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信息系统患者主索引数据的管理方法设计。方法:创建医院患者的身份主索引表,进行主索引相似度的计算,将患者唯一身份识别 (ID)和患者 ID全部放入患者的身份主索引表。结果:根据唯一身份 ID来对于患者的身份进行查询,能够了解到患者的历史诊疗数据,从而提高就诊效率。结论:医院信息系统的患者主索引数据 的管理方法能够使得患者主索引数据更加的规范,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并且还可以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诊疗效率。

  • 标签: 患者主索引 医院信息系统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3 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92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治疗组。其中治疗组 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照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 抑郁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 抑郁症状评分为9.3640.15分,神经功能恢复评分为 89.41土 8.36分。对照组抑郁症状评分为( 13.64±0.48) 、 神经功能恢复评分为(73.15±5.64) ,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伴有抑郁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抑郁症状 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的术后护理措施和经验。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8月~ 2019年 12月 5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留置膀胱造瘘管和气囊尿管,进行持续膀胱冲洗,术后均采取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 59例患者术后 3d拔除造瘘管,术后 5d拔除导尿管,患者均自排尿。术后 8例出现下尿路感染症状, 3例术后出现终末血尿。均经过抗炎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术后采用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系統性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调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9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水平以及甲状腺功能差异。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T3、T4、TSH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糖尿病 生活质量 血糖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对照组对象是同期因头痛于我院入院治疗的32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脑脊液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阳性率和脑脊液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MRI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对照组患者,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肌酸激酶(CK)水平较其余两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对照组患者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乳酸(LA)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低,差异显著。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上,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可对感染类型进行明确鉴别,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科中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作用。 方法: 选取自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本院进行癌症治疗的患者 100 例,按照患者采用的医学图像技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医学图像检查后显示出的肿瘤靶区体积以及照射剂量。 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显示出的肿瘤靶区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肿瘤靶区体积;观察组患者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照射剂量,两组患者之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存在显著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肿瘤放射患者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方式对患者肿瘤靶区体积进行定位效果显著,同时可有效减少放疗照射剂量的使用,节约医疗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医学图像融合 肿瘤反射 临床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对声带增生性疾病患者实施显微微瓣缝合技术治疗的价值及对嗓音的改善效果。方法 88例声带增生性疾病患者, 均采用显微微瓣缝合技术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周及术后2周, 本组患者嗓音基频微扰值(jitter)、嗓音振幅微扰值(shimmer)、基频(F0)均优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显微微瓣缝合技术 声带增生性疾病 治疗 嗓音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于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此 1年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62例,将全部患者遵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 3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与研究组( 31例,在对照 组 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观察比较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 Barthel指数与 FAM评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 Barthel指数、 FAM评分更高( 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 脑卒中偏瘫 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更高(P<0.05)。 结论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在此次研究中比仅行常规护理的作用更佳,对于改善患者的偏瘫情况,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 早期康复护理 偏瘫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水试管法组(50例)与微柱凝胶免疫法组(50例)。盐水试管法组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微柱凝胶免疫法组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正反定型符合率、正反定型不符率、交叉配血成功率、交叉配血不合格率、假阳性率、检测敏感度、特异性、输血意外事件发生率与输血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正反定型符合率、正反定型不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免疫法的交叉配血成功率高于盐水试管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 技术鉴定 血型 输血安全 盐水试管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 84例初产妇纳入本组课题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将 84例初产妇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分得初产妇 42例,采取常规会阴保护接生,研究组分得初产妇 42例,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分别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会阴情况,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 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新生儿 Apgar评分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与控制胎头娩出,有助于改善初产妇的会阴裂伤情况,减少产后出血、产褥污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提升分娩安全性,值得在产科临床中着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 控制胎头娩出 自然分娩 初产妇 会阴裂伤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优势, 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奠定基础。方法 138 例患者, 分别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与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 ; 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结果 138 例患者, 病理确诊结核病 42 例, 非结核病 96 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 85.71% ( 36/42 )、特异度为 90.63% ( 87/96 ), 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 66.67% ( 28/42 )、 80.21% ( 77/9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肺结核患者 27 例, 肺外结核患者 15 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 高于肺结核患者的 77.78%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 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 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 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 ; 结核病 ; 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in vitro release of interfer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tuberculosis in the future. Methods 138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and interferon relea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for ifn-ifn-release in vitro in differe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of the 138 patients, 42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96 were non tuberculosi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LISA were 85.71% (36 / 42) and 90.63% (87 / 9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66.67% (28 / 42) and 80.21% (77 / 96) of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There were 27 cases of tuberculosis and 15 cases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was 100.00%, higher than that of 77.78% (P < 0.05). Conclusion the ELISA method of interferon releasing in vitro can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This method has higher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simple operation steps and accurate results, which can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分析彩超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45例和非糖尿病患者 4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 4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 45例非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 34例( 75.56%)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有 35例( 77.78%)出现动脉斑块,有 33例( 73.33%)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对照组患者中有 4例( 8.89%)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有 12例( 26.67%)出现动脉斑块,有 8例( 17.78%)患者出现管腔狭窄或者闭塞,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以及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动脉血流速为( 35.12±3.27) cm/s、血流量为( 27.84±9.18) mL/min;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动脉血流速为( 44.58±3.93) cm/s、血流量为( 45.67±10.34) mL/min,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动脉血流速与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综上所述,彩超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 彩超: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45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and 45 cases of non-diabet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45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5 cases of non-diabe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 subjects were examin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75.56%) had atherosclerosis, 35 cases (77.78%) had arterial plaque, 33 cases (73.33%) had lumen stenosis or occlu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4 cases (8.89%) had atherosclerosis, 12 cases (26.67%) had arterial plaque, 8 cases (17.78%) had lumen stenosis or oc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therosclerosi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d lumen stenosis or occlu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flow rate and blood flow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5.12 ± 3.27) cm / s and (27.84 ± 9.18) ml / min; the blood flow rate and blood flow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44.58 ± 3.93) cm / s and (45.67 ± 10.34) ml / min, respectively The flow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o sum up,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and detection rat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