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106例住院SLE患者,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诊断标准发现胸膜损害76例,占71.7%。其中胸膜炎48例,急性狼疮性肺炎20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炎11例,肺不张3例SLE性尿毒症性肺水肿1例。76例中无1例单独肺、胸膜损害。临床特征:①肺胸膜损害发生较早,发生在SLE病程半年内者48例;②肺胸膜损害可为首发症状,有5例;③X线表现多种多样;④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治疗好转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狼疮性肺炎 美国风湿病学会 间质性肺炎 尿毒症性肺水肿 弥漫性
  • 简介:<正>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现代颅脑损伤的患者大幅度增加,损伤程度更严重,受伤机制更复杂,救治困难更大,致残严重,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受伤瞬间的脑损伤多因暴力震荡、挤压、机械撕裂、负压抽吸所致,损伤程度难以控制。而伤后数小时所发生的继发性脑缺血是促使脑组织进一步弥漫性损害的主要原因,可用人为方式干预减少其损害。有学者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死亡病人的90%,有明显的脑缺血性改变,也就是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才是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害的主要原因,而内皮素(Endothelin,ET)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是脑损伤早期致脑组织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皮素是Yanagiswa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

  • 标签: 继发性脑损害 颅脑损伤 内皮素基因 主动脉内皮细胞 弥漫性 受伤机制
  • 简介:氟喹诺酮类药物又称吡酮类或吡啶酮酸类,自1963年应用于临床以来该类药物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效用。使用速度之快居各类抗菌药物之首。氟喹诺酮药物有一、二、三代,目前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luorogdones.FQNL)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妇科感染等及白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的预防。目前应用于临床的FQNL有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氧氟沙星(Ofloxacin,OFX)、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等。由于FQNL分子结构中6位碳原子上有疏水性的氟原子。因此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而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出现。随着该类药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引发药源性 损害精神失常
  • 简介:符合代谢综合征(MS)966例中,有慢性肾脏病(CKD)333例(其中轻度肾损害201例),无CKD组633例。结果:CKD组的年龄、BMI、TC、TG、高血糖、高血压和尿酸水平,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无CKD组,HDL明显低于无CKD组:高血糖、高血压、BMI≥25和脂质异常等并存时较各因子单独存在时的CKD患病风险增加,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慢性肾损害 代谢因子 临床研究 慢性肾脏病 尿酸水平