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EC—CD)自杀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含EC-C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LCDSN将人EC—CD基因转导入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用G418进行筛选,得到抗性克隆CT26/CD,比较CT26/CD与野生型CT26的成瘤性,评价CT26/CD对野生型CT26细胞肝转移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CT26/CD能在含0.6g/LG418的培养液中稳定生长;RT—PCR证实EC—CD基因在CT26/CD中表达;CT26/CD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加(P=0.000),且具有良好的旁观者效应;CT26/CD的成瘤性与野生型CT26相似(P=0.892);CT26/CD联合5-FC对野生型CT26的肝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明显延长了荷瘤小鼠存活期(P=0.000)。结论EC—CD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胞嘧啶脱氨酶 自杀基因 疫苗 结肠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人胃癌细胞瘤(HG-1/IL-2)治疗胃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并初步评价其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以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2cDNA转导入HLA-A2阳性的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60Co照射灭活后,制备成HG-1/IL-2.15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入组.以5次接种为1疗程,接种时间分别在第1、8、15、29和58天,每次于一侧腹股沟和对侧腋部皮下注射.每次接种后严格观察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开始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进行免疫学指标和临床受益评价.结果除1例因疾病快速进展,在接种3次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余14例均完成5次接种.接种后发热和注射局部红肿、酸胀感是最常见的反应.治疗后未观察到患者血液、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治疗后血清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L-2等体液免疫和CD3、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有一定程度提高.4例获部分缓解,6例稳定,4例病情进展.结论IL-2基因修饰胃癌细胞瘤治疗耐受性好,部分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改善明显.该药物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 基因修饰瘤苗 治疗 胃癌 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研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锚定的膜表达热休克蛋白(HSP)70的肠癌细胞瘤,研究其抗肿瘤治疗作用。方法以先期实验制备的膜表达HSP70肠癌细胞株CT26。扩增后以本研究组早先研制的跨膜型SEA蛋白转染法锚定肠癌细胞,灭活并制备双重修饰的肠癌细胞瘤。观察瘤在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刺激效应;在BALB/c小鼠结直肠癌移植模型中观察瘤的抗癌治疗作用:瘤体生长抑制和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并同时检测实验鼠的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均证明瘤细胞的双重修饰:SEA锚定,HSPT0表达并结合在瘤细胞膜表面。比较对照。SEA锚定或膜表达HSPT0的单一修饰瘤均显示出较高的鼠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效应;较强的瘤体生长抑制。并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而SEA锚定的膜表达HSP70的双重修饰瘤比单一修饰瘤,有着更高的淋巴增殖刺激效应,更强的瘤体生长抑制作用,并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结论成功研制了超抗原SEA锚定的膜表达HSPT0的肠癌细胞瘤,此双重修饰瘤对结直肠癌荷瘤小鼠有更强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超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热休克蛋白70 结肠肿瘤 瘤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