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翻转课堂”是通过对教学时间进行优化调整,将课上和课下时间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提升教学有效性。此方式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创新改革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将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其他活动、家庭作业等内容以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出来。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观看视频、网上查阅资料、小组实践活动、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学习,甚至可以在家里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并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由于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效果明显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本文以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为例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 标签: 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成两组,每组各55例,一组为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模式,另一组为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与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的94.55%高于常规组的74.54%;干预组患儿SAS评分的(48.33±1.24)低于常规组的(52.56±2.47);干预组患儿SDS评分的(48.58±1.35)低于常规组的(53.06±2.63)。结论:对患儿护理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更容易获得患儿家属满意,并有效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应大规模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儿科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主要目的探讨了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在新生儿看护中的价值。由于我国科技的发展,国内医护技术明显提高,保护着许多民众的人身安全。其中新生儿科服务为我院的工作重点,主要为新生儿开展医疗服务。针对新生儿体质相对较弱的情况,医护人员应选择较为适度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护理,并选择了我院所处理的新生儿不良事件,以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形成和发展原因,提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对策。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实施前后的有效性,说明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新生儿身心健康的影响。文章中分析了新生儿科所面临的风险,针对情况提出了解决措施,期望能对有关人员带来帮助。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长心理护理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患儿中,抽取78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长心理护理,对比两组舒适度、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儿科患者予以家长心理护理,可提高舒适度、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家长心理护理 儿科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肺炎治疗护理中利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6月选择我院儿科治疗的肺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分别进行普通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研究中主要就病儿护理之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判。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儿在护理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临床指标,明显观察组病人较好,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儿科肺炎日常生长发育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儿科肺炎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临床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临床儿科患儿中随机选择80例并平均分成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展开研究,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细节护理。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细节护理 临床儿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采取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知识,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改变排班方式,定期护理质量检查、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调查,帮出院患儿办理相关手续等措施。结果: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从82%上升到99%,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 标签: 儿科 优质护理 探讨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技巧的应用,提升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暂未办理出院手续的儿童患者当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以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比例分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一共向家长们发放了348份调查问卷,去除里面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问卷29份,共回收有效的问卷319份,合格率为91.69%,不同年龄段家长,不同教育程度家长对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不同。结论 加强沟通,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等能够有效提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家长 满意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细节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措施,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医院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与重视。而儿科护理因其特殊性:患儿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其生理、心理耐受能力较差,患儿对疾病治疗的不配合,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等特性,促使儿科护理工作者与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更应重视细节管理、细节护理及人性化护理等,将细节管理措施有效地落实到小儿患病就诊、住院的每一个环节中,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及护理服务投诉、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避免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等,从而确保患儿治疗护理的安全,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儿科护理 细节管理 措施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技巧的应用,提升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暂未办理出院手续的儿童患者当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以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比例分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一共向家长们发放了348份调查问卷,去除里面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问卷29份,共回收有效的问卷319份,合格率为91.69%,不同年龄段家长,不同教育程度家长对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不同。结论 加强沟通,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等能够有效提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家长 满意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研究在新生儿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办法:选取从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的94例新生儿为对象,并根据随机分配办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本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同时收集了二组新生儿的不良事情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的评价。结论:观察组婴幼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幼儿家庭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评价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含义。结论:加强新生儿护士风险管理,将有助于提升护理品质,并减少不良事故的产生,有效提高里护理水平。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12月我院6770例住院患儿实施常规风险管理为实施前,以2018年1-12月7059例住院患儿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为实施后,对比管理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风险防范质量指标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能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有明显提高(P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护理 管理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针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开展研究,对其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时间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并在这期间选择100例儿童患者分组进行本次研究。研究组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50例患儿)、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50例患儿),对两组展开护理后患儿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情况进行主要研究,并记录其研究数据,同时将组间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组间研究数据对比后研究组显现优势,组间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办法应用到儿科护理管理中,可帮助本科室的综合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程度提升,还会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降到最低,令患儿家长对护理措施满意,同时认可我院的整体医疗质量。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将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我院儿科以风险防范式展开护理管理工作模式下的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统计两种模式下护士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护理管理工作来说,风险防范式护理工作的展开,可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升护士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医患和谐,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 风险防范式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2组护理质量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医院里保护和控制新生儿的新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有437名儿童在我们的医院接受新生儿护理,而在2018年1月之前,有437名儿童在我们的医院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小组的监测,该小组分别将两组新生儿感染病例、对卫生设施的成功监测以及新生儿的满意程度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观察小组的伤亡率远低于总人数。监测组在监测新生儿环境健康方面的成功率大大高于总体成功率。新出生的家庭成员比比较小组成员更满意。结论:改善新生儿的保健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生活和环境健康,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改善医院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这是值得临床扩大的工作。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风险管理 院内感染
  • 简介:摘 要:对比儿科护理教学中传统教学与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考核成绩以及教学质量的影响。纳入本学院2018届2个护理平行班96例护生,随机分研究组(48例,采纳交互式—案例教学)、对照组(48例,采纳传统教学),对比两组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观察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交互式—案例教学 儿科护理学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提高儿科安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患儿8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0例和对照组420例。观察组给予统一的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观察二组患儿护理效果和家属的满意度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效果95%,观察组为80%,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护理在提高儿科安全中的效果非常显著,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细节护理 儿科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儿科中,采用细节管理的作用。方法: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中,选择我院的68例儿科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不同组别。在对照组中,对34例患儿实施基本的护理操作,而细节组则增加了细节管理。最终从两组不同护理指标的评分、发生不良情况等进行结果比较。结果:在细节组中,各项指标的分数(如安全管理、依从性等)均更高,且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为5.88%,在对照组中,相关指标分数相对而言较低,且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为20.59%。(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加入细节管理工作,其效果明显,整体的质量、效率较高,也减少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深得大众认可,因此值得运用及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不良反应 儿科 效果 护理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应对策略。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儿科患儿,本次实验在2019年1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实验对象人数为160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儿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充分分析护患纠纷出现原因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护理纠纷出现情况、患儿亲属护理认可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2.50%及12.50%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理纠纷出现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95.00%及82.50%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亲属护理认可度,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导致护患纠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护患沟通水平低、医院环境差等。结论: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护患沟通水平低、医院环境差是导致儿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因素,护理人员应明确基础护理模式的不足,积极尝试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以此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患纠纷 基础护理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