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四肢骨折术后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骨外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7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显效48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90.79%。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有效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具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措施,可明显减轻四肢骨折术后的不良现,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四肢骨折 不良现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1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隐静脉曲张患者84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对照组与比较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抽剥术,比较组予以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对比治疗后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患肢症状体征痊愈率及2年内病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比较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组患肢症状体征痊愈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比较组随访2年病情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隐静脉曲张应用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脱术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6-01
  • 简介: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该院400例门诊患者留取的随机尿液立即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镜检有红细胞的有]66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24例。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阴性镜检有红细胞的有12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198例。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尿液分析仪检测潜血反应需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联合进行,尤其是显微镜检查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是尿液分析仪无法替代的。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潜血反应 镜检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时有效的治疗处置方法,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方法将30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发生输液外渗后即用75%酒精湿敷于肿胀部位;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湿热敷,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h实验组局部肿胀完全消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长对治疗过程满意度评价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75%酒精湿敷治疗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湿热敷,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标签: 75%酒精 湿敷 小儿输液 外渗
  • 简介:目的探讨单层培养细胞总RNA提取过程中先行细胞消化或离心富集对所提RNA质量是否产生影响。方法培养NGF诱导的PCI2细胞,采用Trizol试剂提取RNA:离心组(A)先将贴壁生长细胞经胰酶消化、离心获得细胞沉淀,加入1mlTrizol进行RNA提取;直接组(B)将培养液弃尽后直接加入Trizol试剂(1ml/10cm2瓶壁)进行RNA提取;均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NA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RNA浓度和OD260/OD280比值。结果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直接组出现3条清晰的条带(28S、18S和5s条带),离心组在电泳末端5S区出现粗大的条带。组OD260/OD28比值相似,约为1.6。直接组组间样品间RNA浓度相差较大。结论采用离心法和直接法提取贴壁细胞总RNA,先行细胞离心富集增加了RNA降解机会,直接法提取的RNA质量较高,考虑对后续实验的影响,直接法更优于离心法。

  • 标签: 单层培养细胞 RNA提取 离心法 直接法
  • 简介:目的观察种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Cell-assistedlipotransfer,CAL)隆乳的临床疗效。方法CAL技术隆胸30例,根据术中提取的基质血管成分细胞(Stromalvascularfraction,SVF)来源分为组,来源于脂肪组织的称为固相组(S组,n=24),来源于吸脂液的为液相组(L组,n=6)。术后均随访12个月。流式细胞仪检测种来源SVF中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比例,MRI检测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乳房体积,计算移植脂肪组织的吸收率。结果组新鲜分离的SVF细胞群中,ADSCs平均比例分别为S组40.73%、L组3.75%。MRI测量及统计结果显示,S组术后6、12个月时乳房体积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12个月时脂肪吸收率为(51.83±15.28)%,与6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L组12个月时脂肪吸收率为(75.47±12.20)%,与6个月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RI影像见囊肿2例,均来自S组。结论脂肪组织相比吸脂液,其SVF细胞群中ADSCs含量明显更高;CAL辅助脂肪移植技术隆乳术安全有效,术后6个月乳房体积即可保持基本稳定。

  • 标签: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 隆乳术 乳房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剂量HGG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临床。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50例先兆性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组病例分别为25例,研究组采取剂量HGG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HGG治疗,对比分析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血清β-HGG、雌二醇和孕酮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临床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就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先兆性流产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剂量HGG治疗,所获效果良好且显著,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HGG 临床 先兆性流产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50例斑秃患者的临床分析,认为斑秃多由肝肾不足、气血虚、腠理不固、风邪则乘虚而入,风盛血燥,发失所养所致。应用“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滋阴益肾”的“一叶草”中药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在治疗斑秃中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医生予以关注。

  • 标签: 斑秃 肝肾不足 气血两虚 一叶两草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 切口 负压吸引
  • 简介:目的:探讨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孔法40例患者,三孔法50例患者资料,对比组患者的疗效。数据用SPSS20.0进行分析,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采用t检验;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且以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并发症发生。孔法手术时间(41±12.3)min比三孔法(48±15.88)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P=0.036)。孔法与三孔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0.22)d比(1.9±0.17)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2±0.22)d比(1.9±0.17)d、术后住院天数(3.8±0.85)d比(5.1±0.71)d,均比三孔法有优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为0分者孔法组有22例(55.0%),三孔法组仅有13例(26.0%);疼痛评分介于7~10分之间的患者孔法组有4例(10.0%),三孔法组有8例(16.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552,P=0.010)。满意度评分孔法组5分者有14例(35.0%),三孔法组有8例(16.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28,P=0.015)。结论孔法患者较三孔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对比研究 两孔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对肿瘤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上肢浅静脉化疗发生渗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在距离肿胀1cm处局部环形封闭,然后用50%硫酸镁湿敷。实验组封闭方法同对照组,然后用如意金黄散湿敷药物渗漏部位,对比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1,3,5d后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如意金黄散湿敷化疗药物渗漏疗效优于硫酸镁湿敷。

  • 标签: 肿瘤 化疗 中药 湿敷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7-02
  • 简介: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将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6C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的血浆,并将剩余的冷不溶解物质在1h内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含有丰富的FⅧ、纤维蛋白原(Fib)、Vwf、Fn、X;冷沉淀中含有的FⅧ理论上是相当于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浓缩10倍[1],容量少,效果好,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治疗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产妇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方面获得明显疗效[2].

  • 标签: 冷沉淀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仪 虹吸法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腰池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1期)、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Data,纳入腰池持续引流和常规保守方法比较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漏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1994年1月至2014年1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RR=3.78,95%CI(1.91,7.50).P=0.000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RR=0.48,95%CI(0.24,O.95),P=0.04]和住院时间[MD:-6.66,95%CI(-10.09,-3.23),P=0.0001]方面,腰池持续引流优于常规保守治疗,但者低颅压头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R=1.32,95%CI(O.65,2.69),P=0.4510结论当前可得证据显示,腰池引流术在总体有效率、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存在优势,是一种治疗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脑脊液漏 腰大池引流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组,对照组予以三叶草型钢板固定,实验组实施锁定加压钢板组固定,观察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优良率(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手术时间(82.03±14.56)min短于对照组(116.32±18.56)min,且骨折愈合时间(43.54±7.54)d显著优于对照组(73.04±9.56)d,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固定牢固,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速度快,能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三叶草型钢板 锁定加压钢板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8-01
  • 简介:目的:通过精确责任神经根定位微创开窗减压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讨论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2007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2例,男97例,女85例;年龄46~82岁,平均58.6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双斜、过伸、过屈位片及CT、MRI检查。中央管狭窄17例,侧隐窝狭窄95例,混合性狭窄70例,合并腰椎假性滑脱或不稳定者56例。患者分为:微创开窗减压治疗组88例,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94例。结果: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微创开窗减压组90.9%(80/88),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92.6%(87/94),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微创开窗减压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镇痛药使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P〈0.01),组间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和术后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失败综合证3例发生于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结论:微创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无明显差异,微创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应用于合并腰椎假性滑脱或不稳定患者更为合理。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椎管开窗减压术 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 简介:0引言伴随患者的住院治疗,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成为了临床护理的工作任务,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很及时的跟进患者的血标本化验,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传统的护理技术中,分开完成采血和输液部分内容,使患者经历次穿刺痛苦,也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尤其本科室的特殊情况,本科室的新入患者经常有采集静脉血标本、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等多项护理操作同时进行的情况,在院患者用药的多样性和高频率,加之时时跟进的血标本检验。而本科室患者每2日需进行血常规监测,从而根据化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也有很多药物需定时给药,而早6:00也正是本科室采集空腹血标本的时候,为避免患者遭受次穿刺,本科采用防弹出采血输液用针,它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为护士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

  • 标签: 静脉输液 采血 一针两用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重型颅脑损伤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本研究对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进行分析。

  • 标签: 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 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目前正畸后牙多以黏结颊面管来替代黏结带环来控制牙齿位置和方向,但磨牙位置靠后,磨牙颊面管的黏结相对困难;同时,后牙咀嚼受力相对较大,造成颊面管更易脱落。目的:探讨种不同正畸黏结剂黏结牙颊面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正畸治疗患者,每例患者右侧上下第一磨牙均采用3M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结,左侧上下第一磨牙均采用3M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黏结。详细记录4个月内颊面管黏结后的脱落情况。同时分别以3MTransbondTM结果与结论:3MTransbond光固化树脂黏结剂、3M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黏结人离体第一磨牙,模仿口腔正常环境和温度,冷热循环10000次后测定黏结抗剪切强度。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组和3M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组的脱落率分别为10.80%和24.1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种黏结剂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3M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结强度高于3M化学固化黏结剂。提示3M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较3M化学固化黏结剂更适合磨牙颊面管的黏结。

  • 标签: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颊面管 脱落率 3M 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结直肠巨大息肉病变以及早期肿瘤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内镜粘膜下切除术(ESD)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式,相对于内镜粘膜剥离术(EMR)而言对于外形扁平、直径较大的肿瘤切除效果更佳,术后复发率更小,目前已经被临床视为结直肠巨大息肉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ESD操作也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收集了近年来关于ESD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报道资料,具体阐述了其在结直肠巨大息肉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结直肠巨大息肉 内镜粘膜下切除术 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