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包括颅内静脉和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较动脉性卒中明显低,但因病因复杂,解剖变异大,引流丰富,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有相当难度。随着磁共振等影像技术的进步,血管造影,如MRV和DSA的增多,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诊断增加。现就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颅内 静脉窦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内的静脉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早期的诊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颅内静脉血栓患者,对其形成的原因、临床上的病症以及早期诊疗的具体方案和预后的具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CVST患者的形成原因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发病,其中由感染继发性的CVST患者7例,非感染性的CVST患者18例。在所有的CVST患者中,上矢状栓的形成最为常见。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症为头晕、恶心、视力降低以及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治疗方案中,使用单纯的肝素进行治疗23例,使用静脉内溶栓联合肝素进行治疗7例。22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经治疗后留有后遗症,4例患者不治身亡。结论CVST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很大,并且缺乏特异性,一般最常见于孕产妇。因而,对于CVST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够明确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必要时可联合溶栓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早期诊断以及积极合理的联合抗凝以及溶栓,是救治患者非常关键的步骤。

  • 标签: 颅内静脉窦 血栓的形成 早期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房结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病态房结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8例窦房阻滞,12例慢-快综合征,10例双结病变,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检出率为61.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病态房结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4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22)予以普通肝素治疗,实验组(n=22)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较比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5.45%>72.73%),各凝血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9.09%<27.27%),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较比普通肝素更具优势,且不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疗效研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技术(MRI与MRV)在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科室在既往3年内接诊的21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磁共振诊断资料,并就磁共振成像进行分析总结,以探析磁共振技术在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患者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确诊,4例漏诊患者后经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确诊。在成像方面,MRI可清晰的将患者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表现出来,而MRV则可更好的将阻塞性静脉显现出来。结论临床在面对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时,应用MRI、MRV联合进行诊断,可以明显的提高诊断符合率,此外,这两种检查结合还具有无创性,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闹静脉窦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上颌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共植入种植体23颗,试验组共植入种植体26颗。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上颌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新骨获得量、牙周探诊深度以及植入后不同时间的骨密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1±0.36)和(2.86±0.25),对照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6±0.34)和(2.83±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植入2周后和4周后的骨密度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02±0.022),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37±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上颌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与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基本一致,均可用于颌后牙缺失患者。

  • 标签: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人,其中对照组只进行最常规基础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服用缬沙坦,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治疗后,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的研究组仅有3例复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3.33%,只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复发,发病率为16.67%,由此可见,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有效地对血管扩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缬沙坦 心血管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区微创骨挤压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颌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上颌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mm(4.8~7.6mm)。进行微创骨挤压技术抬高上颌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底3.7mm(2~5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不良自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内种植体周骨高度平均增加2.3mm(1.8~3.7m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mm(1.0~1.7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手术操作步骤简单,并且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窦区 后牙种植 微创骨挤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脑镰及矢状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大脑镰及矢状旁脑膜瘤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中,I级者占71.43%(50/70)、II级者占17.14%(12/70)、III级者占11.43%(8/70)。病理学结果中,内皮细胞类型者占42.86%(30/70),纤维类型者占28.57%(20/70),砂粒类型者占7.14%(5/70),血管类型者占10%(7/70),恶性类型者占11.43%(8/70)。跟踪随访中,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大脑镰及矢状旁脑膜瘤治疗中,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在大脑镰及矢状旁脑膜瘤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93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术后康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切口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房结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病态房结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8例窦房阻滞,12例慢-快综合征,10例双结病变,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检出率为61.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病态房结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后入路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后入路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后入路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颅骨表面标志 CT重建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行上颌底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7年12月1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颌底剩余牙槽骨骨量为4~7mm(平均5.08mm),采用牙槽嵴顶入路上颌底内提升,植入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同期植入德国Ankylos种植体12枚,术后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术中无1例上颌黏膜破裂,术后局部伤口疼痛和头痛等2例,鼻腔出血1例,有3枚种植体在骨整合期脱落,脱落5个月后均重新种植成功,12颗种植体平均上颌底提升高度为7.36mm(5.4~11.2mm),植骨术后6个月上颌底形态均会有明显的骨改建,成骨效果良好。结论与开窗式上颌外提升相比,上颌底内提升植骨手术创伤小,成骨快,可有效解决上颌后部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的牙种植问题。

  • 标签: 上颌窦底内提升 牙种植 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骨挤压法行上颌底提升术如何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第一组常规行种植体埋入,第二组骨挤压法行上颌底提升术同期埋入种植牙,第三组行上颌底提升术后二期埋入种植牙。统计种植牙的存活率。结果各组存活率结果表明上颌磨牙区埋入种植体时用骨挤压和填骨法行上颌底提升术是提高存活率的有效手段,对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术后二期埋入种植体更安全有效。结论骨挤压法提升上颌底的过程中,改变了骨密度,增加了支持骨的高度,为种植体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标签: 骨挤压法行上颌窦底提升术 提高种植牙成功率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筛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89例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44例鼻息肉患者实施常规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针对治疗组45例鼻息肉患者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基础上加用鼻内筛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治疗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8.89%)与常规组鼻息肉患者(11.36%)相比,不存在差异,P=0.699。结论针对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筛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鼻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将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的采取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差异较大,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贯穿于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中,能有效应对患者并发症,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 垂体瘤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开放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6年9月84例鼻息肉病人并分组。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开放术治疗。比较两组鼻息肉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口开放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QOL评分;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鼻息肉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开放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并筛开放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口开放和腔黏膜上皮化,减少分泌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鼻息肉摘除术 筛窦开放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两种方式的效果优劣。方法选择从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经鼻蝶入路进行手术切除垂体腺癌的患者共682例。依据辅助工具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显微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而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对照组患者人数为400例,观察组282例。对比两组患者垂体腺瘤切除程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对于巨大腺瘤及微腺瘤来说,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大腺瘤患者,观察组手术切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Knosp分级,在0、1、2、4级两组患者切除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3级观察组切除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81.2±40.2)min,(6.1±2.4)d,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6±88.2)min,住院时间为(8.5±3.4)d,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力视野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由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能够更好的提升肿瘤切除程度,帮助患者视力与视野恢复,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经鼻蝶窦 垂体腺瘤 切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口-鼻窦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接诊的2017年5月接诊的鼻炎患者58例,对所有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使用多平面重建法,观察钩突、鼻中隔、鼻中甲的形态、结构和变异情况,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8例,预期CT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就MPR重建法能够获得患者清晰的冠状面图像,清晰的显示口鼻道复合体(OMC)的解剖和变异情况。病变组患者的OMC解剖变异发生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鼻中甲气化的出现率最高,钩突气化的出现率最低。结论使用16排螺旋CT检测能够获得清晰的OMC图像和解剖变异,慢性鼻窦炎与OMC解剖变异有一定关系。

  • 标签: 窦口-鼻窦复合体解剖变异 慢性鼻窦炎 16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并迟发性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并迟发性TCCF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对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并迟发性TCCF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手段和治疗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年轻男性,文化水平较低,家庭关系不和谐,脑外伤致双侧颞叶脑挫裂伤并小血肿形成,双侧蝶外侧壁及部分筛板、双侧眼眶内侧壁局部凹陷骨折。患者经调节情绪、心理辅导、介入治疗后,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合并右侧TCCF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出院时精神状态良好,认知功能正常,遗留右侧眼球外展受限、复视。结论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与颅脑外伤损伤部位、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低及家庭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症状多以人格改变、行为异常为主。脑外伤患者有前、中颅窝骨折,并发的TCCF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TCCF存在;由于TCCF盗血现象可引起脑组织局部功能障碍,在本病例中,TCCF可能是引起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脑外伤 精神障碍 迟发性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