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肠套叠并经空气灌肠治疗的19例患儿。结果19例患儿有15例经空气灌肠治疗后肠套叠复位,治愈出院;4例空气灌肠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小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治疗大多有效,尤其病程早期疗效显著,结合恰当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减少患儿的手术之苦。

  • 标签: 空气灌肠 肠套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细菌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其控制策略。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多重耐药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BD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仪器进行鉴定,分析医院细菌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其控制策略。结果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106株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6%;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占11%,其他占18%;以大肠杆菌为例病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强,占90.5%,药物属于细菌耐药率>75%的抗菌药物。结论随着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细菌抗生素耐药性较强,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采用抗菌素前应该加强病原菌检测,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必要时联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多重耐药病原菌 抗生素耐药机制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4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口服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头孢克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小儿细菌性腹泻给予头孢克肟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能高,可作为治疗细菌性急性腹泻的有效抗菌药物,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细菌性腹泻 头孢克肟 阿莫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氯霉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实验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临床疗效(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0%),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针对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细菌性结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滴眼液在细菌性结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参与对象,共8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40)以及实验组(n=40),患者均于2015年1月~1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对照组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取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应的治疗后得出实验组的总有效例数为38例,占95%,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为29例,占72.5%,两组数据的比较经χ2检验得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患者均有不良反应,以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最低,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经χ2检验得出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患者治愈后得出实验组治愈时间更短,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经T检验得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加替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性结膜炎进行治疗,加快了病情的治愈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加替沙星 滴眼液 细菌性结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及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选择适宜的临床血液细菌检验方法。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检验室血液标本500例,对标本分别行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由比较结果可知,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的检验符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种检验方法在抗生素敏感性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的检验方法。但由于直接药敏试验具有经济性与时效性,因此笔者更建议选择直接药敏试验作为临床血液细菌检验的首要方法。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细菌检验 应用价值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血清降钙素原鉴别诊断血流细菌感染中对于G-和G+菌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流细菌感染患者60例,对比G-和G+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G+菌患者35例,G-菌患者25例。血流细菌感染G+菌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均显著低于G-菌患者,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的浓度≥10μg/L或浓度在2.0~10.0μg/L之间时,血流细菌感染G-菌患者例数显著高于G+菌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血流细菌感染患者采用血清降钙素原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对于G-和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具有鉴别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流细菌感染 G- 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因素。方法以我院Ⅰ级标准洁净手术室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08月~2014年10月120例分别在不同条件下的手术室空气标本采样,分为3组,分析影响空气洁净度的因素。结果开机通风净化的时间,人员流动,物品流动,开关门次数,手术室的清洁消毒都影响层流手术室的空气洁净度。结论手术过程中,术前30分钟开机通风净化,减少人流,控制物流,减少开关门,做好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层流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维护空气的清洁。

  • 标签: 层流手术室 空气洁净度 采样 沉降菌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对换药室(普外科)的空气进行消毒时,应用紫外线和臭氧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12月为观察时间,并以普外科中的换药室为本次研究的试验场地,采用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交叉进行的方式,比较上述不同消毒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使用两种消毒法消毒后,菌落数均显著减少,但是使用臭氧消毒达到的菌落减少数量明显高于使用紫外线消毒达到的减少数量,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换药室的空气消毒环节,应用紫外线和臭氧两种消毒方式均具有较好的消毒作用,但臭氧法在减少的菌落数值上明显优于紫外线法,臭氧具有更高的消毒应用价值。

  • 标签: 紫外线 臭氧 空气消毒 换药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对鉴别狼疮肺和狼疮并发细菌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炎症表现的患者进行双抗荧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和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D-D),同时作支纤镜深部痰培养。结果痰培养阳性组(31例)PCT阳性率和D-D水平明显高于痰培养阴性组(14例)(P<0.01),而PCT梯度与D-D水平有正相关性。结论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可作为细菌性感染危重程度的监控。检测结果对鉴别狼疮肺和狼疮并发细菌性肺炎具有快速方便的优势,从而合理指导抗生素治疗。

  • 标签: 降钙素原(PCT) D-二聚体(D-D)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肺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