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护理信息化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选取2021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患者50例采取护理信息化的方法,从而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开展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护理的信息化更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情绪,缓解压力,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大数据 时代 心血管 护理 信息化 建设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医院信息化项目正在实施。一方面,医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开发符合实际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真实的结果是糟糕的。随着行业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医疗保健人员意识到,在现实应用中构建医院信息系统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只有项目的质量得到控制,结果才能得到保证。为了提高医院建设项目的质量,涵盖了以下主题:缺乏信息策略的一致性,需求管理的需求较差,缺乏过程管理的自主性,缺乏项目管理角色,文档管理功能不足,开发改进的项目管理系统,引入多过程管理理论,创建业务和文档管理模型,建立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共享主管等。

  • 标签: 创伤急救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伴随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广大人群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一直在提升。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现阶段院前急救基本上都会应用信息技术,以此合理发挥急救资源的价值,提升院前急救的效果。正是这一因素,相关信息化建设管理就变得尤为关键。本文主要描述了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管理,并对于实际效果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医院 院前急救 信息化 建设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运用LDAP数据库对护士综合信息进行整合、挖掘比对,参照路径节点规范标准,量化各项指标,并构建各护士的标准职业信息路径,规范我院护士层级认定,实施层级认定管理信息化,为护士晋级规划路径指明方向,根据客观数据不断更新层级评估标准,反向动态维护医院层级规范标准,提高内涵建设,促进医院护士的护理水平整体提升。

  • 标签: LDAP 护士分层管理 护士职业发展路径规划  晋级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在术前信息管理、术中物品清单和术后过程追溯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而且护理工作人员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促进手术室数字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然而,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在精细化管理、绩效考评和为患者及家属服务方面仍有许多可继续发展和拓宽建设的领域。因此,本文试从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逐级对基础型、共享型、移动型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各自实现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展望手术室护理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

  • 标签: 信息化技术 系统 手术室 展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大数据对慢性疼痛患者延续居家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实现院前院后健康管理。方法 建立精细化的慢性疼痛随访表,将慢性疼痛患者按疾病分类进行个性化规范化管理,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慢性疼痛患者100 例主动加入健康管理系统,采用随机法将100名患者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各50 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健康管理系统进行延续性护理,两组进行效果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综合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常规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性增加,综合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应用多方位现代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来推进慢性疼痛患者规范化管理,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延续护理使病人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建立良好的疾病管理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进延续护理服务在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开展。

  • 标签: 大数据 慢性疼痛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19年,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强调“四新”建设,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其中新医科的“新”概括为3个方面:新理念,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新背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产业革命的来临;新专业,对旧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精准医学、智能、转化医学等医学新专业。在新医科的背景下护理研究者如何探寻创新发展之路,护理学术应该如何在新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护理是一项为健康服务的专业,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力的基础上,促进、维持或恢复所需要的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健康,以及预防疾病。随着时代的变化,护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护理学术在护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如何在时代新思想、新内涵中保持护理学术的创新性及科学性是所有护理学者在不断探索过程。

  • 标签: 护理信息化 发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方法,探讨维持医用护目镜清晰度的最佳方法,以保障病人及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执业安全。方法:以2020年2月10日至15日我院发热病人抢救室护士使用医用护目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用护目镜的处理方式构建6组数据对比模型:空白组、皂液组、酒精组、碘伏组、石蜡油组及防雾喷雾组。在相同温度、湿度、相近劳动强度的情况下,以工作开始佩戴医用护目镜起点、2/3镜面模糊时间为止点,统计对比6组医用护目镜在相同测试条件下2/3视野模糊的时间。结果:6种护目镜处理方式防雾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结6组医用护目镜有效佩戴时间,碘伏组最具优势。结论:用碘伏处置医用护目镜为护目镜清晰度维护最优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医用防护护目镜 视野模糊 数据模型对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国外近十年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方法 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关于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相关文献,采用BICOMB 2.0生成词篇矩阵及共线矩阵,SPSS 26.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gCluto 1.0绘制可视化山丘图。结果 共纳入440篇文章,获取26个高频主题词,归纳出4个研究热点:包括护士同情心疲乏的预防及控制、护士同情心疲乏职业生活质量、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护士同情心疲乏恢复力的相关研究。结论 国外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活质量3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预防及干预措施方面,国内在该领域有待于深入研究。

  • 标签: []同情心疲乏 护士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在医院急诊科,急诊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医院要分析急诊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设计适合急诊的护理信息系统。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一个部门,是对患者实施紧急救治的一线科室。以移动推车和手持设备(PDA)为硬件平台,实现了急诊科抢救、留观患者护理的现代化、数字化,同时也实现了“无纸化、无线网络化”办公。本文首先对移动技术简介,其次探讨了急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最后就相关建议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信息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在单位团体年度体检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新引进的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六大模块,进行参检人员信息录入、体检项目生成及导检单打印、标本采集及专科体检、体检审核及报告、体检结论汇总统计等,对比传统纸质体检表在个人体检筹备时间、个人体检所需时间、体检报告编辑时间、体检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结果运用新的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后,试验组个人体检筹备时间、个人体检所需时间、出报告时间、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试验组体检者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团体单位 健康体检 信息管理系统
  • 简介:摘 要: 血液透析治疗已经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数在逐年不断的增加。医院的血液透析治疗工作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血液透析护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应用到透析护理及管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在实施透析治疗护理中,对于医嘱的变更,能够及时地体现在电子记录单上,方便了护士的操作更新同时也节省了护士处理医疗护理文件的时间,使得护士操作的流程更加安全便捷,避免了工作中的失误,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了患者就医的安全性。本文就信息化管理在血透护理中的应用开展相关研究。

  • 标签: 信息化管理 血透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40例分到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优质护理的研究组和常规优质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和缺陷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期间,积极进行护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应用价值颇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理信息化建设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信息化技术对于输血闭环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7月到2022年2月我院的150例患者作为管理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75名患者选用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75名接受信息化技术输血闭环安全管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0min内输血执行率、输血后15min巡视率、4h输血完成率。结果: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后,两组患者的输血指标以及满意度差异明显(P

  • 标签: 信息化技术 输血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我国国家卫生部十分关注护理事业的发展,在相关政策及规划中对相应医疗卫生单位和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医疗界相关从业人员重视护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综合运用“互联网+”新技术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效率、质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和患者就诊住院的压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宣传力度的增大、规章制度的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会更加健康、快速地推行和发展,让更多高龄体弱、行动不便、失能人群、生命终末期患者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互联网 信息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中应用基于护理电子病历的护理分级评定信息系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857例外科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分级模式不同把患者分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分级方式,n=432)和观察组(应用基于护理电子病历的护理分级评定信息系统,n=425),对比两组患者接受的护理质量。结果: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护理电子病历,护理分级,评定,信息系统
  • 简介:摘 要: 信息化平台静脉治疗闭环管理模式是指运用信息化平台对静脉治疗进行闭环管理,以提高静脉治疗的科学性准确性。其中关键词涉及到信息化、静脉治疗以及闭环管理。信息化管理是指应用科学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达到智能化、合理严谨、便捷高效、可追溯。闭环管理模式则指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将医嘱从下达、转抄、核对、一直到执行和执行结果或反馈,实行全程监控,使医嘱过程形成一个闭环链路,有效控制医疗质量。信息化平台静脉治疗闭环管理模式,则是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整个静脉治疗过程中,利用无线网络以及移动终端信息技术等,使静脉输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高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本文就信息化平台静脉治疗闭环管理模式的效用开展相关分析研究。

  • 标签: 信息化平台   静脉资料   闭环管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 通过对信息化追溯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进行了探讨,采用信息化追溯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软式内镜合格率,且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 标签: 软式内镜 信息化管理 追溯系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信息支持结合麻醉苏醒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麻醉苏醒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信息支持干预,对比两组麻醉质量常见生命体征,来判断对病人的影响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出现吞咽反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都要比对照组更短( P

  • 标签: 麻醉苏醒护理 信息支持 全身麻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信息技术在优化电子护理文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1000份未应用信息技术改进前的电子护理病历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0份应用信息技术改进后的电子护理病历作为观察组,分别分类统计两组存在的电子护理文书质量缺陷资料;结果:对照组质量缺陷总计1270例次,其中,评估单漏建126例次,皮试结果漏填462例次,液体量统计错误48例次,护理记录延时86例次,评估单漏548例次;观察组质量缺陷总计95例次,其中,评估单漏建12例次,皮试结果漏填33例次,液体量统计错误0例次,护理记录延时9例次,评估单漏41例次;结论:将信息化技术用于电子护理文书质量控制中能够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文书质量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文书 信息技术 质量控制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