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模式在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A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撤机成功率、撤机失败率以及撤机时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撤机前后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撤机失败率、重新插管率以及撤机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临床水平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情况。结论此两种呼吸模式在治疗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显示,两种呼吸方式都有明显疗效,并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两种通气模式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治疗组采取无创正压通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作者,刘林东,邮编655000,无需修改。气,对照组采取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2.85%,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2%,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优于观察组。结论机械通气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急诊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划镇静镇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我院ICU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静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计划镇静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计划镇静镇痛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镇静药物用量,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计划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6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2d后血氧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实验组,血氧分压(PaO2)低于实验组,且护理期间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等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改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于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选取在我院有过治疗经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18例痊愈,20例见效,2例无效,对照组14例痊愈,15例见效,11例无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双水平 无创正压通气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7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护理1组、护理2组。其中护理1组患者24例,接受俯卧位通气护理;护理2组患者23例,接受仰卧位通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护理1组明显优于护理2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为保证预后奠定良好基础,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频通气,观察组用高频振荡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低。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肺出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循证组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循证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为11.76%,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2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相对较好,但合并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中应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常频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30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仰卧位通气护理,观察组采用俯卧位通气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俯卧位 通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护性通气策略在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的40例ARDS患者皆于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间入院治疗,通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低潮气量为6~8ml/kg,对比患者在上机前与上机后的氧合指数情况以及血气分析、呼吸机肺损伤(VALI)发生的概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氧合指数都得到改善,血气变化情况也得到显著改善,且VALI的发生率也明显较低,和治疗前相比区别明显(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显著改善ARDS的临床症状,降低VALI的发生率,治疗价值显著。

  • 标签: 保护性通气 ARDS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高压力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一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高压力无创通气组(40例)及低压力无创通气组(40例)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高压无创通气组HR、MAP、RR、PaCO2、PaO2、pH值、NT—proBNP变化与低压无创通气组比较(P<0.05).高压组有效率95%;与低压组对比(P<0.05)。结论高压力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低压通气模式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频模式通气,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高频低压通气模式,比较不同通气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PH值、PaCO2、SpO2指标水平在吸氧前及通气后5min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氧前两组患者的PaO2指标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气后5min,实验组患者的PaO2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应用高频低压通气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检查期间的氧供,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标签: 高频低压通气模式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机械通气应用于危急重症患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急诊科50例急危重症患者,通过机械通气法对其实施抢救,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本次50例研究对象接受机械通气抢救后,抢救成功的有48例,抢救成功率为96.0%。接受治疗后,患者体内平均PaO2为91.2±9.1mmHg,大大高于治疗前的51.7±6.6mmHg(P<0.05);治疗后患者体内PaCO2为37.8±7.1mmHg,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的52.1±15.5mmHg(P<0.05)。结论通过急诊机械通气法对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抢救能够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可进一步优化患者血气指标,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急诊 机械通气 急危重症 抢救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人们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其中在睡眠方面容易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多平面阻塞现象。一般在临床中主要采取传统耳鼻喉体检、上呼吸道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声波反射、以及上呼吸道压力测定等诊断方法,但单独的检查方法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因而需要对其实施综合评估才能准确诊断阻塞部位。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平面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住的10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例为观察组,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气道护理,同时给予一级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等。再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再随机抽取100例为对照组,给予正常气道护理。结果应用呼吸湿化治疗仪之后,观察组病人无气道堵塞、再次使用呼吸机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可以降低再次使用呼吸机的概率,减少长期使用呼吸机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呼吸湿化治疗仪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应用发展情况,了解治疗COPD的有效措施,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分析大量相关文献,整合措施。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治疗效果显著,但仍存在禁忌症,有失败的例子。结论慢阻肺患者长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时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能得到有效改善,肺的康复效果能得到有效提升,治疗期间患者的肺功能稳定,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对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的1月~2017年的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性机械通气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85例,按照随机次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并于治疗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灌洗后的动脉气血相关指标明显优于灌洗前;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安全、有效,不仅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有积极意义,还能够促进患者症状减轻,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库溴铵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破伤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破伤风患者,共计存在50例患者,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组,研究组予以维库溴铵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住院天数、死亡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住院天数、死亡率数据指标存在差异性,且以研究组数据指标更具有优势性,P小于0.05。结论维库溴铵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维库溴铵 机械通气 重症破伤风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期急性肺挫伤引起的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早期急性肺挫伤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60例,A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B组患者采用常规吸氧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治疗方法1小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体征。结果A组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B组6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3.3%。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要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进行X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早期急性肺挫伤低氧血症患者时,可以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早期急性肺挫伤低氧血症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