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kdeconpression,PLDD)是通过高能激光直接脉冲照射作用于突出的椎间盘髓核部位使其汽化,减低椎间盘内压力,从而有效的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缓解和消除神经症状的目的。这一项新技术的设想最初由美国人Choy于1984年提出,在尸体标本及动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Choy和Ascher于1986年在奥地利的Graz大学最先将PLDD技术用于临床,并于1987年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PLDD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结果。此后临床上应用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获得成功以来,

  • 标签: 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经皮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临床结果 PLDD
  • 简介:结肠造口术后,许多患者由于饮食不规律,排便习惯改变,导致便秘以及肿瘤复发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我院采取的结肠造口洗肠解除肠梗阻的方法,既简洁又方便,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肠造口术后 洗肠 机械性肠梗阻 排便习惯 肿瘤复发 患者
  • 简介:肝脏是转移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治疗与控制肝脏转移瘤的发生发展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70年代后期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肿瘤的效果已得到公认。近年国内主要报道了对原发肝癌的治疗经验。本文就肝转移瘤的动脉栓塞化疗进行探讨。

  • 标签: 肝转移瘤 动脉栓塞化疗 治疗 血管造影
  • 简介:鼻出血为常见急诊,治疗以局部止血为主,常规方法为烧灼法、鼻腔填塞、血管结扎、动脉栓塞等。鼻腔填塞、血管结扎、动脉栓塞等方法对患者损伤较大,而常规烧灼法对动脉性鼻出血疗效较差。笔者采用压迫烧灼法治疗动脉性鼻出血,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动脉性鼻出血 烧灼法 治疗 压迫 鼻腔填塞 血管结扎
  • 简介:应用LCS-3000型玲冻机,在B超引导下会阴穿刺冷冻治疗前列腺癌,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首例18个月随访,B超及CT未再提示有肿瘤存在,肛查也未触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恢复正常.免疫球蛋白有增高趋势,术后6个月及18个月经直肠针吸活检肿瘤无复发,排尿困难明显改善。笔者认为,该方法对中、晚期前列腺癌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近期效果满意的优点,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 标签: 会阴 肿瘤 穿刺 前列腺癌 冷冻治疗 超声导向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加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治疗重度BPH患者60例。结果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75min,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70g。仅发生1例先兆电切综合症。术后平均6天拔管,自行排尿通畅。IPSS由术前平均25.5分下降至术后平均7.0分(P<0.001),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5.2ml/s升至术后平均18.9ml/s(P<0.001),剩余尿量由术前平均100ml降至术后平均15ml。术后继发性出血1例,一过性尿失禁1例。结论TUVP加TURP联合治疗BPH兼有两者优点,是彻底治疗重度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经尿道气化电切治疗 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前列腺增生症(BPH)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 联合治疗
  • 简介:前列腺癌冷冻治疗与根治术及放射治疗一样,是一种局部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以往只是应用于一般状况较差的高龄患者,或应用于根治术后以及放疗后复发的患者,近年来随着冷冻设备及经直肠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特别是超声导向会阴穿刺技术的应用,使冷冻探头的放置更为准确,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更加精确,其适应症已明显扩大,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达到了与根治术相同的效果,成为前列腺癌局部病变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经会阴穿刺 前列腺癌 根治术后 超声导向 冷冻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2006年2月10日晨被人发现与同屋1人在屋内昏迷不醒,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屋内煤炉已熄灭,即送我院急诊科抢救。查体:血压130/80mmHg,脉搏110次/min,呼吸30次/min,深昏迷,压眶无反应,双眼左上斜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迟钝,牙关紧闭,心率11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干性罗音,腹平软,四肢肌张力增加,双巴氏征(+)。患者既往体健,嗜烟酒。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股动脉栓塞 双肺呼吸音粗糙 大小便失禁 临床资料 昏迷不醒
  • 简介:目的研究全麻过程中无创动脉压(NIBP)与有创动脉压(DirectART)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在近年来全麻中同时行NIBP与DirectART监测的患者病例中,根据麻醉诱导后10分钟NIBP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此时的体位,分为a、b、c三组,每组收集25例;a组:MAP≥70mmHg,平卧位;b组:MAP≥70mmHg,右侧卧位;c组:MAP〈70mmHg,平卧位。同时记录该时点的NIBP与DirectART数值,对两组数值行均数的t检验并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a组中NIBP与DircetART数值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系数r=0.938;b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r=0.933;c组中NIBP与DirectART数值差异有显著性,r=0.771。结论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且为平卧位时,两种方法对MAP的监测数值可相互替代;在侧卧位时,可用NIBP所测MAP值通过加减由体位引起的静水骶差准确推算DirectART的MAP值。在NIBP测量值的MAP〈70mmHg时,两种方法对MAP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应行DirectART监测,以获得患者真实的MAP数据。

  • 标签: 无创动脉压 有创动脉压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是否减少首次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年各种原因死亡。方法对4年间年龄≤75岁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521例进行1~5年随访,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本人或死者的第一亲属,终点为各种原困死亡。用t检验、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多回归法对人口资料、基线病情和介入治疗方法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接受介入治疗者275例(其中急诊介入220例,择期介入55例),接受非介入治疗者235例,介入治疗组各种原因死亡10例(3.6%),非介入治疗组各种原因死亡45例(19.1%)。卡方检验显示:介入治疗组各种原因死亡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介入治疗组1~5年生存率高于非介入治疗组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Cox回归法多因素分析显示:介入治疗与各种原因死亡独立相关。结论对75岁以下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能独立显著减少患者在1~5年的各种原因死亡。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