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级护理管理对提高 ICU住院区患者护理质量。 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2018年 6月— 2018年 10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 64例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32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的 32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分级护理管理干预方法。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32例患者经过分级护理管理干预后在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2例患者, P< 0.05。 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对提高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ICU 护理质量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分级护理管理应用于 ICU患者的护理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我院选取了时间段从 2014年 7月到 2015年 9月的 54例 ICU患者,将所有的 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 ICU监护时间、患者的出院时间、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ICU监护时间、患者的出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的缩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也相对较高;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也明显的提高。以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分级护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得护理效果更好。患者的恢复时间也明显得到改善,较常规的护理方法更加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ICU患者 护理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护理标识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探析。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应用护理标识。结果: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2% ,观察组 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90% ,观察组 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降低护理风险,提升病患满意度,效果确切。

  • 标签: 护理标识 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6月随机选取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 5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设置为对照组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模式;随机选取 2016年 7月至 1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 50例患者中进行研究,设置为观察组运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 56例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研究时段为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将 56例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 n=28,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 n=28,常规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受高压氧治疗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相比较来说,观察组( 96.43%)更高, 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而言,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行。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高压氧治疗患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使用强化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6.67%,高于对照组 80.00%的护理满意度,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X2=8.0863, P=0.0044)。结论:强化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护理质量提升,并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强化细节管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于 2014年 4月)为研究对象,对该科室内的 40名医护人员以及 32名护理人员实施细节管理。结果 通过对比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发现,在实施细节护理前后医护人员的不满意( X2=7.263, P值< 0.05)、比较满意( X2=6.291, P值< 0.05)以及非常满意( X2=13.725, P值< 0.05)对比差异均显著,并且实施细节护理前的总满意为 67.50%,实施细节护理后的总满意为 97.50%,对比差异显著( X2=8.872, P值< 0.05);通过对比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患者前后的考核能力结果发现,在实施细节护理前后医护人员的考核能力结果出现不及格( X2=4.296, P值< 0.05)、良好( X2=6.629, P值< 0.05)以及优秀( X2=1.752, P值< 0.05)的人数对比差异显著,并且总达标率在实施前后的差异性也较大( X2=3.851, P值< 0.05)。结论 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细节管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静配中心 细节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将 6s管理模式应用到急诊病房护理管理当中,对于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服务意识、改善病人住院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素质起到巨大的作用。方法 在病房中成立 6S管理小组,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6项内容对病房的人、物品及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对护士进行护理指导和培训。对病房实施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将其评估结果与实施前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实施 6S管理模式后急诊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合理利用资源 , 减少浪费 ,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 改善了工作环境 ,提高了医院形象,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开展 6S管理模式提升了急诊外科护士的服务理念,促使病房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的显著提高。从而有效地规避了护理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6S管理模式 急诊病房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室中施以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月内在本院收治的 10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50例患者),传统护理组施以传统的临床护理方式,细节护理组则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实施护理后,对患者的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总体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据分析,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细节护理组患者在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上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传统护理组( 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治疗的患者施以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在防治医院感染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 医院感染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对肾结石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 SWOT 分析法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到 2018 年 1 月来我院接受肾结石治疗的患者 100 例,按照随机分化表的划分,将 100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50 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应用 SWOT 分析法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分析患者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选择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 SWOT 分析法介入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SWOT 分析法在肾结石护理管理过程中有着突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SWOT 分析法 肾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向导的护理管理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6年 1月 1日到 2018年 12月 3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 126例,均为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向导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 DT评分、 GCQ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经护理,观察组 DT评分( 3.02±0.67)分低于( 5.62±0.72)分, GCQ评分( 80.65±6.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48.97±7.02)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护理前 QOL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经护理,观察组 QOL评分( 49.64±6.8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36.48±5.8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护理前 SPB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观察组 SP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 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 79.37%,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以问题为向导的护理管理可减轻患者心理痛苦,提高其舒适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问题为向导 护理管理 肺癌 放射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三二〇一医院 陕西汉中市 邮编: 723000 【摘要】目的:将护理层级管理应用于白血病 PICC置管患者中,总结护理措施并探究其对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10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白血病患者 82 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和观察组(采纳护理层级管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 结果:就 PICC 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 4.88% ,显著低于参照组的 26.83% ;就护理满意度而言,观察组为 97.56% ,显著高于参照组的 75.61% ,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层级管理应用于白血病 PICC置管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层级管理 白血病 PICC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案管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乳腺癌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案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个案管理护理能有效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改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 标签: 个案管理护理 乳腺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手术室院内感染发生状况的临床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是在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这段期间对护理干预前后手术室内的空气情况、医疗器械以及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处理之后手术室内的空气、医疗器械以及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效果较护理之前均有显著性提高,菌落数分别下降了37.00%、 31.84%和 67.48%, P< 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 7月 ~2017年 7月期间收治的 56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上,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在护理满意人数上,显著低于观察组 (P< 0.05)。结论: 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手术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总体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手术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 2018年 6月— 2018年 10月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 64例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成两个组别,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预见性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循证护理方法。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联合护理方法干预后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循证护理 手术室 临床疗效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介入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评价循证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方法: 自我院 2014年 10月 -2016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2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组并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 结果: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HAMD、 HAMA、身体、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差异显著 (P< 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恶心、呕吐、血管壁损伤、肝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3.13%,2/64)明显优于对照组( 18.75%, 12/64),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在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肝癌 介入化疗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实行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100名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实行介入治疗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 SAS、 SDS评分和术后患者舒适度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SAS、 SDS评分结果无差异性( 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性( P< 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 8H、 16H、 32H、 64H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性( P< 0.05)。结论 经过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有所改善,并且患者在术后的舒适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升,该方法值得临床大幅度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肝癌 介入手术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我院心内科 2017年 1月 ~2018年 6月收入的 130例患者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各 65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