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心率、心率变化对64排CT冠脉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90例64排CT扫描冠脉造影的患者,分别选择冠状动脉各主干最佳重建时相,评估冠脉各节段的图像质量。计算患者平均心率和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采用SAS相关检验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90例患者心率波动>10bpm组冠脉显示比例明显低于心率波动≤l0bpm组,按冠脉节段显示比例≥80%作为满意的标准,随心率的增快,图像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心率大于70bpm的病人,冠脉的显示达不到临床要求,因此要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心率最好控制在70bpm以下。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肺栓塞共计49例,依照患者就诊日期单双号差异分组。双号就诊者入对照组,实施肺动脉造影(DSA),共23例。单号就诊者入实验组,实施MRPP,共26例。检查后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两组诊断准确性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MRPP诊断肺栓塞价值较大,诊断较准确,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肺栓塞 磁共振 肺灌注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常规检查结合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对膀胱癌及其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RI对23例膀胱癌患者行常规平扫增强和MRU检查,并根据其浸润程度做出分期诊断。结果23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肿瘤平扫T1WI呈等高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高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12加权像呈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肿块早期呈显著强化。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和MRI表现,可分为结节型5例,广基肿块型15例,浸润型3例。其发病部位为三角区8例,侧壁5例,后壁4例,前壁2例,底壁1例,3例肿瘤分布在多个壁。MRI对膀胱癌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0%(23/23)、91.3%(21/23);术前MR/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7.0%(20/23),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侧壁,表现为突向膀胱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膀胱癌的MPd表现具有特异性,T1加权可以对肿瘤做出定性诊断,,12加权能清晰显示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对肿瘤做出术前分期;MRU可以清晰显示肾积水的全貌及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及程度,是辅助诊断膀胱癌分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膀胱 肿瘤 磁共振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灌注成像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3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观察组),并选取15例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CIP扫描,并记录TIA发作时间,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感兴趣区的MTT、CBV、CBF值进行测量,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测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检查之后,对照组CT平扫没有异常现象,其MTT、CBV、CBF分别为(5.6±0.5)s、(3.8±0.4)ml/100g、(42.6±9.3)ml/(100g·min)。观察组患者CT平扫也没有异常现象,其中25例患者发现和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与对照组相比,MTT延长,CBV和CBF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对椎基底动脉TIA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在临床诊断椎基底TIA的时候,可以提供有利的影像学资料依据。

  • 标签: CT灌注成像 椎基底动脉 短暂性脑血缺血发作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或不伴强迫症的双相障碍患者脑部磁共振成像所示形态学的状况。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简体版(M.I.N.I.)为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和记录;统计分析。结果共病强迫症与皮质型脑萎缩、混合型弥漫性脑萎缩及皮层下白质变性有关。经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与皮层下白质变性关系明确。结论患者的脑结构异常与共病强迫症呈正相关,提示双相共病强迫症时可能两者的受损脑区存在交叉。

  • 标签: 双相障碍 共病 强迫症 脑部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A组、低剂量B组、低剂量C组及低剂量D组,每组50例。对照A组常规CT剂量检测,最大电流900mA,低剂量B组最大电流为810mA,低剂量组最大电流为720mA,低剂量D组最大设定电流为630mA,其他设置参数不变。对四组有效剂量(ED)及图像质量和噪声进行评估。结果四组患者图像质量及图像噪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D组有效剂量,低于低剂量C组、低剂量B组及对照A组(P<0.05);低剂量C组有效剂量,低于低剂量B组及对照A组(P<0.05);低剂量B组有效剂量,低于对照A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患者采用低剂量64排螺旋CT诊断时扫描最大电流设定量为630mA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剂量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景对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成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1日—1月31日期间拟行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50例,所有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双能量扫描模式,扫描后原始数据均采用标准重建算法,传输至GEAW4.6工作站,采用GSIViewer软件,分别选取肌肉、脂肪及心肌为背景,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结果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在左主干(66.68±0.66VS68.76±2.18VS64.74±0.66)、左前降支(66.60±0.56VS68.86±2.02VS64.69±0.59)、左回旋支(66.48±0.65VS68.78±2.21VS64.83±0.64)及右冠状动脉(66.56±0.56VS68.88±2.09VS64.69±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有差异;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在脂肪背景下稍高,心肌背景下稍低;背景对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值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背景 宝石能谱CT 冠状动脉成像 最佳单能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8个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实时弹性成像进行检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按照弹性硬度可分为0~4级,其中0~2级为良性,3~4级恶性,将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实时弹性成像的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病理诊断后发现,恶性甲状腺结节有11个,良性甲状腺结节有37个,常规超声检查有23例恶性甲状腺结节,25例良性甲状腺结节,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检查有14例恶性甲状腺结节,34例良性甲状腺结节,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弹性成像能反应出甲状腺结节的硬度,能更准确的诊断出结节的良恶性,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 鉴别诊断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3D-CPA)及其定量参数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需行新辅助化疗并接收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行三维超声检查,应用3D-CPA对新辅助化疗前所获得的定量分析参数和新辅助化疗后所获得的定量分析参考数进行观察。结果新辅助化疗前30例MG(26.73±8.34)MP(22.41±5.63),R(0.15±0.03)VFI(1.24±0.85)4项检测参数均较对新辅助化疗后30例MG(24.12±6.41)MP(20.15±3.62)R(0.02±0.01),VFI(1.18±0.26)明显减低(P﹤0.05)。结论3D-CPA可以定性定量研究乳腺癌的血流情况,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维超声检查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VOCAL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Lumbardischerniatio,LDH)44例中的诊断有效性。方法2015年2月~2016年6月,医院以MRI诊断确诊腰椎间盘突出22例。结果MRI诊断阳性率100.00%,破裂型髓核异位、边缘不规则、椎间盘变性发生率高于非破裂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突出发现率86.66%(13/15),髓核游离4例,Schomorl结节发现率98.89%(11/12),发现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符合率100%(6/6),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2例。结论MRI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符合率较高,可诊断病理类型、严重程度,用于指导治疗,可获得较丰富的直接或间接征象。

  • 标签: 腰椎间突出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观察两组的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和合格率。结果研究组的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合格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21/25)(P<0.05),且研究组的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过程中,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呼吸训练和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扫描图像的质量。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肝脏 呼吸训练 心理疏导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影像的诊断特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底脊索瘤患者25例、侵犯颅底鼻咽癌患者18例、垂体瘤患者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肿瘤的T1加权和T2加权信号强度,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的诊断特性,结果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等情况,但MRI在显示侵犯部位和范围上更加明显。颅底脊索瘤T2加权信号强度显著侵犯颅底的鼻咽癌和垂体瘤,(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CT和MRI影像可为肿瘤定性诊断提供参考,为手术入路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颅底 脊索瘤 CT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0mgI/ml碘克沙醇在低剂量条件下对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血管强化影响。方法8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使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75mL,管电压100KVp。由两名医生记录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四只血管的CT值,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名医师所测量的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CT,相互比较相关性分别为0.974、0.981、0.960、0.964,表明两名医师所测CT值相关性好。两名医师在四只血管测出的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侧P值<0.001;同一名医师A所测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回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与左前降支、左冠状动脉主干与左回旋支之间强化水平的差异,P值分别为0.0112、0.015、0.021、0.020,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回旋支和左前降支相互之间差异,P值为0.61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剂量条件下使用低浓度碘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可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碘克沙醇 低浓度 低剂量 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