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37例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监测与护理经验的总结归纳。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0月37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抢救过程进行总结。结果37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实施CPR后,复苏成功25例(67.56%),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呼吸和意识,触及颈动脉搏动,血压持续上升>12h,患者恢复自主呼吸>12h,面色(口唇)由青紫(发苷)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出现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眼球与手指能活动。结论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观察病情有预见性,而且思维敏捷,应急能力强,迅速准确判断,抓住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并在复苏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救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探究心肺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心脏骤停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心肺复苏护理,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脑缺血缺氧时间以及心肺复苏后呼吸机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心肺复苏比较,心肺复苏护理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缩短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肺脑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护理 心脏骤停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种通气方法对于急诊病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份接收的270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一组90例;甲组进行普通气管插管,乙组使用球囊气管插管,丙组使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比较三组患者恢复心搏、呼吸、血压和意识各自所需的时长,同时比较各组血气水平的恢复情况。结果乙、丙组患者在心搏、呼吸、血压、意识以及血气水平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球囊气管插管以及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配合气管插管的方法对急诊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效果明显,可快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机体功能。

  • 标签: 急诊病人 通气方式 急诊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应用效果的比较。方法80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心肺复苏护理,研究组实施心肺复苏护理。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护理和心肺复苏护理对心搏骤停患者均有临床价值,心肺复苏护理价值更高。

  • 标签: 心肺脑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护理 心搏骤停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和徒手心肺复苏应用在急诊科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8例,均无心肺复苏的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予以心肺复苏机,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统计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的比较。结果研究中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心肺复苏机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徒手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态,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率及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不同通气方式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间60例急性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30)、联合组(n=30),传统组患者进行传统气管插管通气治疗,联合组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治疗,对比不同通气方式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传统组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气道开放、心跳恢复、意识恢复、呼吸恢复时间及治疗后3h二氧化碳分压较传统组明显降低,氧分压较传统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治疗可达到良好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肺复苏 通气方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为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提供更多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的患者27例,收集整理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过程,观察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27例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在及时的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后,21例抢救成功,挽救了生命,成功率达78%。结论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抢救的关键一步,应做好心脏复苏的护理工作。有利于心脏复苏抢救的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的质量。

  • 标签: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P<0.05)。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 标签: 急救 心肺复苏 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方式的心肺复苏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施以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与非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对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正常呼吸恢复时间、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后通气时间与正常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比对照组,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能够快速让患者通气,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有效提升心肺复苏治疗成功率,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肺复苏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急性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应用冰袋进行常规降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经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MBI和N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后,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心肺复苏 血流动力学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对心肺复苏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治疗患者50例,依据患者的最终生存情况分为两组,其中39例患者生存,作为存活组,11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0min、5min、10min、20min、3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0minPETCO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5min、10min、20min、30minPETCO2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的治疗结果与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氧化碳分压可作为预测心肺复苏治疗结果的依据,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氧化碳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苏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共46例,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体温保护护理。比较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保护护理可显著缩短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改善其体温、心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复苏 完全清醒时间 体温 心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选取经CPR成功并存活≥12h的CA患者30例,测定外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以及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按hs-CRP、PCT结果分为hs-CRP、PCT实验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hs-CRP、PCT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观察两组患者的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与未出现NTIS进行累积生存率。结果实验结束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出hs-CRP实验组患者的TT3、FT3、TSH均低于hs-CRP对照组患者,但TT4、FT4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实验组患者的TT3、FT3、TT4、FT4、TSH与PCT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T3、FT3、TSH与hs-CRP均是呈现出负相关,与PCT并无相关。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那就是CA患者CPR成功后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出现明显的降低,并且炎症反应越严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的越明显。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麻醉复苏室中妇产科全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医院妇产科进行全麻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45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麻醉复苏室所待的时间短,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复苏室中妇产科全麻患者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所待的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妇产科 全麻手术 术后观察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均为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行全麻手术治疗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均麻醉复苏期血气待查,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一次穿刺成功率、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92%、护理满意度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81.1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麻醉复苏期血气分析中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并缓解疼痛程度,利于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改善护患关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模式 血气分析 疼痛程度 穿刺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肺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所有冠心病患者中自由抽选出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患者根据抽签结果加入对照组(45例)或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添加心肺康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的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及AT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VE/VCO2斜率高于观察组患者,且SF-36评分提升程度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以上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心肺康复治疗可巩固治疗效果,恢复患者心肺功能,临床可加大使用力度。

  • 标签: 心肺康复 冠心病 心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择71例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5),分别行心脏康复治疗+常规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在LVESV、LVESD、LVEDD、LVEF、LVEDV方面,两组数据于治疗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心脏康复组的LVEDV、LVESV、LVEF水平均显著增加,且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VCmax、FVC、FEVl方面,心脏康复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VV的变化方面,心脏康复组不仅高于治疗前,还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治疗对其心肺功能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肺功能 心脏康复治疗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2月-2016年11月为时间段,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心肺功能。结果对比心功能分级,治疗后Ⅰ、Ⅱ级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6MWT、BNP水平,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比心肺运动试验各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治疗 心力衰竭 运动心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手术麻醉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常规护理60例作为对照组,预见性护理干预60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5.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患者 麻醉复苏 预见性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10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常规急诊救治,实验组采用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O2、RR、PaO2、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aO2、RR、PaO2、SBP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同期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更早,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集束化模式治疗急性心衰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纠正气短、呼吸困难以及气促等临床症状,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衰 短期症状 急诊集束化治疗模式 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