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传统护理工作日程的满意.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信息反馈,以便更有效的改进工作。方法对两所二级甲等医院和六所三级甲等医院共6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传统护理工作日程的满意率为54%。对护理工作日程不满意护理人员对工作安排有较多的抱怨,她们迫切希望调整常规工作日程。结论调整、改进护理工作日程是护理人员的心声,是病人的需要.是有效护理管理的奠基.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改进后的护理工作日程应当充分满足病人需要,有利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护理 工作日程 满意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探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应对措施,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540例住院病人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满意情况,内容包括入院教育、对病人态度、提供护理及时、病人感受、病房环境、操作水平、住院教育、出院前教育、护患沟通共9个方面.结果入院教育、护患沟通满意率均<90%,住院教育8项内容中5项满意率<95%、3项满意率>95%,其余各方面满意率均>95%.结论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加强管理,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确保健康教育质量,并以娴熟的护理操作,良好的护患沟通,舒适的病房环境全面提高病人满意.

  • 标签: 住院病人 满意度 健康教育 人性化服务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护理满意调杳的最佳方式,以获取准确信息,为做出科学的护理管理决策、改进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设置满意调青箱和由病区护士、护理部管理人员、住院部设专职人员分别进行调杏,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的调查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在住院部设专人调查结果最真实、可靠。结论住院部设专人调杏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满意调查方法。

  • 标签: 护理 管理 满意度 调查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失语患者对护患沟通不满意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提高失语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方法通过质量管理活动,自制调查问卷对本科失语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分析患者对护患沟通不满意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制成应用于临床,实施后行再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由实施前的11.54%提高到实施后的90.5%.结论使用有利于失语患者护理人员的沟通.

  • 标签: 失语患者 护患沟通 满意度 护理 质量管理
  • 简介:护患之间的交流技巧直接影响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笔者发现因护士交流因素导致的投诉占护理投诉的65%,提示广大护理工作者.护患沟通技巧已成为当前护士必须掌握的主要职业技能之一。

  • 标签: 交流技巧 病人满意度 护患关系
  • 简介:目的:促使每一位护理人员产生主动交流的愿望,并使主动交流的行动体现在每一项护理工作全过程。方法:对200例门诊候诊患者满意调查分析,分别从护理人员是束主动与患者交流、交流效果、咨询得到的答复以及服务态度、技术操作的满意等五方面获得信息。结果:(1)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咨询的满意程度,都随着主动交流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在第一阶段主动交流护理人数只占62.0%,其满意为84.0%,而到了第三阶段主当主动交流人数提高到92.0%时,其服务态度的满意随这上升为100%;(2)护士在输液治疗时与患者主动交流的意识较强,总评价结果有90.0%的护理人员能够进行主动交流,其交流效果的满意为94.0%,服务态度、技术操作的满意均为100%。结论:主动交流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情,提高了患者满意;主动交流使护患双方产生互动;护理人员要把非技术性操作与技术性操作中的主动交流放在同等位置。

  • 标签: 门诊护士 主动交流 满意度 护理工作
  • 简介:目的了解开展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后产妇对产房护理工作的满意.方法将2001年1~2月在我院实施功能制护理分娩的185名产妇设为对照组,选择与对照组相匹配的2003年2~4月在我院实施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的180名产妇作为实验组,用自制的满意调查量表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产妇对知识宣教落实情况的满意、对助产士服务态度的满意、对助产士接产技术满意均较对照组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改变了传统的产时服务模式,是提高产时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 产妇 满意度 调查 护理
  • 简介: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病人和社会对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护士承受的各种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风险。尤其是门诊护士,每天接触身心失衡、求医心切病人,其情绪变化不仅影响着病人的感知,同时直接关系到门诊护理质量的优劣。因此,作为门诊护士,除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外,更应重视情商的培养。

  • 标签: 门诊护士 护理服务 情绪管理 卫生体制改革 护理质量 职业风险
  • 简介: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而产生的负面心理,有利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顺利进行。方法将6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则从入院至术前各环节均贯穿术前护理且进行健康宣教及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前不良心理反应(如紧张、恐惧)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顺利地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结论有计划、有步骤的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负面心理反应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的程度,从而明显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顺利

  • 标签: 术前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不良心理
  • 简介:对357例羊水Ⅱ污染病例进行剖析,其发生率:过期妊娠最高(占16.76%),足月妊娠次之(占10.58%),早产儿最低(占6.58%).其发生原因有明显缺氧因素221例,占61.9%,其次分别是脐带因素、羊水过少、胎膜早坡,过期妊娠等.窒息发生率羊水Ⅱ污染病例为13.4%,0-Ⅱ羊水污染病例为3.2%,两者比较P<0.001.指出要重视羊水Ⅱ污染的病危病例的监测及处理,特别是出生后清洁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胎粪吸入综合证的发生.

  • 标签: 羊水胎粪Ⅱ度污染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慢性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有1.2亿,乙型肝炎病人有2000万人,每年花费的门诊治疗费约为1000亿元。乙型肝炎已经给国家、个人带来了巨人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带来了心理、就业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心理状况常影响病人的休息、睡眠及食欲,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加重病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增加肝硬化和重症肝炎的发生率。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小间心理特点,予以相应的护理,对于缩短病程,阻断或减慢肝纤维化的进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病人 心态分析 护理 心理状况 病毒携带者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家庭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院自1996年初至2001年底,对68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家庭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患者 家庭护理 护理人员素质
  • 简介: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1例,288例次。经临床观察,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发热和下肢麻木等,分析了产生不良反应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鞘内注射 中枢神经系统 白血病 护理
  • 简介:卡马西平是常用抗癫痫药物,在儿童方面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嗜睡、共济失调、粒细胞下降、视力障碍、肝功能异常及皮疹,其它还有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不良反应都发生在用药开始后数日[1].我院于2003年11月收治了1例因服用卡马西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儿,经1个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卡马西平 严重不良反应 护理 治疗 患儿 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