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MRI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比较对象选择于2021.6~2022.6就诊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患者均施以MRI、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与CT诊断比较,MRI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P<0.05);与CT诊断比较,MRI诊断阳性征象(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化、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检出率明显较高,而钙化和椎间盘积气检出率则较低(P<0.05);与CT诊断比较,MRI诊断图像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MRI诊断比CT诊断价值更高,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阳性征象检出率,图像质量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CT;诊断
  • 作者: 杨茂,刘家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14
  • 出处:《药店周刊》2022年第8期
  • 机构:六盘水市首钢水钢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检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共计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间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应的质量控制分析最终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的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有所提升,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血细胞检验是当前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手术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内容。因此,在进行临床血细胞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降低血细胞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质量,为患者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 作者: 郑云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9卷第9期
  • 机构: 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诊断肠梗阻症状期间分别予以X线、螺旋CT进行检测对其诊断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临床诊治患者52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研究起始时间为2021年6月开始,拟定临床研究计划,并依照其计划收集相关分析数据,直至2022年6月截止,将研究选取案例以检查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予以CT、X线等方式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肠梗阻症状诊断准确率、影像学清晰程度。结果:经研究,两组患者症状诊断准确率比较,患者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6.15%),显著高于X线症状诊断准确率(75.00%),经研究,患者X线诊断期间成像较为清晰的例数为(40)例,占比为(76.92%),比较螺旋CT诊断期间成像较为清晰的例数为(48)例,占比为(92.30%),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诊断肠梗阻症状期间予以螺旋CT检查,准确率较高,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其误诊率、漏诊率等,能够以此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帮助患者进行制定治疗策略,帮助其尽早恢复健康,临床应用价值极为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肠梗阻;X线;螺旋CT;效果研究
  • 作者: 黄永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采取基础检验方法(血常规)区分不同贫血类型,探究其优势和价值。方法:选取时间为2020年04月-2021年07月,根据贫血类型分组,对比组(缺铁性贫血,50例)和试验组(地中海贫血,50例),均采取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检查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的RBC指标更高,其RBC/MCV、MCH更低,其RDW、MCV更高,其Hb更低(t=20.435/6.297/4.938/10.624/3.968/10.199,P<0.05)。结论:缺铁性、地中海贫血在血常规上差异较大,且血常规速率较快、准确率较高,其应用优势相对较高。

  • 标签: 贫血;诊断;误诊;血常规;优势
  • 简介:目的:分析和比较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早期诊断中MRI诊断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7~2022.7在我院实施诊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MRI和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CT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MRI诊断明显较高(P<0.05);与CT诊断比较,额叶、枕叶、脑干、基底节区、颞叶、小脑部位急性脑梗死检出率MRI诊断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早期诊断中MRI诊断比CT诊断价值较高,不但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同时可有效判断病灶部位,建议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MRI;CT;早期诊断
  • 作者: 田媛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6-08
  • 出处:《当代介入医学》2021年 第9期
  • 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2019.10~2020.10,抽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患者血样进行血液细胞检查,分析并对比不同样本量、不同抗凝剂、不同静置时间的检查结果。结果:样本量2ml时的检查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样本量1ml(P<0.05)。抗凝剂1:10000时的检查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抗凝剂1:15000(P<0.05)。静置6h时的PLT水平与静置3h比较无差异(P>0.05),静置6h、静置3h的PLT水平大于静置30min(P<0.05);静置6h、静置3h、静置30min的WBC、RBC、HGB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明确血液细胞检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可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血液细胞检验;抗凝剂;样本量;静置时间
  • 作者: 钟毓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9-17
  • 出处:《系统医学》2021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合江县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四川合江646200
  • 简介:目的:评估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应用在肝衰竭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60例肝衰竭患者(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评价组间检验结果[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观察组不同病情者检验情况。结果:(1)观察组IgM(8.19±1.41)g/L、IgA(10.71±1.78)g/L、IgG(26.28±2.51)g/L均高于对照组(1.42±0.33)g/L、(2.80±0.68)g/L、(10.91±1.71)g/L,P<0.05;(2)随着病情进展,肝衰竭患者IgM、IgA、IgG水平逐渐提升,P<0.05。结论:对肝衰竭患者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有效评估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肝衰竭
  • 作者: 辛天虹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7-22
  • 出处:《医药卫生》2022年6月
  • 机构:安新县医院检验科,河北 安新071600
  • 简介:目的:在对血糖进行临床检验的研究过程中,探究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的检测结果。方法: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血糖检测的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80例,之后通过患者入院后所选择的不同检测方式将所有样本量分成了两组,4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生化仪进行检测,另外一组研究组实施快速血糖仪检测;待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统计评估,并根据所得数据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在统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过程中,同时对比了干预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以及检测时间。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在统计评估各组之间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的实际情况后得出,两组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又对各组的检测时间进行了数据整理与评估后得出,研究组的检测时间比常规组要短很多(P<0.05);最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汇总评估得出,研究组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的临床效果更好。结论:本文通过对血糖检测患者采取了不同方式进行检测后,利用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评估后得出,采取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能够缩短检测所需时间,可显著提升检测效率。

  • 标签: 血糖检验;快速血糖仪;常规生化仪
  • 作者: 谢婷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3期 
  • 机构: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贵州六盘水553300
  • 简介:目的:探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与经阴道联合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对这9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与经阴道联合检查,对根据数字表法将这90例患者分别分为每组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与经阴道联合检查,对照组则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检查。在进行检查干预后,再对比分析这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鉴别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4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4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卡方值检测,观察组的子宫肌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的子宫肌瘤检出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与经阴道联合检查较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检查对诊断子宫肌瘤患者的检出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早期检查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经阴道;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 作者: 黄荣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8-16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 545900
  • 简介:目的:综合分析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采取B超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共115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8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所有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以病理组织学作为金标准,分析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115例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100例阳性(占86.96%,100/115),15例阴性(占13.04%,15/115)。B超检查显示:115例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98例阳性(占85.22%,98/115),17例阴性(占14.78%,17/115)。B超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86.67%、94.78%、13.33%、4.00%、97.96%、76.47%,B超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B超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流丰富所占比、回声不均匀所占比、直径大于8mm所占比明显高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0.05),B超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回声均匀所占比低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0.05)。结论: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采取B超诊断的价值显著。

  • 标签: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B超诊断;临床价值
  • 简介:艾滋病主要是因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会继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多重感染。HIV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静脉吸毒等途径进行传播,艾滋病可以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使患者反复的发生感染性疾病,目前,对于艾滋病来说,均无疫苗预防,无特效药物解决该疾病,只能够根据不同的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命,提升其生活质量,对HIV的感染程度进行控制,这也是临床中艾滋病的主要研究重点。而想要控制艾滋病的病情进展速度,最重要的是做好及时检验,目前现有的检验方法较多,目前应用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 标签: 艾滋病;检验技术
  • 作者: 文跃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四川福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苍溪福昌中医疼痛医院,四川省广元市628400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杆菌采用痰涂片荧光金胺O法检查的具体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结核杆菌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均进行痰涂片荧光金胺O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查,收集相关数据,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经统计,痰涂片荧光金胺O法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检查阳性率,且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抗酸染色法,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杆菌检查过程中采用痰涂片荧光金胺O法的检验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确保治疗有效性,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结核杆菌;痰涂片荧光金胺O法;诊断效能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根据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阳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阴性率等与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阳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临床价值
  • 作者: 陈宁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分析在无痛胃肠镜诊疗中不同比例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各40例。对照组无痛胃肠镜检查前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麻醉用量比为10mg:1mg,观察1组无痛胃肠镜检查前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麻醉用量比为10 mg:2mg,观察2组无痛胃肠镜检查前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麻醉用量比为10mg:4 mg。观察三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检查时间、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在麻醉后2min的MAP值均低于诱导前(P<0.05),三组间在诱导前、麻醉后2min和检查时的HR和MAP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1组离院时间和诱导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P<0.05);观察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P<0.05)。结论:10mg:2 mg的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能够有效地缩短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和离院时间,维持患者心血管和呼吸的稳定,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 标签: 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比例;无痛胃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