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AIP)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AIP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AIP中,中位年龄4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不适,梗阻性黄疸及体重下降。胰腺弥漫性增大及局限性增大各6例,胰体尾假性囊肿及胰腺结石各1例,胰管扩张4例。胰腺外器官受累9例(胆管病变8例、胆囊病变7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脾静脉变细4例、干燥综合征及溃疡性结肠炎各1例)。7例行血免疫标志物检查,IgG升高5例,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升高各3例。8例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经激素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AI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无特异临床表现,易与胰腺癌及胆管癌混淆,误诊率高。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AlP的诊治,避免因误诊而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胆管癌
  • 简介: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桥本甲状腺(hashimotothyroiditis,HT)伴甲状腺肿大的疗效.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HT30例,均口服优甲乐,维持FT3、FT4及TSH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3个月后,甲状腺肿大仍较明显,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次250mg,每日1次,共7次,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10mg,每日3次,每周减5mg至停药,共6.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行甲状腺B超检测.结果激素冲击治疗后甲状腺左右叶长、宽、厚及峡部明显缩小(P<0.05),左叶治疗前后长分别为(57.42±12.87)~(46.37±7.67)mm,t=4.58;宽(26.68±7.71)~(22.21±6.09)mm,t=4.56;厚(27.18±6.60)~(21.14±5.67)mm,t=7.28;右叶治疗前后长分别为(58.17±12.32)~(49.73±9.35)mm,t=3.84;宽(26.14±7.37)~(23.00±6.68)ram,t=3.29;厚(27.57±6.42)~(22.00±5.55)mm,=5.88;峡部治疗前后分别为(9.94±4.15)~(6.19±2.57)mm,t=6.09.1年后随访复发率17%(5/30).结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桥本甲状腺并甲状腺肿大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糖皮质激素 左旋甲状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4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32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薏苡仁汤加减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用药12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及血沉(ESP)、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ESP、RF外其他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对老年AP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96例老年AP患者,通过与Ranson评分比较,分析BISAP评分对老年AP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胰腺63例,中、重度胰腺33例,BISAP评分及Ranson评分对老年AP严重程度及死亡率预测无显著性差异;BISAP评分在预测老年AP严重度中有较高的敏感性;BISAP评分与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钙、血清白蛋白有相关性,BISAP分值越高血清CRP、血糖值越高,血钙、血清白蛋白值越低。结论BISAP评分操作简单易行,对老年AP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 老年人 胰腺炎
  • 简介:类风湿性关节(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RA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常存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和敌对等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的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家庭护理和社会干预、康复护理干预等措施可减轻RA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综述
  • 简介: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portaccess,VPA)与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120例乳腺癌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VPA和PICC,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相关并发症。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VAP组为100%,PICC组为66.7%;留管1年以上:VAP组为59例,PICC组4例;并发症:VAP组为1例,PICC组9例。结论VPA是乳腺癌静脉化疗的理想通道,可减轻护理工作。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乳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大动脉(Takayasuarteritis)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血管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是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分析其在血浆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大动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大动脉患者45例,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大动脉患者血浆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非活动期大动脉患者显著升高。中重型、难治性大动脉患者血浆TNF-α也明显升高。结论血浆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大动脉活动性、监测病情的血清学标志。

  • 标签: 大动脉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活动性
  • 简介: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8例胆总管结石需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补液、支持等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及泮托拉唑治疗:生长抑素3mg加入0.9%生理盐水60mL静脉微泵泵入,5ml/h,持续24h;泮托拉唑4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2次/d,共用48h。比较患者ERCP术前、术后3h、术后24h血清淀粉酶及术后胰腺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h、术后24h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14例(10.45%),术后3h、术后24h出现高淀粉血症63例(47.01%)和37例(27.61%);观察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2例(1.49%),术后3h、术后24h出现高淀粉血症29例(21.64%)和13例(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干预可明显减少ERCP术后患者胰腺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 标签: 生长抑素 泮托拉唑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Endoscopic RETRO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