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对软组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本院在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软组织检查需要患者。将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软组织,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的影像检查。通过对2组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及检查时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价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影响。结果:在信噪比、对比度以及边缘锐利度方面,实验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诊断的准确性上,实验组的准确率高达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核磁共振的检查时间25.3±5.2分钟相对较长,但实验组患者报告的不适感5%低于对照组,且核磁共振无辐射损伤报告(P<0.05)。结论: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软组织,显示了优良的图像质量,高诊断准确率以及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软组织成像 图像质量 诊断准确率 安全性
  • 简介:超声弹性成像的概念在1991年由Ophir等[1]提出,经过10余年的研究已发展到临床应用阶段,并成为近年来医学超声成像领域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研究应用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touchtissuequantification,VTQ)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弹性成像,

  • 标签: 临床应用 组织成像 肿瘤诊断 量化 触诊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IQ)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至7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60例共60个乳腺肿块。所有肿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首先对所有患者行乳腺常规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肿块大小、边界、部位、回声、内部血供等,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然后应用VTIQ技术测量病灶内部横向剪切波速度(SWV)。以BI-RADS分类≥4类为乳腺恶性肿块诊断标准,BI-RADS〈4为乳腺良性肿块诊断标准。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BI-RADS分类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采用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的SWV值差异。绘制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操作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结果60个乳腺肿块包括乳腺恶性病灶18个,均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良性病灶42个,包括纤维腺瘤21个,腺病16个,腺病伴导管扩张2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个,良性分叶状肿瘤1个,乳头状瘤1个。BI-RADS分类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88.8%、59.5%、68.3%、48.5%、92.6%、0.48。乳腺恶性肿块平均SWV值高于乳腺良性肿块平均SWV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5±1.59)m/svs(2.28±0.64)m/s,t=9.14,P〈0.001)。ROC曲线显示,VTIQ技术测得的SWV值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阈值为4.20m/s,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94.4%、66.6%、75.0%、54.8%、96.5%、0.61。结论与BI-RADS分类比较,VTIQ技术能明显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乳腺疾病 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DTI)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谱多普勒技术分别测定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然后进入DTI条件,测定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结果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低;与频谱多普勒检测三尖瓣口充盈参数法相比,DTI法在ASD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对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更高,而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两者无差别.结论DTI在早期检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方面较频谱多普勒具有优越性,其不但能早期预测病情变化,且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变化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性高血压 右心室功能 房间隔缺损 重度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摘要: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此类疾病病情轻重程度变化很大,可以是轻度浅表局限性感染,也可以是威胁生命的深部坏死性软组织感染。SSTI 目前临床命名较为混乱,预后不一,治疗方法各异,涉及学科众多,轻者仅需简单的皮肤消毒即可自愈,重者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治疗上需反复多次清创引流,甚至截肢治疗。

  • 标签: 皮肤 软组织 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皮肤组织病理制片过程中的实践体会的分享,皮肤病理是皮肤科的重要组成,没有高质量的皮肤病理切片和染色,就难以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皮肤组织的特殊结构导致皮肤病理制片是病理制片中的一大难题,皮肤组织大致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等复杂结构。高质量的皮肤病理切片要经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多个步骤环环相扣而制成,每个步骤的具体技术要领如下:

  • 标签: 皮肤组织 病理制片 实践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P,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纤维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表达的特点及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RT-PCR方法检测SP对肉芽组织纤维细胞bF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FGF蛋白表达情况,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0-7mol/L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bFGF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3、6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h后可检测到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24h达高峰,48h后逐渐回落.SP在10-9~10-5mol/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bFGFmRNA表达,在10-8~10-5mol/L范围可诱导bFGF蛋白的表达,均在10-7mol/L剂量点达到峰值(P<0.01).结论SP可诱导肉芽组织纤维细胞bF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特点,在SP调控创伤愈合的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P物质 肉芽组织 成纤维细胞bFGF 表达 调控作用 创伤愈合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皮肤溃疡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与糖尿病病程、病情关系密切。目前对于糖尿病皮肤溃疡.临床上常规治疗为控制感染、血管重建、减压治疗和清创术。但是,常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显现出其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治疗有了新的选择。

  • 标签: 糖尿病皮肤溃疡 皮肤治疗 组织工程化 常规治疗 社会老龄化 常见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CFH)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为CFH患者的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观察CFH的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情况。结果CFH病灶均为单发,超声表现为类圆形肿块24例(24/31,77.42%),不规则形肿块7例(7/31,22.58%);肿块位于皮肤层7例(7/31,22.58%),同时累及皮肤层及皮下层24例(24/31,77.42%);最大径≤15mm者29例(29/31,93.55%),最大径〉15mm者2例(2/31,6.45%);均无包膜(31/31,100%);边界清楚25例(25/31,80.65%),边界不清6例(6/31,19.35%);呈低回声或弱回声30例(30/31,96.77%),呈稍强回声1例(1/31,3.23%);回声均匀28例(28/31,90.32%),回声不均3例(3/31,9.68%)。2例(2/31,6.45%)病灶内可见钙化;1例(1/31,3.23%)病灶内可见液化;探头加压时,1例(1/31,3.23%)病灶稍发生形变。病灶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为0级26例(26/31,83.87%),1级2例(2/31,6.45%),2级1例(1/31,3.23%),3级2例(2/31,6.45%)。结论CFH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变多为单发、最大径≤15mm的低弱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多回声均匀,血流信号多不丰富,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CFH。

  • 标签: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治疗皮肤组织缺损及辅助治疗皮肤组织缺损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组织工程学是以细胞生物学、工程学和材料学相结合,在体外或体内构建组织或器官替代物,用于修复、维持或改善机体形态和功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1]。组织工程皮肤为急性或慢性皮肤损伤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理念。然而,目前的皮肤替代物仅仅是结构的模仿,且存在构建时间长、修复有限、无皮肤附件及瘢痕形成等缺陷。

  • 标签: 皮肤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学 皮肤替代物 组织工程皮肤 细胞生物学 体内构建
  • 简介:目的寻求修复面中部瘢痕的新方法。方法15例面中部瘢痕患者于Ⅰ期手术时,在其颌面、颈、耳后部皮肤组织下并联埋置2个扩张器,待扩张至有足够的“额外”皮肤组织后,施行Ⅱ期手术,旋转并推进扩张皮瓣以修复面中部瘢痕。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相对隐蔽,修复部位皮肤颜色、质地等符合要求,面部外观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颌面、颈、耳后部皮肤组织并联扩张术是一种修复面中部瘢痕的较好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瘢痕 面部 扩张术 外科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XN)在扩张皮肤组织与止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行额部扩张器取出术的患者13例,收集患者额部扩张器张力最大点(扩张组)以及颞部行附加切VI处(对照组)的全层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检测TXN蛋白在扩张皮肤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为进一步研究TXN在组织扩张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硫氧还蛋白 组织扩张机械应力
  • 简介:背景:目前已有应用蚕丝蛋白、结缔细胞、生物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传感器制成的生物人造皮,以及非生物人造皮,应用于临床试验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它们与真正皮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猪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取20只SD大鼠,建立背部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皮肤缺损处植入人表皮干细胞-猪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皮肤,对照组植入猪脱细胞真皮。植入后4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实验组创面愈合良好,皮肤弹性佳;对照组移植区域呈现瘢痕愈合,触之质地偏硬;②组织学观察:两组在镜下均可见良好的表皮和真皮结构,表皮可明显区分为基底层、棘层和角化不全的角质层,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可见较多纤维结缔组织;③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实验组愈合创面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型抗原呈现阳性,对照组愈合创面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型抗原呈阴性;④结果表明:人表皮干细胞/猪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动物全层皮肤缺损,可有效抑制瘢痕形成及挛缩。

  • 标签: 皮肤移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皮肤缺损
  • 简介:目的通过8种不同皮瓣的临床应用,总结足跟部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了游离足背皮瓣、游离背阔肌皮瓣、游离肩胛皮瓣、桥式胫后动脉岛状皮瓣、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或桥式携带肩胛皮瓣、胫后动脉岛状皮瓣、胫后动脉皮支岛状皮瓣、跖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对足跟部皮肤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应用。结果95块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组织缺损,成活93块,成功率为97.9%。随访1-15年,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皮瓣移植的方法,才能使足跟部皮肤组织缺损得到有效的修复。

  • 标签: 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 皮瓣移植 足跟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器扩张皮肤组织治疗瘢痕性秃发的效果。方法对12例瘢痕性秃发患者,Ⅰ期在邻近瘢痕的部位埋置1~3个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Ⅱ期行扩张皮瓣滑行、旋转修复创面。结果12例患者顺利完成二期手术,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8例获0.5~1年随访,头发虽较稀疏,但生长良好。结论应用皮肤组织扩张器修复瘢痕性秃发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扩张器 修复 秃发 瘢痕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形技术治疗颜面皮肤组织急诊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之间本院收治的70例颜面皮肤组织急诊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单双号分发法将这7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采用全层缝合治疗的常规组35例以及采用整形技术治疗的研究组35例,并设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测评临床治疗效果得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4.29%(P<0.05);测评心理健康状况得出,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指标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颜面皮肤组织急诊外伤患者来说,应采用整形技术治疗,这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整形技术 颜面皮肤软组织急诊外伤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