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临床相关情况。方法将2015年-2017年收治的川崎病的患儿11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35例,对患儿的基本资料,治疗情况,冠状动脉损害患儿与无冠状动脉损害患儿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损害与无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年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发热时间,Na+,ALB,PLT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丙种球蛋白敏感型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几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发热时间长,血清白蛋白及血钠水平下降,血小板增加是引发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同时患儿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提高晶体,避免患儿损害严重。

  • 标签: 川崎病 并发冠状动脉损害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5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5d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5d治疗、按时用药、定期复查、饮食及遵医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老年冠心病 心功能水平 护理依从性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患者围手术期肌钙蛋白Ⅰ(TroponinⅠ,TnI)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共入选235例术前TnI正常的择期PCI患者,根据其术后第1天晨血TnI水平分为术后TnI值正常组、术后TnI超过正常值上限但小于5倍组和术后TnI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组共3组。对各组的基线资料、冠脉病变特点等进行比较,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围手术期TnI升高的重要预测因素。结果:235例择期PCI患者中.术后TnI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组患者占34.9%,TnI超过正常值上限但小于5倍组占31.1%,3组患者间的冠脉病变特点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多枚支架植入和病变类型(B/C型)是PCI围手术期相关心肌损伤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年龄、多枚支架植入和复杂病变类型是预测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的因素。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肌钙蛋白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200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满意水平;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知识的了解程度、术中配合度和手术耗时;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症状积分、心功能水平;造影剂肾病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知识的了解程度、术中配合度和手术耗时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症状积分、心功能水平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症状积分、心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造影剂肾病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和提高配合度,改善心理状态和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剖开取大隐静脉后下肢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采用常规取大隐静脉行不停跳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术后下肢切口的愈合情况,结痂时间,血肿、感觉麻木、伤口水泡、伤口渗液、伤口裂开等发生例数。结果单侧下肢取大隐静脉60例,双侧下肢取大隐静脉25例,大隐静脉平均采集时间(15.50±3.70)min,大隐静脉平均采集长度(37.00±12.50)cm。平均结痂时间(5.16±2.31)d,下肢血肿1例、伤口水泡10例,伤口渗液5例,感觉麻木49例、伤口感染0例、伤口裂开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患者。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经过有效的医疗干预及护理措施均愈合。结论正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CABG患者大隐静脉下肢切口的愈合情况,降低伤口并发症,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 标签: 搭桥 大隐静脉 下肢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一例急诊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狭窄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绕行患者做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全面精细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实施。结果此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结合护理干预,使其得以康复,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冠脉介入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治疗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可减少患者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在争取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标签: 冠脉造影 支架 介入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总结了219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PCI术后护理经验,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208例在CCU监护1天,8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在CCU监护2天,3例术后发生心包填塞在CCU监护3天,病情稳定后顺利转入心内科病房。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术后在CCU进行严密监测、细致病情观察和高质量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在CCU的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冠状动脉 慢性闭塞 PCI 护理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目前发生在我国中老年人身上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它能够利用微小创口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冠心病形成病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指征,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及远景展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临床治疗进展
  • 简介:1病例报告男,40日龄.因声嘶、咳嗽10d入院.查体:T37℃,咽充血,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HR13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及杂音.余腹部、四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相符.ECG示:(1)窦性心动过速;(2)异常Q波(I,avl,V5);(3)ST改变(I,avl,V5),未排除急性前侧壁、高侧壁心肌损伤(图1).胸片:双肺纹理稍粗,未及明确实质变,双肋膈角尚清,心影扩大,心影左缘已达左侧胸壁.心肌酶学检查:肌钙蛋白增高(2.56ng/ml),肌酸激酶84U/L,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35.1U/L).

  • 标签: 冠状血管畸形/超声检查 肺动脉/超声检查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超声显像诊断 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 婴儿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此类手术病患,随机分组后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强化了整体护理的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达到92%,对照组仅为76%。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需强调护理的整体性,可显著控制术后并发症,提升安全性。

  • 标签: 支架植入 整体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即刻疗效受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择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CT检查以及采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2例。以是否发生钙化划分为中重度钙化组(n=24)和无钙化组(n=18)。钙化组予以针对性治疗,对两组实施PCI前后的临床以及影像学指标对比。结果(1)两组术前冠脉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指标中,除病变长度、管腔面积和重构指数组间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剩余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2)两组术后冠脉CT以及手术操作特点指标中,除并发症、预扩张、直径和支架数、球囊直径以及最大预扩张压力指标组间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剩余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将冠脉CT作为引导,针对性的予以非顺应性高压球囊后扩张以及充分预扩张手段干预,针对中重度钙化者而言,PCI术后即刻管腔获得仍然会受到影响,但是最终的管腔面积还是较为理想的。

  • 标签: 冠状动脉钙化 介入治疗 即刻疗效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病变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伴随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世界范围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多。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如果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处理,病情会出现明显进展,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死亡,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当中,临界病变斑块对患者病情进展有重要影响,临床应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介入治疗的方法等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临界病变斑块 进展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冠心病优质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一T异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4例患者,患者均符合心电图ST一T异常标准,其中伴随明显心绞痛情况的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无明显心绞痛情况的患者52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观察组有40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照组有15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结论心电图ST一T异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唯一标准,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心电图 ST一T异常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exercisetesting,TET)在诊断女性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02年11月在本院作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iography,CAG)并同时行TET检查的104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TET检查采用日本国立心血管疾病中心(NCVC)制定的方案,评价指标包括ST段压低程度、运动后3min收缩期血压(SBP)与运动高峰时SBP比值[SBP比(3')]和是否发生心绞痛(anginapectoris,AP).结果:单用ST段压低作为诊断指标,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2%;ST段压低结合SBP比(3')时,其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89.6%;ST段压低结合AP作为诊断指标,其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95.8%.结论:ST段压低与SBP比(3')及AP的综合评估可提高TET对女性CAD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诊断 女性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阴性93例,冠脉造影阳性12例、阴性8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3例,冠脉造影阳性47例、阴性16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83.5%、79.7%、82.1%。冠脉病变支数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具有一定联系,冠脉狭窄程度与平板运动中ST段改变运动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有关。结论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疾病检查,可促使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于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取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保守用药,研究组给予PCI,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研究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1年后生存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2.5%、再发心绞痛15.0%、心源性死亡2.5%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40.0%、7.5%和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PCI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促进患者身体恢复以此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 保守药物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收治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介入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