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断指再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60例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应用传统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持续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使病人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断指再植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按患者入院时间将6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CNP组,各34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CNP的护理,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差异。结果CNP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CNP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出血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路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路径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和血糖控制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疾病知识 血糖 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
  • 简介:推行精神科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已成为医院体制改革的重大转折.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则是积极配合这一工作的护理举措.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的护理计划,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时间和有效的照顾,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临床路径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展板告示宣教为主的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传统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程序化和标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发放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效果、遵医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遵医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也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结肠癌 围术期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9.67±0.36)分高于对照组(9.01±0.39)分,疾病健康认知得分(94.51±2.29)高于对照组(76.50±2.46)。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质量。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健康教育路径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5W1H法制定食管癌围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以及对食管癌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我院胸外科144例食管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参照江苏省食管癌护理常规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运用健康教育路径给予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病人于术前第1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于术后72h采用PrinceHenry评估法测评病人疼痛情况,于病人出院前1d发放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测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无焦虑病人以及轻度焦虑病人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观察组Ⅲ级以下疼痛病人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5W1H法制定的食管癌病人围术期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缓解病人焦虑情绪,帮助病人掌握正确应对术后疼痛的方法,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食管癌 围术期 健康教育路径 5W1H法
  • 简介: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持等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对其进行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及临床治疗。结果31例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无一起医患纠纷,31例伤员均康复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模式提高了医疗团队的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了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 标签: 高原 地震 批量伤员 专业化救护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