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磁共振功能(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一种崭新的成像方法,近来被广泛地用于脑功能研究,特别是大脑功能区的划分,开辟了脑功能研究的新领域。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MR脑功能原理磁共振功能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达到脑功能的目的。神经元活动增强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医学影像学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机断层显像和内禀光学成像等断层影像技术能直视活体脑的解剖和功能变化,能在屏幕上看到人脑的思维活动,从而将我们推向了绘制人类思维图像(mappingthehumanmind)的时代.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 成像技术 诊断 脑磁图 ME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今111例行1.5T核磁共振扫描仪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37例)、肝转移瘤组(14例)、肝血管瘤组(30例)、肝囊肿组(30例),各组分别在1.5T设备(b值=800)下进行检测,并对于各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的ADC为(0.85±0.13)×10-3mm2/s,肝转移瘤组的ADC为(0.91±0.35)×10-3mm2/s,肝血管瘤组的ADC为(1.04±0.64)×10-3mm2/s,肝囊肿组的ADC为(1.23±0.37)×10-3mm2/s,肝细胞癌组与肝转移瘤组的ADC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技术在对肝脏肿瘤类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能够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肝细胞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尘肺诊断中CT肺功能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44例早期尘肺患者,于2015年08月--2017年08月间收治,并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4例,作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均通过CT肺功能技术诊断检查肺功能,对比分析两组肺体积、平均CT值。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体积,结果发现研究组(3554.16±259.79)小于常规组(4303.02±322.4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平均CT值水平,结果发现研究组(-711.79±22.32)HU高于常规组(-868.66±25.14)HU,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早期尘肺患者应用CT肺功能技术予以诊断检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果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CT肺功能成像技术 早期尘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功能对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的应用效果,以此帮助临床制定早期治疗方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2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给予磁共振功能检查,分析图像数据后测量肿瘤组织直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放射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对比,磁共振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脑转移瘤病灶明显减小,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转移瘤为颅内恶性肿瘤,给予放射治疗前后配合磁共振功能可以准确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对术前治疗方案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评价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功能成像 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和乳腺血氧功能系统,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评价两种检查手段单独及联合使用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及恶性病变的漏诊率。方法:对214例住院需手术患者术前行彩超和血氧三算子检查,判断良、恶性及与术后病理符合率。结果:血氧三算子与彩超无统计学差异;两者联合后恶性病变漏诊率由单一手段的最低11. 67%下降至3.33%。结论:血氧三算子检查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及降低恶性漏诊率,联合彩超诊断能降低恶性病变的漏诊率。

  • 标签: [] 彩超 血氧三算子 乳腺良 恶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疾病(COPD),分别采用高分辨CT(HRCT)、CT肺功能及肺功能检查(PFT)三种方法来诊断,对比其效用。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肺功能检查的53例患者分成正常对照组(18例)与阻塞性通气障碍组(35例),均开展PFT与CT检查,对比CT肺功能参数、HRCT视觉评分与PFT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差异性。结果 经CT检查得知,阻塞性通气障碍组有肺气肿征象者为21例(60.00%),属肺气肿亚组。经HRCT视觉评估得知,只有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之间有关联(P<0.05)。肺气肿亚组在具体的视觉分数上,与最大吸、呼气末各像素指数(PI)之间有紧密关系(P<0.05)。利用PI-910ex、PI-910in对两组实施肺功能分级,其对比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值所对应的分级二级果,差异不明显(P>0.05),而用PI-910in对肺气肿亚组实施分级,其与FEV1/FVC的分级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用HRCT对肺气肿进行诊断,与传统CT相比,更敏感,但受照射剂量、层厚影响,难以评估全肺。CT肺功能结果直观且操作简便,且与PFT结果、HRCT视觉评分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因而在诊断早期肺气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肺气肿 阻塞性肺疾病 高分辨CT CT肺功能成像 肺功能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0T磁共振多种功能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前列腺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波谱成像(MRS)扫描。对常规MR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对不同前列腺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磁共振MRS与DWI结果进行对照。磁共振DWI扫描期间,依照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其ADC值;磁共振MRS扫描期间,入选3个体内素感兴趣,对胆碱(Cho)、肌酸(Cre)、枸橼酸盐(Cit)波峰峰值进行计算,记录(Cho+Cre)/Cit。结果:入组前列腺患者30例,共有60个前列腺侧叶,扫描诊断出前列腺癌36个侧叶。DWI扫描前列腺癌患者病灶,ADC值为(0.69±0.05)*10-3mm2/s,较周围带(1.99±0.35)*10-3mm2/s与移行带(1.53±0.23)*10-3mm2/s更低(P<0.05);MRS扫描前列腺癌患者,病灶(Cho+Cre)/Cit值为(1.69±0.43),较周围带(0.55±0.08)与移行带(0.77±0.23)更高(P<0.05)。结论:针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以3.0T磁共振多种成像技术实施检查,以DWI扫描获取ADC值,以MRS获取(Cho+Cre)/Cit值,均为有效的临床诊断依据,推广意义深远。

  • 标签: 3.0T磁共振 多种功能成像技术 前列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磁共振功能和64排螺旋CT在原发性恶性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结果确诊为脑肿瘤,统计磁共振功能、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并对磁共振功能和64排螺旋CT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中,磁共振功能检出55例,其中真阳性45例;64排螺旋CT检出45例,其中真阳性31例。两种诊断方法特异度无明显差异(χ2=1.362,P=0.243),磁共振功能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40、15.177、18.778,P均=0.000)。结论 磁共振功能在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中的诊断效果高于64排螺旋CT,可减少漏诊和误诊,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磁共振功能成像 64排螺旋CT 原发性恶性脑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T MR功能序列与T2WI序列联合检查在筛查前列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8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样本,均行常规序列T2WI检查、脂肪抑制(SPAIR)检查、弥散成像(DWI)检查、单体素波谱成像(MRS)检查,方案A为T2WI检查;方案B为T2WI、SPAIR联合检查;方案C为T2WI、DWI联合检查;方案D为T2WI、SPAIR、DWI联合检查;方案E为T2WI、DWI、MRS联合检查。结果: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方案A、方案B、方案D检出准确率较高,均为100%;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方案D及方案E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检出准确率较高,分别为94.78%、96.13%。结论:T2WI、DWI、MRS联合检查方案为前列腺癌筛查最佳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筛查 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Ingenia 1.5T核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 +多种功能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 3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Ingenia 1.5T核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 +多种功能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病理诊断的结果,并判断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36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经穿刺或者病理活检证实, 24例确诊为前列腺癌;在 Ingenia 1.5T核磁共振平扫联合动态增强与多种功能检查诊断准确率为 95.8%。结论: Ingenia 1.5T核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 +多种功能诊断方式准确率较高,能够综合性分析患者病情,减少误诊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Ingenia 1.5T核磁共振平扫 动态增强 多种功能成像 前列腺癌
  • 简介: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主要通过应变参数量化心肌变形能力进而评估心功能变化,可准确定量评估右心室功能,提高对心脏收缩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早期发现各种心肺疾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异常。本文对斑点追踪技术在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斑点追踪成像 心室功能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脑结构与功能连接研究。通过对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介绍,概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研究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中的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功能连接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其肾功能预后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64例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狼疮性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确诊,将患者分为两组:合并急性肾损伤( AKI)组、非合并急性肾损伤( AKI)组,对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 MRI)进行分析,记录功能影像序列参数值。结果:两组 IVIM、 DTI值相比差异较大,非 AKI组数值更大( P< 0.05); BOLD、 MRE值两组差异不明显( P> 0.05)。结论: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应用 MRI技术,能明确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合肾组织形态学指标,临床检验医师能大致预测患者肾功能变化。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狼疮性肾炎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NAION患者脑功能变化的研究。方法:将我院2020年8月到2023年9月收治的50例NAION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参与医院健康体检的5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结果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初级视觉皮层、右脑岛、额中回区域的峰值T均为负值,说明NAION患者的ALFF(低频振幅)降低;观察组脑桥、舌状回、楔前叶、中央旁小叶区域的峰值T均为正值,表明NAION患者的ALFF显著增加。结论 NAION患者会出现部分脑区功能活动的异常,一般默认为网络功能障碍,需要对患者实施早期诊断,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实施对了解NAION患者脑功能变化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NAION 脑功能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能量成像(CFA)技术定量评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0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6例(甲弥甲功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64例,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0例(甲弥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低者34例(甲弥甲减组)。另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CFA技术测定甲状腺实质感兴趣区内的血流参数:血管指数(VI)与Vascularity。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受检者VI、Vascularity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绘制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异常与正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VI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VI、Vascularity均为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健康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I: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比较,q=13.67、7.00、3.93,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10.35、P<0.01,q=3.27、P<0.05;甲弥甲减组与甲弥甲亢组比较,q=7.09,P<0.01;Vascularity: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正常组比较,q=15.23、10.16、6.58,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9.33、3.83,P均<0.01;甲弥甲亢组与甲弥甲减组比较,q=5.55,P<0.01)。ROC曲线显示,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的阈值为9.526%,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6.5%,曲线下面积为0.733。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正常�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 红细胞能量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imagecorrelation,STIC)在评估胎儿心脏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常规二维超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无异常的200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STIC检查,测量、计算不同孕周胎儿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每搏量(strokevolume,SV)、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对心脏相关指标与孕周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左心室ESV从21~22+6周的(0.41±0.09)ml增多到31~32+6周的(1.10±0.14)ml,右心室ESV从(0.50±0.11)ml增多到(1.20±0.12)ml,左右心室EDV分别从21~22+6周的(0.76±0.15)ml、(1.03±0.12)ml增多到31~32+6周的(2.31±0.20)ml、(2.48±0.20)ml,左右SV、CO也随孕周增长而增多;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V、EDV、SV、CO均与孕周正相关(P〈0.05)。结论STIC通过胎儿心室容积测量可精确显示胎儿心功能

  • 标签: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 胎儿 心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对儿童川崎病心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本院2008~2009年川崎病患儿38例(川崎病组)和健康志愿者18例(正常组)。应用SRI技术分析左心室12节段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心肌的应变率,并与正常组对比。分析所有患儿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近段的表现。结果川崎病组左心室壁部分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舒张期应变率低于正常组。Simpson法所测的川崎病患儿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14例患儿冠状动脉扩张,3例患儿冠状动脉瘤形成。结论川崎病患儿的左心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受损的,SRI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川崎病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