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驾驶员身体健康状况,降低由驾驶员身体因素所导致的交通事故风险。方法 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x市320名驾驶员进行身体条件检查。结果 身高低于所持准驾车型标准3人,右下肢运动功能障碍2人,听力障碍需带助听器1人;矫正视力仍不合格5人,红绿色盲3人。结论 应重视驾驶员体检问题。

  • 标签: 机动车 驾驶员 体检 视力 辨色力 身高 体重 听力 上肢 下肢 躯干及颈部的自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掌握某高校用水情况调查,输水设备进行抽查,对水污染情况做出分析以及解决方式。方法配置一系列铅、镉标准溶液,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含量;微生物污染方面利用MPN(最大或然数)对菌落总数计数。结果该高校水质较良好,但镉含量偏高,夏季菌落总是略有超标。结论该高校水质较好,输水设施清理意识强。

  • 标签: 用水情况 污染 水质 清理。
  • 简介:目的总结33例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术(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MIDCAB)的中期疗效.方法2000年11月~2003年4月共行MIDCAB33例,单纯MIDCAB29例,杂交技术4例.25例采用经典MIDCAB,4例胸腔镜辅助,4例AESOP机器人辅助.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呼吸机脱机时间(7.5±1.9)h,引流量(274±197)ml,输血率9.1%(3/33),术后住院(6.9±1.7)d.随访33例,时间(24.3±5.7)个月,无远期死亡,心绞痛复发率9.1%(3/33).术后再次冠状动脉造影4例,1例吻合口狭窄50%,余3例前降支与左乳内动脉吻合口通畅.术后导管再次血管化2例(6.1%).结论MIDCAB术中期效果满意.

  • 标签: 冠心病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 杂交技术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颈动脉滴注药液方式对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颈动脉滴注红花注射液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梗塞后遗症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脑梗塞后遗症疾病药物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颈动脉滴注药液方式对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颈动脉滴注药液 脑梗塞后遗症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183-01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延伸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86例脑梗塞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护理干预延伸至院外,进行不间断的连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吞咽功能,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结果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延伸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中起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延伸护理干预 脑梗塞 吞咽障碍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结果报告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45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检验报告。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PTA、免疫球蛋白、ALB以及TBiL变化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数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现出正比关系,即免疫球蛋白数值越高,病情越严重,临床上可以将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作为基本依据,对肝细胞受损程度进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的法医临床检验情况,并对鉴定结果进行伤病因果关系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本中心接收的64例外伤性癫痫患者,回顾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病史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交通事故所致24例,占37.50%,钝器伤所致20例,占31.25%;21~40岁多大部分,男性多于女性;癫痫发作时间中,晚期发作41例,占64.06%,癫痫发作类型中,小发作45例,占70.31%;致伤3个月后发作癫痫者21例,占32.81%。结论:对外伤性癫痫的法医临床检验需要综合病情、病史、癫痫发作类型、控制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判定。

  • 标签: 外伤性癫痫 法医临床检验 伤病因果关系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贯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黛力新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结束后就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变化情况施以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DS、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更优,对促进脑梗死后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症 疏肝解郁汤 黛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地塞米松管内用药对预防PICC置管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是否有效。方法选择120例置入PICC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严格按照PICC操作规程置入导管。在置管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40ml,浸泡时间≥2min;观察组用0.125mg/ml地塞米松溶液40ml,浸泡时间≥2min。结果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13.4%,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1.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在置管后25~72小时为62%,对照组为100%;两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ICC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在置管后25~72小时,低浓度地塞米松管内浸泡对PICC导致的静脉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PICC 地塞米松 静脉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等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给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每组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7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子宫颈癌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癌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实验组则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施以比较。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患者膀胱、直肠功能恢复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宫颈癌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