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尽管人们努力消灭麻风病,但每年全世界仍有新发麻风病例约22万例。2015年新检出210759例,发病率为10万分之3.2,仅略低于上一年。2010年美国报道新增294例,其中1/3的患者从未在麻风病流行地区居住或无麻风病患者接触史。部分患者因接触九带犰狳而引起感染。九带犰狳除人类以外唯一的动物麻风病来源,直至2014年有报道苏格兰红松鼠中发现麻风病。

  • 标签: 麻风病 犰狳 松鼠 流行地区 发病率 接触史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为医院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E试验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CLSI2014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4年1—12月该院共分离出非重复菌21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65株,占73.8%;革兰阳性菌556株,占26.2%。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4.6%和15.4%。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分别居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菌株数的首位。万古霉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仍然革兰阳性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药物。结论2014年1—12月该院住院患者分离的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分离率较高,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微生物室及感染管理科应继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耐药性
  • 简介:细菌耐药性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要元凶之一。传统的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1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使极少量的耐药菌可继续生长繁殖;2抗菌药物可诱导高突变细菌(hypermutator)发生某些基因的突变;3敏感菌通过接受外源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和转座子等载体的横向传递,成为耐药菌[1-3]。

  • 标签: 细菌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 靶标 网络
  • 简介:1941年临床第一次使用青霉素不久后,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就不断被检出.1944年,斯坦福大学的威廉·柯比(WilliamKirby)通过研究7株青霉素耐药金葡菌(MRSA),鉴定出“高效青霉素灭活剂”(即青霉素酶),发现了青霉素的耐药机制.1959年生产的第一个半合成青霉素一甲氧西林,被认为可以解决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但是通过对1959一1960年收集的5440株分离株进行筛查后发现,分离自1960年10月的3株金葡菌其甲氧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增高.这3株菌分离自同一医院,属于相同的噬菌体型别,具有相同的耐药谱,并且都对青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耐药.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甲氧西林治疗.这是MRSA的第一次克隆传播.

  • 标签: 甲氧西林耐药 青霉素耐药 耐药金葡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半合成青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目的对山东乳山市人民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同源性进行分析,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变化趋势。随机选取60株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67株,检出数逐年升高,3年分别为85株、156株、326株;标本来源以呼吸科和ICU为主,分别占47.4%和23.8%;标本种类以痰液为主,占62.1%,其次为分泌物15.2%。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均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氨苄西林100%耐药,3年显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曲松、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有显著升高,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下降。选取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根据PFGE图谱可分为4型,A型为主要流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存在克隆播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同源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条及纸片扩散法对该院2009年临床分离菌906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06株细菌革兰阴性菌633株,占69.9%,革兰阳性菌273株,占30.1%。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9.1%(313/633),克雷伯菌属占10.7%(68/633),肠杆菌属占10.0%(63/633);革兰阳性菌,金葡菌16.1%(44/27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7.1%(74/273),肠球菌属39.6%(1(18/27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I。s检出率分别为52.4%和55.0%;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表现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分别检出10.7%(3/28)和6.8%(3/44)泛耐药菌株;MRSA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CNS的27.3%(12/44)和90.5%(67/74)。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件的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2015年安徽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见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各类临床分离菌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PLU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共分离病原菌149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0株,占24.7%;革兰阴性菌1129株,占75.3%。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7.0%和86.3%。葡萄球菌未见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粪肠球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屎肠球菌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检出率为2.8%。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儿科,对青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2.9%、30.8%和25.0%,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9.4%。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5.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0%和64.5%。结论2015年该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尤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超广谱13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 作者: 阳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重庆西南铝医院,重庆400050
  • 简介:重症肺部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危急,据统计,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则会病变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个器官逐渐衰竭等,直到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一般会通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方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不佳。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降阶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158株肠球菌的MIC,Nithocefin纸片法检测B内酰胺酶,数据用WHONET5.3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58株儿童临床分离肠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海氏肠球菌分别占56.3%、39.9%、1.3%、1.3%和1.3%;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8%,95,2%和84.1%,粪肠球菌对上述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3.6%,18%和49,4%,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20,001);粪肠球菌出现2株万古霉素MIC为8mg/L的耐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全部敏感。儿童患者多重耐药肠球菌属菌株占88.6%。结论儿童患者肠球菌属的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尤其屎肠球菌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很高。

  • 标签: 肠球菌 耐药性 微生物 抗生素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痛风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联合运动疗法。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在痛风治疗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尿酸指标,缓解疼痛症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痛风;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6所教学医院(14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201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3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菌共845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863株,占27.0%,革兰阴性菌61709株,占73.0%。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5.2%和73.5%。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92.2%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敏感;MRCNS中有87.4%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葡萄球菌属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所测试的抗菌药物(氯霉素除外)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或vanB型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株和儿童株青霉素敏感和中介株(PSSP和PISP)所占比例较2012年均略有降低,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有所升高。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分别平均为54.0%、31.8%和16.5%。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7.0%。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9.2%)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8%和59.4%。与2012年相比,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有所降低。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在某些病区内的流行播散对临床构成严重�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重耐药菌 广泛耐药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 简介:寨卡病毒感染的诊断可采用分子和血清学试验。实时反转录PCR(rRT-PCR)方法快速且特异性高,因此更为适用。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病1周后血清检测不到寨卡病毒RNA。最近有报道称,对先前方法改进后可以在发病后至少2周患者的尿液检测到寨卡病毒RNA。

  • 标签: 病毒检测 寨卡 临时指南 尿液 病毒RNA 美国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2所教学医院(10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按CLSI2008版判断结果。结果2008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株共3621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0.5%,革兰阴性菌占69.5%。各医院金葡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甲氧西林耐药株平均为55.9%和75.9%。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平均为56.2%和43.6%。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但仍有72.4%和61.2%的金葡菌分别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磷霉素敏感;88.8%和60.1%的CNS分别对利福平、磷霉素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但对氯霉素的耐药率相反。两者均出现少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菌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耐药,无利奈唑胺耐药株。肺炎链球菌儿童分离株青霉素不敏感株较成人株多。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0.5%、24.5%;不动杆菌属对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48.1%、49.3%。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伯克霍尔德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0%。出现了较多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属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显著增多,应引起注意,并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 标签: 细菌敏感试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 泛耐药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联合国内主要地区较有代表性的9所医院(7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06年版判断结果。结果2006年1月至12月各医院共33945株临床分离菌,革兰阳性菌占31.8%,革兰阴性菌68.2%。558株肺炎链球菌成人株(202株)PSSP、PISP、PRSP分别为92.1%、5.4%和2.5%;儿童株(356株)中分别为11.8%、68.5%和19.7%。流感嗜血杆菌产酶率25%,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平均占58.4%和76.3%,但2所儿童医院的MRSA仅占12.4%和3.8%。葡萄球菌属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51%和77%,发现12株对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已证实其中11株属VanA型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1.7%、45.2%和18.1%,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高度敏感,平均耐药率低于1%。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上述2种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30%。多数医院的革兰阴性杆菌均不同程度存在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革兰阴性杆菌中出现的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应引起各医院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茵在医院内播散和暴发流行。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多重耐药菌 泛耐药菌 药敏试验
  • 简介:AmpC酶可以水解头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对其抑制作用差。ESBLs可以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能水解头霉素类,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目前推荐使用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或头孢泊肟并检测其与克拉维酸之间的协同作用以确定对上述头孢菌素耐药菌株是否产ESBLs。但由于克拉维酸可诱导细菌产生AmpC酶,该酶可以水解上述头孢菌素,

  • 标签: AmpC酶 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纸片扩散法 第三代头孢菌素 检测
  • 简介: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ase)一种蛋白水解酶,能特异性地分解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其作用是协助细菌在组织内播散,细菌致病的毒力因子之一,又称扩散因子;HAase还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外基质而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并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HAase在很多细菌特别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的致病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对其致病机制的认识也渐趋清楚。本文就其分类、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链球菌属及金葡菌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 细菌 致病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Ⅰ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与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测定19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兼并引物PCR方法,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4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比整合子阴性的菌株高。结论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强,Ⅰ类整合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 标签: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整合子 整合酶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对进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和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121例,其中无感染患者24例作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1例,败血症患者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25例和败血症休克患者15例。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败血症组(平均2.39ng/mL)、重症败血症组(4.64ng/mL)和败血症休克组(5.86ng/mL)与对照组(0.59ng/mL)相比,PCT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随感染程度加重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败血症组+重症败血症+败血症休克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7,临床诊断的临界点1.0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84%和80.00%。结论经ROC曲线评价,PCT可以作为ICU患者感染和败血症的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前降钙素 败血症 感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老的抗菌药,以期作为耐药菌感染的备选治疗手段。磷霉素1969年从链霉菌中分离的一种磷酸衍生物,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引起的单纯性尿路感染,磷霉素钠盐静脉制剂用于临床各类感染的治疗。该文综述了1971年至2007年国际上发表的有关磷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尿路和胃肠道感染除外)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 标签: 磷霉素氨丁三醇 单纯性尿路感染 耐药菌感染 胃肠道感染 应用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11年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012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I2011年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1年15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601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2.9%分离自住院患者,73.7%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3%。耐药性最高的医院分离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30%,而耐药性最低的成人医院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0%,2所儿童医院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7oA;分离自门诊的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5%,而分离自ICU的菌株除了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6.1%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3%。各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8%。结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性增长趋势稳定。各地区、各医院、各科室患者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