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瘤技术能有效减少根治性手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瘤生存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无瘤技术操作的各个环节,对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手术室护士应树立正确的瘤观念,规范地应用瘤技术,定期进行瘤技术操作的培训,改进、完善瘤技术操作,从而减少恶性肿瘤的医源性种植和转移。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肿瘤 无瘤技术
  • 简介: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与病人的预期寿命相关。建立理想的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的重要线索,同时也为临床防治该疾病提供依据。现就各种类型的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创助产方法对会阴完整及创口疼痛、肿胀、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初产妇按不同助产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创助产技术协助产妇完成分娩,对照组采取常规会阴侧切术,在保护会阴下娩出胎儿。比较两组产妇产后ld创口肿胀疼痛程度及产后3d创口甲级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会阴完整率53.0%,对照组为0%;产后1d创口肿胀疼痛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产后3d创口甲级愈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时行创助产可提高会阴完整率,同时降低产后会阴创口疼痛、肿胀程度,提高创口愈合率。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 无创助产 疼痛 肿胀 创口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实施创接生技术对会阴切开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影响会阴切开的要因进行分析,确定通过实施创接生技术,降低会阴切开率为活动主题,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实施创接生,会阴切开率由活动前的62.71%降低到活动后的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实施创接生技术,可有效降低产妇会阴切开率,提升助产服务质量,促进自然分娩。

  • 标签: 品管圈 会阴切开率 无创接生
  • 简介:目的探索SBAR沟通模型在肿瘤专科医院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肿瘤专科医院工作5年内的年轻护士60人为研究对象,应用SBAR沟通模型制订SBAR床头交接班手册,系统培训护士长、年轻护士,于2013年10月护士长每天按照SBAR床头交接班质量评分表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护理部对科室进行质量追踪、数据验证,持续检查6个月.比较实施前后240例住院患者满意度与沟通有关不良事件的隐患发生率.结果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与沟通有关不良事件的隐患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SBAR沟通模型应用于临床,规范了护士床头交接流程,提高了年轻护士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 标签: 床头交接班 信息交流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Servqual模型在外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护理服务质量测评量表对我院外科26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对我院外科护理总的服务质量测评值SQ=-0.20,表明病人对我院外科护理服务的感知小于期望,总体感知服务质量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容乐观。[结论]病人对我院外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存在差距,护理管理者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SERVQUAL 模型 外科护理 服务质量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14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跨理论模型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糖尿病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关爱式心理干预在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30例、B组(常规护理+关爱式心理干预)32例。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安全性,同时问卷调查患者对实施关爱式心理干预的支持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有改善,但B组优于A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均较A组高,B组患者对关爱式心理干预的支持度较高。结论抑郁症患者行抽搐电痉挛治疗时辅以关爱式心理干预使治疗效果更优。

  • 标签: 抑郁症 无抽搐电痉挛 心理干预
  • 简介:反馈式健康教育是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需作出反应,护士根据患者的反馈再次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即"宣教-反馈-再宣教-再反馈"的循环工作流程[1]。"三"人员是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生活最低保险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人员[2]。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我省各市相继开展救治"三"人员的医疗工作,

  • 标签: “三无”患者 肺结核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Q-Syte分隔膜密闭式针接头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血液病患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0例,观察组采用Q-syte分隔膜密闭式针接头,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帽接头。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期间管腔回血、管腔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接头与输液器脱开率情况。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期间管腔回血、管腔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接头与输液器脱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Q-syte分隔膜密闭式安全接头PICC在血液病患儿输液中应用,可以降低置管期间管腔回血、管腔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其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Q-Syte分隔膜密闭式无针接头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病 患儿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发生复流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12年1月~2014年2月对在本院住院的647例ACS患者施行PCI术,术中观察复流患者发生情况,并与正常复流患者作对比,了解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配合做好护理工作。结果647例ACS患者中有64例发生复流(9.9%),共死亡9例(其中8例为复流患者),56例复流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康复出院,均于术后1个月后解除复流。PCI发生复流患者比正常复流患者住院天数长,死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于ACS患者PCI发生复流较正常复流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方面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静脉通道通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再灌注治疗,并做好并发症监护工作。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无复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