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度流行区,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接近10%[1],而HBsAg阳性是造成血液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街头(流动献血车或献血屋)无偿献血已占相当份额.为减少因HBsAg阳性导致的血液报废,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简称金标)已被广泛用于献血前HBsAg检测.由于街头采血工作的特殊性,应尽可能缩短献血者等候时间,为此笔者以100例HBsAg酶标试剂(ELISA)检测阳性标本作参照,测定不同时间段金标试剂HBsAg阳性检出率,以确定HBsAg金标法检测的最适显色时间.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最适显色时间 献血现场 金标法 抗原检测
  • 简介:为研究预冻温度和冷冻干燥机(冻干机)搁板温度对红细胞冻干保存后回收率的影响,采用主要成分为7%二甲亚砜和4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缓冲液作为保护液,在不同预冻温度或搁板温度下进行红细胞的冻干保存.首先将新鲜血液离心、洗涤和平衡以制备浓集红细胞,然后将浓集红细胞和保护液按1:3混匀制备红细胞悬液,在不同温度(-20,-35,-45,-80或-196℃)下预冻后移入冻干机(搁板温度设为-35℃,抽真空压力为200mbar)内进行真空干燥.为研究冻干机搁板温度对冻干红细胞的影响,将上述红细胞悬液先在-80℃下预冻后移入冻干机,在不同的搁板温度(-20,-25,-30,-35,-40或-45℃)下抽真空干燥,冻干结束后用37℃的再水化液快速水化.结果表明:在不同预冻温度下,冻干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回收率均在85%和75%以上,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196℃组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当搁板温度等于或高于-25℃时,样品无法冻干;当搁板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随着搁板温度的降低,冻干时间相应延长.再水化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均在90%以上,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当洗涤至等渗时,4组血红蛋白回收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本冻干体系只有当预冻温度在-20℃至-80℃,冻干机的搁板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冻干效果较好,同时预冻温度也不是越低越好.

  • 标签: 红细胞 预冻温度 搁板温度 固化温度 冷冻干燥保存
  • 简介:目的:克服温度对氧化锌软膏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军规法(九一版)中“加和硫酸液(0.5mol/L)5ml”项后“水溶微温”来消除不同室温下测得氧化锌软膏的差异。结果:该方法回收率为99.76%,RDS为0.25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适于药检。

  • 标签: 氧化锌 软膏 含量测定 温度 制剂 药品检验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在不同温度、浸渍时间和放置时间条件下对尿液中pH、尿蛋白(PRO)、尿糖(GLU)、尿胆红素(BIL)、尿潜血(BLD)及尿酮体(KET)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使用拜耳公司生产的泰利持-100尿液分析仪和亚森公司生产的FA-150尿液自动化分析仪。高尔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10C和FA10专用试剂带。收集体检人员尿液,加入已知浓度的PRO、GLU、BIL、BLD和KET,高压灭菌,氯仿防腐,配制成标准尿液,分装清洁容器,低温保存备用,测定并计算x±sD值。人为控制温度、浸渍时间和放置时间,分组测定。结果温度对6项测试结果均有影响。p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它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20℃时测试接近于靶值。30℃时BLD和KET升高显著。浸渍时间对结果影响主要表现在GLU、PRO和BLD三项,时间越长,结果越高,差异明显。尿液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同样表现在GLU、PRO和BLD三项,GLU在3h后消失,PRO和BLD由2h前++增加到8h+++,pH变化与PRO有关,同一试剂带在不同仪器和同一仪器用不同试剂带测量,结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温度、浸渍时间和放置时间对尿液分析结果影响显著,特别是温度对6个测试项目均有影响,浸渍时问对PRO、GLU和BLD影响明显。尽管各实验室条件不尽相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但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仍是决定因索。只要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检验人员质量意识和技术操作水平,控制好实验室温度,严格按操作规程认真操作。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和实验误差是可以克服的。

  • 标签: 时间 温度 尿液 影响因素
  • 简介:为了研究血液中ATP含量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并建立数学模型,以ATP含量作为血液质量的评判指标,对4-32℃区间不同保存温度条件下血液的质量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系列经验数据.结果表明:假设ATP的浓度y=f(d,t,s)是时间d、温度t和起始浓度s的连续函数,利用数理统计中的线性回归理论对模型加以拟合,得到了ATP浓度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一般数学物理方程,根据方程推算在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和32℃温度下,以CPDA-1保存的全血分别可以有效保存35、35、29、22、18、18、13、8、7、6、6、5、4、4和3天.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保存温度变化时血液质量变化的一般性规律,为准确判断变温血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血液保存 ATP 线性回归 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