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而诱发小儿哮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等展开分析。方法以6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0例接非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例数、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此外,在咳嗽、喘息、肺部受累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喘息症状出现的比较晚,但会持续较长时间,并且还会存在剧烈咳嗽的症状。通过向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等,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炎支原体(MP)感染 小儿哮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CT、MRI、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83.33%,MRI检测的阳性率为56.67%,CT检测的阳性率为46.67%,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PL),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干梗死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接受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时随机选取60例在对照组采用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以及支气管扩张剂进行辅助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两组患儿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包括哮喘、体温、干咳及肺部病变等。结果对照组有45例患儿哮喘发作时间为入院后1周内,占75.0%,平均哮喘持续时间(2.7±1.1)d;观察组有50例患儿的哮喘发作时间为入院后1周内,占83.3%,平均哮喘持续时间(6.1±2.2)d;两组患儿的平均哮喘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07,P<0.05)。对照组中24例体温上升,15例37.5~38.0℃,8例38.1~39.0℃,1例>39.0℃,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周。观察组中41例体温上升,13例37.5~38.0℃,22例38.1~39.0℃,6例>39.0℃,其中35例发热时间<1周。对照组患儿体温上升例数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01,P<0.05)。对照组患儿主要症状为咳痰,有12例干咳;观察组有39例阵发干咳;两组患儿干咳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5)。对照组患儿接受肺部检查,主要结果为双肺纹理模糊以及支气管肺炎,有哮鸣音和湿啰音;观察组患儿以干啰音和哮鸣音为主,肺CT显示有大片阴影,少量气肿。结论肺炎支原体导致的小儿哮喘疾病咳嗽程度强烈,持续时间长,应该使用大环内脂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 标签: 儿童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 大环内酯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CRP、CK、CK-MB、cTnI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4.54%,较对照组81.81%有明显优势,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CRP、CK、CK-MB、cTnI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