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妇产科腹部纵切口和横切口的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情况,浅析两种腹部切口的优劣。方法对患有腹部肿瘤疾病,且接受了腹部切开手术的30名患者的资料以及术后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具体而言,下腹壁纵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86%,伤口化脓率为14%。下腹壁横切口组伤口愈合的优良率约为79%,伤口化脓率为21%。两种切口的选择方式与切口愈合程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腹壁纵切口解剖与下腹壁横切口两种解剖方式各有其解剖学特点,在通常情况下,下腹壁纵切口较为常见,且比横切方式在切口愈合方面更为理想,在临床上应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手术切口 解剖学 特点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环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治疗的106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采取环乳晕切口肿物切除术治疗,作为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腋窝隐匿切口肿物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瘢痕宽度及瘢痕高度,根据切口I期愈合率、乳房形态满意率、皮下积液发生率、病灶感觉异常率,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瘢痕宽度及瘢痕高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I期愈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乳房形态满意率、皮下积液发生率、病灶感觉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乳房形态影响小,并发症发生少,治疗效果与美容效果相一致;但环乳晕切口切除术的创伤性更小,愈合质量好,比腋窝隐匿切口切除术更具有临床可行性.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环乳晕切口;腋窝隐匿切口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04-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大小及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2011年7—12月拟行TKA患者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情况,按入院时间顺序前40膝纳入微创切口组,后80膝纳入传统切口组。微创切口组采用微创髌旁内侧切口,传统切口组采用传统膝前正中切口。记录患者术前相关信息,包括体质量、身高、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术中患者止血带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切口下极距胫骨结节上缘距离、切口上极距髌骨上缘距离。分别于术后6周、6个月、1年和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测量患者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面积、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切口长度、切口位置与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及其转归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微创切口组有38例39膝,传统切口组有73例78膝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性别例数、患膝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术后均出现了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但微创切口组患者的触觉和痛觉障碍面积在各随访时间点均小于传统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KA术中对膝前皮神经的切断可造成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与传统切口相比,微创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面积更小,恢复速度更快。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觉障碍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手术和透明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白内障的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治疗组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散光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角膜散光程度、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在实施超声乳化吸附、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时,采用角巩膜切口手术效果更明显,不仅能有效的发散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 标签: 白内障 角巩膜缘切口 透明角膜缘切口
  • 简介:目的评估运用切除疝囊、组织分离、结合腹腔镜的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采用单纯开放手术及杂交技术治疗的巨大腹壁切口疝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动减容患者除外)。对比二种手术方法手术难度、安全性、并发症、术后恢复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二种手术方法的时间接近。杂交组切口长度(8±4)cm明显小于开放组(15±5)cm。开放组和杂交组住院时间相当。术后随访6~48个月。二组并发症比较,开放组的浆液肿10例高于杂交组4例,均无术后死亡。开放组术后复发1例,杂交组无复发;复发患者均于术后2年内再次接受杂交技术治疗并治愈。结论应用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较开放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腹部 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病人在手术做完后切口感染是很常见的一件事。但是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切口的感染不仅会让患者难受和痛苦,而且会影响病人伤口的康复。切口感染会延长病人的康复时间,医疗费用也会增加。这是医生和病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情况。病人手术切口的感染,有时候也会引起一些医疗上的矛盾与纠纷。那么具体是哪些因素引起了手术切口感染,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避免手术切口的感染,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

  • 标签: 手术切口 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55-01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心理应激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均以及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术后心理应激,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 心理应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78-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普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8.7%)。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医护人员卫生意识更强且手术中无菌操作更为严格的护理干预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普外科切口感染情况,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生牙患者采取小切口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阻生牙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进行传统切口拔除术,对观察组进行小切口拔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率、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阻生牙患者采取小切口拔除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减少出血率、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阻生牙 小切口拔除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拔除术治疗阻生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52例阻生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切口拔除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拔除术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5±4.5)min,术后出血率为3.85%,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1.5±8.5)min,术后出血率为15.38%,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阻生牙患者采用小切口拔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创伤性小和出血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常见急性疾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易破溃后形成肛瘘,脓肿严重的容易引起败血症中毒症状,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旦形成,应立即早期切开,以减轻局部张力,阻断其扩散和向四周蔓延。不正确的切口及处理,对患者不仅延误病情而且时常造成二次手术,因此我们探讨肛门周围脓肿手术治疗正确切口选择方法及术中和术后应该注意几个方面问题。方法依据脓肿部位不同对23例确诊为肛周脓肿病例采用弧形切口、纵型(放射状)切口、梭型切口、对口引流、其它切开引流挂线等不同的切口手术方式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病例中一次性治愈22例,占比95.7%,复发及2次手术1例,占比4.3%,总有效率100℅。结论肛周脓肿手术切口选择非常重要,正确的切口选择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切口选择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