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六安市7家二级医疗机构正在使用中的一次性引流袋刻度标示量与实际引流量偏差非线性关系。方法目测一次性引流袋其刻度标示量并与用注射器或量筒测得的实际引流量相比较。结果一次性引流袋刻度标示量均和实际引流量不符,计算偏差结果并用非线性关系分析。结论根据一次性引流袋刻度标示量与实际引流量偏差非线性关系分析,可以用其公式直接计算实际引流量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实际引流量对照表,这样更方便直观,从而避免护士每次用容器测量实际引流量,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这种引流袋价格便宜既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能降低临床单元费用。

  • 标签: 一次性引流袋 刻度标示量 实际引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尿动力检查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行尿动力检查的252例患者,随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尿动力学检查护理干预,让患者做好尿动力检查前的相关准备,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疼痛感更轻,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尿动力学检查 减少并发症 疼痛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C-MS/MS法对人血浆中的西格列汀浓度进行测定及药物动学研究。方法选取人血浆样品,使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再选用ZORBAXEclipseXDBC18色谱柱,以乙腈-10mmol/L的醋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流动相的流速设置为0.30mL/min,使用电喷雾离子化源与正离子方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血浆中西格列汀批内、批间的精密度<15%,准确度为93.1%~105.4%。结论LC-MS/MS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人血浆中的西格列汀浓度,值得在西格列汀的浓度检测及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应用。

  • 标签: LC-MS/MS法 西格列汀浓度 药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改善,两组相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选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神功功能缺损和预后,并有益于改善其脑血流动力学水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脑梗死 疗效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类药物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应用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方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阴性症状测评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其阴性症状具有显著影响结果。

  • 标签: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首发缓解期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每组30人,A组通过超声对坐骨神经阻滞,完成髋关节置换术;B组通过硬膜外阻滞,完成髋关节置换术,其它的处置和方法均相同;两组患者记录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输液量、术后下地活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术前射血分数、性别比、ASA分级、NYHA级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手术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在术液体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A组输入液体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行超声下神经阻滞方式,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更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在临床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血流动力学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接受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单一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尿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能够更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尿蛋白水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硫酸镁 硝苯地平 血流动力学 尿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剖腹产孕妇施以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对其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实行剖腹产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两组均使用1.5mL的1%盐酸罗哌卡因(恒洛)+1.5mL脑脊液配置成0.5%盐酸罗哌卡因,A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mL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B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3mL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对比两组肌松满意庋、麻醉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等麻醉质量情况,并对比两组麻醉前、胎儿娩出时与操作完成时无创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肌松满意度、麻醉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无创血压(BP)、MAP、HR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及操作完成时,A组BP、MAP均高于B组,H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腹产产妇使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小剂量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麻醉质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关节置换术患者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40例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D组、对照C组,各20例。D组于诱导前1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ug/kg/h静脉泵注持续10min,之后予0.5u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min,C组注射等容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小时(T3)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A)的变化,并检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T1、T2时组间比较,D组患者SBP、DBP、HR、Adr、NE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手术刺激所产生的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波动,起到降低心率和血压效应,发挥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6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分别采取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R与MAP明显低于对照组,CVP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相比显微开颅夹闭术,行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显微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upreme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简称S组,用Supreme喉罩行麻醉通气管理)和对照组(简称R组,用气管插管行麻醉通气管理),观察比较对两组患者放置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OT),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或置入喉罩后即刻(T1),插管或置入喉罩后1min(T2),拔管后即刻(T3)及术毕拔管后1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24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T0时HR、MAP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T1、T2、T4时间点的HR、MAP明显升高(P<0.05)。R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S组(P<0.05)。结论Supreme喉罩较气管插管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不良反应更少且操作简单。

  • 标签: Supreme喉罩 气管插管 腹腔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的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H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静态肺顺应性、吸气峰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增加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PaCO2降低更明显,PaO2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PS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HMD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转归,患儿的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