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性腹水是指非恶性胰腺疾病引起的渗出性腹水,其特点是腹水中淀粉酶水平很高,常超过1000IU/L,并且蛋白质大于300g/L.胰性腹水发病率低,1953年Smith[1]首次报道了两例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腹水.胰性腹水形成的常见原因为胰腺假性囊肿漏且假性囊肿常与破裂的胰管相交通,占43%~80%,约10%由于胰管破裂而没有假性囊肿,另有10%腹水起因不明确.在慢性胰腺炎,胰管周围的炎症后纤维组织很脆,很容易断裂.除胰液外,腹水的形成似乎存在其他渗出性成分[2].

  • 标签: 胰源性腹水 淀粉酶 保守治疗 内镜下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以56例肝性溃疡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门脉高压、胃肠粘膜淤血肿胀、胃泌素和组织胺增多、内毒血症及幽门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肝性溃疡具有发病年龄早、病程长、症状不典型、消化道出血率高及难以治愈等特点.

  • 标签: 肝源性溃疡 临床分析 胃泌素 内毒血症 幽门杆菌感染 肝硬化
  • 简介: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不断提高,但目前制约肝移植发展的瓶颈问题是肝移植供体数量的严重短缺。因此,如何拓展肝及其临床应用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来源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综合认识肝性溃疡(HU)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2例确诊HU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内镜特点、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率为21.4%;临床缺乏消化性溃疡(Gu)特征性表现者占97.8%;内镜表现以多发性、多形性、复合型溃疡多见;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仅为28.6%;降门脉压药物是治疗HU的常规药物之一。结论HU在检出率、临床表现、内镜、治疗方面,均存在其特异性。

  • 标签: 肝硬化 溃疡 临床 内镜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我市儿童哮喘与主要过敏的相关性,有效预防儿童哮喘发作。方法:164例哮喘儿童进行19种过敏皮肤试验,并按性别、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哮喘儿童对屋尘过敏116例(70.73%),尘螨过敏111例(67.68%),阳性率列19种过敏前1、2位。②花粉类过敏中春季花粉阳性率最高94例(57.71%),夏季花粉阳性率最低19例(11.59%)。③棉絮过敏阳性率最低7例(4.27%)。④主要过敏中男性患儿10~1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83.33%),女性患儿此年龄组阳性率则最低(54.55%)。结论:屋尘、尘螨是我市儿童哮喘的主要触发因素,其他触发性因素也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回避可触发哮喘发作的过敏,是治疗哮喘的最好办法

  • 标签: 哮喘 儿童 过敏源
  • 简介:为了探讨足月胎盘组织单个核细胞(humanmatureplacentatissue—derivedmononuclearcells,hPTMNC)中CD34^+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能力,寻找新的造血干/祖细胞来源供临床应用,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培养和体外无细胞因子长期培养的方法,测定胎盘组织和脐血中的CD34^+细胞及其亚群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表明:胎盘组织CD34^+细胞(2.74±0.61%)及其亚群CD34^+/CD38^-细胞(2.46±0.42%)、造血干/祖细胞集落CFU—GM(186.90±24.52)和BFU—E(101.40±13.35)水平都较脐血CD34^+细胞(1.73±0.32%)、CD34^+/CD38^-细胞(0.80±0.25%)、CFU—GM(136.90±25.15)、BFU—E(49.20±8.13)高;前者在体外无细胞因子培养条件下存活时间长,且细胞数量增加约2倍。结论:胎盘是胎儿期的造血器官,胎盘细胞成分更幼稚,是一种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新的种子细胞。

  • 标签: 胎盘组织 脐血 CD34^+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7名精神科在职护士进行调查。并与内、外科护士的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依次为: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总分及上述5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内、外科护士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缓解或消除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可有效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 工作压力源
  • 简介:急性胆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atitis,ABP)是胰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而胆结石在我国占急性胰腺炎发病因素的55%~65%,是最常见的病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胆石引起壶腹部阻塞或胆石迁移过程中造成的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引起胆汁胰液排泌不畅,造成高压胆汁逆流人胰管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所致。现对42例急性胆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分析 ODDI括约肌 病理生理反应 发病因素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性视网膜脱落(RRD)是指视网膜裂孔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分离的一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眼球萎缩和失明。患者有固定眼前黑影。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表现。治疗RRD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做好RRD患者的围手术护理,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肠道双歧杆菌在肠性细菌/内毒素移位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制作严重烫伤大鼠模型。同时设假伤组,检测细菌和内毒素(LPS)移位及盲肠膜菌群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大鼠严重烫伤后脏器细菌移位明显增多(P<0.01);血LPS水平在致伤1,3,5d后分别为(0.236±0.148)Eu/ml,(0.197±0.156)Eu/ml,(0.104±0.090)Eu/m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0.072±0.049)Eu/ml(P<0.05);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剧减20-250倍,真菌数剧增至5-6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0.5-30倍,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由假伤组的25000:1降为伤后的4-800:1;血浆IL-6水平显著增高,经分层统计,与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大鼠相比,盲肠膜菌群移位大鼠的双歧杆菌量减少约120倍,真菌数增加约5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约30倍,盲肠膜菌群中双歧肝菌数量与血浆中IL-6,LPS浓度呈负相关(r1=-0.4817,r2=-0.4912,P<0.01),血IL-6和LPS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58,P=0.0001)。结论严重烫伤可导致大鼠盲肠膜菌群紊乱,细菌和LPS移位增加;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和数量的减少,可能促使了严重烫伤后肠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 标签: 肠道双歧杆菌 烫伤 大鼠 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 细菌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与肝性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慢性肝病并发肝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4例慢性肝病中30例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糖尿病患者既往均有慢性肝炎病史而无糖尿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其中3例入院前发现糖尿病,余27例入院后发现,均以肝炎症状为主,仅6例并发多饮、多尿现象,血清TBIL26.2-248μmol·L^-1,ALT49~786IU·L^-1,空腹血糖7.8—13.4mmol·L^-1,进餐后2h血糖11.6~16.2mmol·L^-1:病原学提示乙肝病毒感染24例,丙肝病毒感染2例,乙、戊肝病毒重叠感染3例,病原未定1例;30例患者均经保肝、降酶、控制饮食、降糖及其它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TBIL、ALT降至正常,腹水消退,糖尿病得以控制。结论肝脏功能异常可引起糖代谢的障碍,严重者可引起糖尿病;肝性糖尿病的发生是胰岛素抵抗及分泌进行性损害的共同结果。该病主张以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为主,以降血糖为辅。

  • 标签: 慢性肝病 肝源性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目的总结内镜、腹腔镜序贯治疗急性胆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0年3月~2003年6月收治急性胆性胰腺炎54例.入院后24h内54例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取石术,7例因Oddi括约肌狭窄加行EST.所有患者均放置鼻胆管引流,待胰腺炎恢复后,53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中2例中转开腹;1例因胰周脓肿行开腹胆囊切除,胰周坏死组织清除.结果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3年,无胰腺炎复发.结论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待胰腺炎缓解后,序贯应用LC,可体现微创手术的优点,不失为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胰胆管造影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调查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及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方式。方法对71名精神科临床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程度以中度为主,中度以上占81.69%;工作压力前5位排序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病人不合作、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不同年龄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科临床护士压力较大,医院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工作压力
  • 简介: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A,GPA)是体细胞突变研究的重要分子标志之一,为了了解射线作用与GPA突变的效应关系。采用GPA突变分析技术对3例钴意外受照个体外周血红细胞GPA变异频率进行了检测,经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进行进行算,这3例个体受照的生物剂量分别为2.5,2.9和1.9Gy,所测GPA变异细胞频率分别是正常对照个体均值的3.9,4.3和4.1倍,提示射线所致GPA变异细胞频率增高效应,受照个体外周血中长期持续民存在的GPA变异细胞,来源于突变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射线诱变效应的永久性标志。

  • 标签: 红细胞 血型糖蛋白A 变异频率 ^60CO照射 辐射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左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治疗胰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行左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17例,其中晚期胰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4例(其中1例合并胰管结石),胃癌侵及胰腺1例.结果以视觉模拟评级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平均为(9.32±0.45)分,术后平均为(1.56±0.87)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患者术前均需服用止痛药物止痛,术后感觉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需止痛药物止痛.术后除出现轻度腹胀外,未出现腹泻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结论经腹腔左侧内脏神经切断术治疗胰性腹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 标签: 内脏神经 去神经支配
  • 简介:目的探讨罕见部位神经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并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组8例患者,CT检查4例,胃肠道造影检查3例,胸部X线、B超、MRI和DSA检查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性肿瘤.结果影像检查并经病理证实,8例患者中,左前上纵隔恶性神经鞘瘤1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壁神经鞘瘤1例,回盲部肠系膜巨大神经鞘瘤1例,胃部神经性肿瘤3例(腔内2例,腔外1例),十二指肠降部腔外神经纤维瘤1例,以及盆腔右侧骶骨恶性孤立性神经纤维瘤1例.结论罕见部位神经性肿瘤缺乏影像学特征,术前影像学检查大多能够做出正确的定位诊断,但与其相应部位的其他恶性肿瘤不易鉴别,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验.

  • 标签: 神经源性肿瘤 罕见部位 影像诊断 病理
  • 简介:2004年6月-2006年4月我科对3例逼尿肌无反射性神经性膀胱患者行可控膀胱造瘘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造口术 神经源性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