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头部 CT三维血管成像( 3D-CTA)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 43例,患者术前均行 3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分析术前 3D-CTA检查与 DSA检查情况、及与术中所见情况一致性。结果:术前 3D-CTA定位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0%。术前 3D-CTA及 DSA对肿瘤血供诊断无明显差异( P>0.05)。在术前 3D-CTA诊断图像中, Willis动脉环可清晰显示,可见颈内动脉 3级结构,其中 31例患者可见颈内动脉 4级结构。结论:术前头部 CT三维血管成像可有效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提供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术中对血管的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患者手术提供置管信息,指导临床推广。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且分析常规 B超检查胎儿畸形的价值及检查注意事项,提升胎儿畸形出现概率,切实保护医护人员和孕妇双方的合法利益,尽可能避免出现医疗纠纷。方法:抽取我院近 1年来收治的 30例先天性胎儿畸形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30例先天胎儿畸形本院常规 B超诊断相符 23例,漏诊 7例,产前畸形诊断几率和漏诊几率分别是 76.67%、 23.33%,这些胎儿中单发畸形和复合畸形分别是 25例、 5例。结论:常规 B超可以正确检查胎儿畸形,具有便于检查以及无创无痛等特征,能够对胎儿每个结构进行实时观察,还是先天性胎儿畸形的主要诊断方式。并且需要不断提升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选择最适合的时机实施胎儿畸形超声检查,这样可以尽早找到胎儿畸形、减少新生儿缺陷的出现概率,而且需要积极推广宣传产科超声知识,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常规 B超检查 胎儿畸形 价值 检查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着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36(72.00%),患者焦虑评分为47.32±1.67,患者抑郁评分为48.33±1.8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4(68.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48(96.00%),患者焦虑评分为30.26±0.87,患者抑郁评分为30.11±0.7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9(98.00%)。实验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 老年患者 核磁共振检查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实现优生优育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婚前检查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6月60例待孕夫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接受婚前检查)及实验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婚前检查),各30例,比较孕产知识评分。结果 实验组受检者对孕产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P<0.05。结论 为实现优生优育采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婚前检查可显著强化待孕夫妇对孕产知识的掌握,从而降低新生儿缺陷的发生风险,促进优生优育。

  • 标签: 优生健康检查 婚前检查 优生优育 孕产知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 China-PAR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 【 1 】 在在健康管理中评估风险及干预效果的应用。方法 利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团队针对国人的 China-PAR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开展心血管风险评估,及健康管理结果评估。 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干预评估效果。通过模型的应用找出重度干预人群, 将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分层,包括10年风险分层:低危( <5%)、中危( 5%-9.9%)或高危(≥ 10%);终生风险(从目前生存至 85岁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分层:低危( <32.8%)或高危(≥ 32.8%);对中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 针对不同风险分层和单个危险因素水平给出相应提示和建议,开展健康管理并评估健康管理效果。结论 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效果的评估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水平,量化健康管理效果。

  • 标签: China-PAR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 健康评估 干预效果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