降至2010年6.62‰,总体下降29.02%。

  • 标签: 出生缺陷 母婴健康 实事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系统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系统护理的方法。于入院、出院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的缺陷。结果出院时BPRS评分两组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NOSIE评分两组比较,试验组的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消极积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能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恢复
  • 简介:(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江苏无锡214151)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精神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介人护理干预,连续进行8周。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分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并评定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结果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积极因素和总消极因素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院内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病病人阴性症状,有效保持和恢复精神病病人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护理干预 社会功能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chronic psychiatric inpatien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及社会功能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6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集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疾病病耻量表(ISMI)分、社会功能测评量表(SSPI)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SMI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SPI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耻感,提高社会功能

  • 标签: 病耻感 社会功能 集束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运用了心理护理的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抑郁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症患者 个人功能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团体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作用。方法对照组、实验组各入选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认知干预治疗。结果12个月后,实验组社会功能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针对社会功能的康复护理非常必要。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施治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针对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1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给予认知治疗。结果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下,患者得到有效恢复。结论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展开治疗,可帮助该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恢复。

  • 标签: 认知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来对儿童孤独症进行的治疗。方法选取我们医院(在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诊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5例患者来进行临床各方面指标观察,进行对比分析。多元拼版式模式结果研究组儿童在基础的基础认知,交流互动方面以及CAR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其中交流互动以及CA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表达方面几乎没有差别(P>0.05)。讨论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于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多元拼版式模式,在语言表达上几乎没有差异的同时,基础认知要高于后者,尤其在交流互动和CARS上更是明显提高。说明前者用社会功能这条主线,准确的对患儿的根本解决点实施分层有效的治疗,依次把问题按照顺序一一进行解开,比后者的目标模糊,逻辑不清等方面解决的效果更好,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借鉴。

  • 标签: 社会功能为主线 综合干预模式 多元化拼版式模式 儿童孤独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技能训练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8周的技能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于训练前及训练8周末,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组MRSS、SDSS评分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评分差别均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0.05,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技能训练可以提高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并观察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BPRS评分。结果观察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动性交往评分及BP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综合护理 BPRS评分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松弛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科室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松弛疗法,对比两组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松弛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社会功能,效果明显。

  • 标签: 松弛疗法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分为6组,各20例。A组给予帕罗西汀、B组给予文拉法辛、C组给予米氮平、D组给予利培酮联合帕罗西汀、E组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帕罗西汀、F组给予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比较6组治疗前后SDSS评分、SF-36社会功能因子评分等变化。结果6组治疗前SDSS评分、SF-36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各组SD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F-36社会功能因子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均可有效改善其社会功能,但改善时序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难治性抑郁症 不同药物方案 社会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的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作业疗法训练,改善患者阴性症状,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以提高其生活的主动性,也更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84例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进行作业疗法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运用NOSIE-30、SSPI作为效果评定依据。结果研究组经12个月的作业治疗后,NOSIE因子分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SSPI评分中,研究组分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升。结论作业疗法能提升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作业疗法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评估护理对不良事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评估护理。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社会功能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评估护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综合评估护理 不良事件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其影响原因,探讨运动疗法对改善,患者的病情以及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到我院治疗抑郁症的17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男96例,女80例,每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外加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上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5周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人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治疗抑郁症患者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抑郁症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CS)病患社会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根据其采用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6例,予以整体干预)和对照组(20例,予以常规护理),在干预前1周、干预1月、3月、6月后采用个人社会功能量表(PSP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1周的PSP评分水平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在干预1月、3月、6月后两组的PSP评分值均显著提高(P<0.05),而观察组上述评估时间点的PSP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促进CS病患在人格、社会功能方面的重建和恢复,值得临床实践。

  • 标签: 整体干预 CS 社会功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对照各50例。对对照给予精神科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制定社会回归功能康复训练计划项目,开展集体健康教育,行为训练,心理疏导及个体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在患者入院、出院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患者社会功能的缺陷。结果出院时BPRS评分两组比较,研究的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PSP评分两组比较,研究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可促进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回归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