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般幼儿患者在就诊时还不知道要如何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经常情况下还会对医生的治疗工作进行反抗,紧急情况下没有能力自我施救或者是向医护人员求救。对于幼儿患者,医护人员更要耐心细心,尽职尽责,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可以有效避免这类试过的发生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发生 问题 管理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是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超乎意料、预先未计划到的、超乎期望的事件。具体来说,护理不良事件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比如用药不当,误吸等。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也主要分析了造成儿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另外,随着社会群体对医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护理要求的不断的提高,从而对患者的医疗条件及护理技术也有了相对严格的要求,这就促使对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防范于未然。

  • 标签: 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根据医院风险管理制度上报的不良事件100例,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寻找出对策。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跌倒、坠床、药物不良反应等,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的为跌倒、坠床,另外不良事件发生的年龄段主要为小于三岁的患儿。结论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积极做好防护工作,增加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儿科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月的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一共5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取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和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发生原因 护理干预 预防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状况与危害,从而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化与合理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儿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资料。结果5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在1个月--1岁之间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然而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用药产生不良反应情况也不断减少。在儿科用药中有六类药物可引起患儿不良反应。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85.5%患儿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途径。结论上述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应规范儿科用药,完善用药控制体系,注重检测不良反应发生,从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儿科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我院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做出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本院自2014年到2015年的所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案例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药物品种、药物费用和用药频度的对比,来比较它们各自的功效及负面影响。结果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改进和分析,我们看到不良反应在减少,并逐渐建立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信心。结论我院对注射剂的应用较为谨慎和合理,且严谨地遵照规范。今后将继续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监督工作,对它的每一个使用环节都做到有理有据,严格把关。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使用现状 不良反应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特点以及相应的规律。方法对我院近两年之内出现青霉素抗生素不良反应事件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其特点以及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内我院共出现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事件230例,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共有八种,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肤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呼吸系统症状等,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为皮肤以及其附件损伤。在多种用药方式中,通过口服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如果在疾病的治疗中需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那么应该在使用之前对患者的过敏史以及疾病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根据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在保证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率。

  • 标签: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特点以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